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月圆月缺的意思_月圆月缺总关“意”
 

月圆月缺的意思_月圆月缺总关“意”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9:27 影响了:

  摘 要:意象是诗人情感意绪的载体,它有“驭文之首术,谋篇尤端”的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明确“月”的意象特征,也就抓住了咏月诗的意境、风格及蕴含的作者感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
  关键词:诗词鉴赏 月亮 意象
  
  所谓意象,《辞海》是这样解释的: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了形象显现。据前人解释:“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在古诗中,一些字眼是含有固定意象的,“月”便是如此。
  月亮,早已成为民族感情的载体,她空灵、清澈、高洁,又是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意象。但面对同一轮明月,抒发的感情却不尽相同:或抒发相思离别之情愁,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思索社会人生的感悟。自然事物“月”经由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必然打上各自情感的烙印。现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咏月古诗词,浅析“月”的常见意象,不揣浅陋,聊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辽阔之月――“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人遥望天际,寒星垂挂,无边的原野格外辽阔;近看江中,急湍奔流,倒映的月光在动荡喷涌,月夜原野辽阔的静和江流奔涌的动这一壮阔飞动的景象,形象鲜明地突现了出来,使诗情更加浓郁,境界更加阔大。月夜的壮丽景色诉诸笔端,壮志豪情“意”于心中。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的还有边塞诗人,他们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丰腴的意境,唐代高适的“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以月为意象,创设了开朗壮阔之意境。
  
  二、闲适之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古诗文中营造美丽画卷,月亮是不可或缺的主角,这类月亮我们称它为闲适之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在《鸟鸣涧》中让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春山宁静,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具有同样意象、意境的还有辛弃疾《西江月》中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而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那份悠闲自在的月则是另一番“但使愿无违”的心“意”吧!当苏东坡看到“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绰约妩媚的姿影时,整个身心都陶醉了:感觉到自己“飘飘乎”、“羽化而登仙”。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三、思念之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蕴含思乡念友之情,或是寄托亲人的苦苦相思,或是饱含眷恋故国深情。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再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是写出了少年李白眷恋巴蜀大地的深情;还有抒发相思怀人之感的古诗词,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等。最让人割舍不下的是李煜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故国的那种痛楚情愫。这些都是诗人望月怀亲、思乡念友、怀念故国的一往深情。
  
  四、孤苦之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等是事物的同质异构。但在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之月;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苦之月;有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苦楚之月;有白居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悲戚之月。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的心理。这些意趣蕴含的意象,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五、怀古之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明月不关人间事,依旧月缺月圆,而人世间早已是充满了无数的悲欢离合。面对它,诗人发出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明月就像一位历史的见证人,目睹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王昌龄的《出塞》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用“秦汉”修饰明月,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连成一体,把对国运衰微的感慨自然寄托在“明月”中,战乱思良将,国难怀故人啊!姜夔的《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本来是无声的,可词人用“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这样的神来之笔,月就有情感、有声音了:她曾目睹了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如织,笑语欢声,美人吹箫。而今玉人不在,湖水冷冰,怎叫人不伤感!
  
  六、祝福之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人生却是短暂和渺小。在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引发了人们的理性思考。
  月亮是亘古不变的象征。“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对普天之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月亮还可以抒发诗人雄心壮志,广阔情怀。李白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抒写了作者万丈豪情,不已雄心。言为心声,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总之,月圆月缺是自然现象,本无意,但诗人却赋予了她生命、情感和意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便是最好的注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