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分组分享教学法”课题结题报告|王智琼艺蒙教学法好吗?
 

“分组分享教学法”课题结题报告|王智琼艺蒙教学法好吗?

发布时间:2019-01-26 04:12:56 影响了:

  2003年,我校开始进行“乐教乐学”教学法的研究,在教学方法、教材处理、学法指导、教学评估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讨和改革,我参与并主持了在此主课题下的数学组的子课题――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为此,我于当年就这一课题撰写了开题报告,经过五年的实施过程,现把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分组分享”教学法,改变评价机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快乐”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目的。正如开题报告所示,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中职生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的已经“致富”,有的还未“脱贫”,所以我在教学中及时组建学习“扶贫”工程,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及时进行“脱贫致富”,使他们也能尽早“奔小康”。“脱贫至富”的方法为成立学习“合作社”,采用“分组分享”法,使学生们能够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以往的评价方式对“贫富”悬殊的学生,用一样的标准。这就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因得不到正确的评价,一再失败,丧失信心,失去了他们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快乐”因素,他们就只能选择“厌学”。所以制定适合他们的评价标准,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就非常重要。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数学基础,了解每一节课的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合理制订教学程序,整个教学程序设计成以下三个模块:
  其次,把全班36人(08商外班)按第一次单元考成绩平均分成6个小组,上课座位按U型排列,做练习时学习有困难的(包括厌学的)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就能及时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和督促,每堂课都按组进行成绩评定,包括课堂纪律的遵守,都在评定范围内。这样,个人的学习就变成了集体的行为,每个同学取得成绩目的不仅仅为了自己,也是为全组努力,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不再感到孤立无援,这使他们学习焦虑大大降低,“厌学”情绪得到充分缓解。因为小组的成功也是每一个组员的成功,所以他们将更多地品味成功快乐,减少失败带来的挫折感。
  分小组制定评价标准,这样的赏识才更具有实际意义,他们也才能产生实际意义上的“乐学”!由于强调合作及相互帮助,因此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加强。对比分组时的成绩和期末总评成绩,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期末总评全班同学及格率达100%。虽然成绩好的同学在这样的评价制度下好象有一点吃亏,但他们带动了全组学习,“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飞跃,他们也同样享受了帮助别人得到的尊重和成就感,因此全班皆大欢喜。一个学期以后,以08商外班第一、二数学学习小组为例,他们各阶段学习成绩如下表:
  有了合适的教学程序,合理的评价机制,我再在备课上下功夫,认真当好从书本到课堂学习的“翻译”,学生们不喜欢过多的数学语言和艰深晦涩的定理、定义,我就用他们喜欢和生活中常用的话讲解,把数学中难懂的概念、定理、推论简化成有梯度的小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去讨论,合作解决,最后达到听得进去,听得快乐、有趣,听得明白、易懂,记得牢固、扎实,用得合理、恰当的目的,从而使他们慢慢改变对数学的看法,从枯燥无味,到乐学,也会学。例如,讲授“交集”运算这一节课中,我讲解完交集的定义、运算法则、例题后,就把基本概念分解为这样四道练习:(1)已知集合A={a,b,c,d},B={c,e,f},求A∩B;(2)已知集合A={-1,0,1,2},B={0,2,4,6},求A∩B;(3)已知集合A={x-2≤x≤2},B={xO≤x≤4},求A∩B,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4)已知集合A={xx是等腰三角形},B={xx是直角三角形},求A∩B。这四道练习题由简入深,有“坡度”,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过其他同学帮助也能弄懂。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向他们提出要求:希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不断努力,能够及早“脱贫”、“奔小康”,这样使这种鼓励性的小组的评价制度一直保持着朝气和活力。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快乐学好数学的手段。动手操作、分组分享、交流合作、诱发创新,不仅能够使每个学生“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会做”,还能让每个学生在玩中学,在动手中思考,在实践中创新、发现,无论他们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们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思想就有创造性,情绪就会愉快,认识就会敏捷,思维就会活跃,注意力就会集中,行为就会持久。课堂上若能积极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动手操作、探索、研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中职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我在讲授《三视图》这一课时,课前就把这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带着设计的问题通过看书、分组讨论、观察、准备制作材料、工具来上课,然后通过分组合作交流,全组分工动手操作,根据三视图的基本原理,运用自备的硬纸板、圆规、三角板,制作一个“热水瓶”的模型,最后进行装饰。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很自然地把三视图的基本概念、画法规则、投影规律等都掌握得很清晰、透彻。这样,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学生们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专业特点,又让他们体验了成功乐趣,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分组交流合作中他们学会了考虑问题的多种角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同时培养了他们的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有些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了自己表达能力,展示自己接受问题的潜能,从而得到组员的肯定,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讨论激烈,学生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专业特长和优势,解决了部分疑难问题,并能够创造性地把专业绘画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中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参与小组、组际讨论,及时引导他们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难题。最后将他们的作品进行了展示,他们十分自豪,我抓住这个时机不仅对学生进行三视图基本原理的归纳小结,还请学生们现场评选出他们喜欢的最佳模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给了学生们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激励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了快乐学习的效果。
  “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而创新意识的激发、唤醒和鼓舞,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核心。要让学生从单调、枯燥的数学学习中解放出来,就要在教学中善于挖掘其内在的能引起学生乐趣的因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分组分享教学法”,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的引导,适时创设探索性的教学情境,提供让学生合作、思考、尝试、探索、发现、成功的机会,形成他们主动学习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才能真正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达到“我要学”的境界。
  (责任编辑:李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