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教师子女 何以有的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子女
 

教师子女 何以有的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子女

发布时间:2019-02-04 04:06:42 影响了:

  经常听到身边的老师们感叹:教了多少个学生,怎么偏偏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今年,隔壁的黄老师可谓风光极了,他今年所带的高三毕业班成绩喜人,被市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但他却高兴不起来,整日一脸的惆怅,一坐下来就长吁短叹,烟一支接一支抽个没完。原来,他的儿子今年也参加高考,结果名落孙山。不仅如此,最近又参加群殴,被公安局拘留。黄老师感到很内疚,觉得对不起孩子,也觉得颜面扫地。我们这些育人“行家”,怎么为“他人”做了嫁衣却误了自家的“苗”呢?
  
  一、教师教不好自己子女的原因
  
  1 教师不能转换角色,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压力
  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扮演着各种社会角色,这些角色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例如我们在学生面前承担着教师角色,在孩子面前承担着家长的角色,在妻子面前承担着丈夫的角色。如果混淆了这些不同的角色,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心理问题。
  当人们把某一职业看得非常重要时,就会将这种职业身份固定在各个生活领域中。而许多有事业心的优秀教师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职业中,他们在工作领域中是称职的,但回到家庭中却不能完成角色转换,而是把教师的职业角色自然带入父母角色之中,对孩子仍然是一副教师角色的面孔,乃至于有的孩子感叹道在家与在校没有什么区别。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孩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父爱和母爱,他们常常会带有成长中的痛苦烙印,他们会规矩本分,小心翼翼,害怕失败,缺乏闯劲,心理极度脆弱、多疑,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2 教师对子女的要求和期望目标过高
  夸美纽斯赞扬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也一贯称我们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这是对教师的颂扬。但另一方面,尊师重教的传统和社会舆论的要求也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压力,迫使我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形成了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也背上沉重的包袱。
  我们既严于律己,也以同样完美化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不允许孩子不优秀、不完美,总爱拿优秀的学生与自己的孩子比较,只看到孩子不如别人的一面,很少能看到其优秀的一面,恨铁不成钢。过多的批评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其从厌烦到反感,这不仅打击了他们上进的积极性,而且使其性格中逐渐滋生叛逆,产生逆反心理,增大了与我们之间的鸿沟,从而越来越难教育。
  
  3 教师工作任务重,受着心理枯竭的威胁,表现出对子女的不耐烦
  心理枯竭被视作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普遍发生在各种助人职业的群体中,而教师就是出现这一现象的高发群体之一。所谓心理枯竭,是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的高要求超出个人的承受能力,而最终导致在心智、情绪、行为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一旦出现职业枯竭症状,不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子女、学生、学校、家庭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危害极大。
  教师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后进生、准备各种各样的检查资料,还要评优晋级、进修培训等等,真够忙活的,可以这样说,一天下来,可谓身心疲惫,极容易患上心理枯竭。而身处枯竭状态的教师,可能会把饱满的工作热情倾注到学生身上,但当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家后,情感资源和教育资源就像干涸了一样,将工作中的不愉快发泄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对孩子冷漠、急躁、指责、训斥,甚至打骂,试想,孩子能承受得了吗?
  
  4 教师自身的不正确引导,让孩子迷失了方向
  自己父母是教师,孩子的心里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优越感:谁也不敢欺负我,我就是要高人一等。而作为父母的教师,出于“爱孩子”的私心,偶尔看到他们违反规定,也睁一眼闭一眼。这样,一方面他们让别的同学敬而远之,当心中有话不愿与父母交流时,却找不到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慢慢地他们的心理就会封闭,会出现畸形;另一方面,让别的教师也很难办,怕得罪了同事。结果,这就让孩子骄傲了起来,迷失了自己,变得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能清楚地告诉学生家长,不要太宠子女,能干的家务活,就让他们做一点。可轮到他们自己的子女,却糊涂了。孩子的身体虚弱一点,就心疼得想掉眼泪;孩子一撒娇,就六神无主,哪还记得要让孩子干点家务,要让孩子得到一点锻炼呢?于是,长期下来,孩子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且脾气古怪的性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成长教育是一项相当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自己孩子教育的失败,可能远远不止上述几条。
  
  二、对策与建议
  
  1 做好表率,提高自我修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些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身为教师,更应该明白这一点,但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在学校为人师表,可在家中就放荡不羁,行为就不检点了。有的嗜酒如命,有的烟蒂随手乱扔,有的酷爱麻将……如此形象,如此行为,如此环境,怎能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锻炼自己顽强的意志,提高自我修养,以榜样的方式影响子女,使其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如果这样,他们每天阅读父母这部大书时,必定会受益匪浅,我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会自然形成,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会事半功倍。
  
  2 学会生活,调适自己心情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就对你哭;这一笑一哭之间,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与部分人相比,我们的生活的确清贫多了,但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却比他们长多了,强多了。这往往是教师心理不平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加之晋级、评优等事,我们的心理常处于超负荷状态。久而久之,性格、脾气等方面会受到很大影响,对待子女也显得急躁、没耐性、没理智。
  你看,这样做的结果,累了自己,还苦了孩子,多么不值得。张爱玲说过:“生活中的烦心事,不能背负,就笑忘。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现实,那么我们就改变对现实的态度:你想想我们工作是多么有意义啊!那么多的杰出人才都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当节日来临时,祝福问候从祖国四面八方飞来,你能不感到自豪快乐吗?……工作之余,我们可以看一些书报,吸收一些先进的育儿经验;闲暇之余,抽一点时间与同龄朋友交流。改进育儿的方式方法;平时多与子女进行沟通,你自己快乐,孩子也将快乐健康地成长。
  
  3 因材施教,而不能求全责备
  教师在学校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使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健康成长、成才。那么我们对于自己的子女也应该因材施教,不能求全责备,甚至揠苗助长。
  我们不少教师好像感觉到自己的不如意,总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完的心愿,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全才、超人。把孩子的作业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什么时候学钢琴,什么时候学绘画,什么时候学跳舞,什么时候进奥数班……可怜的孩子不敢有任何怨言,一个人扛起一切,结果不堪重负,猛然倒下,我们还大声唏嘘:自己子女为啥这般没用?试想想,能怪孩子吗?如果是你,你能承受得住吗?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要求,以“学”为本,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舞台,让他们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4 关怀备至,而不能搀住不放
  可怜天下父母心。千千万万的家庭,千千万万个父母都热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捧在手里怕飞,含在口里怕化了”,当然,我们教师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去呵护他们,如何去教育他们,而不能事事包办,不能无条件地放纵,不能过分地溺爱。
  关怀备至,就要为之计深远。我们要想方设法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去砥砺他们的品质,培养他们的才能,磨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只有这样,他们将来才能立足于社会。
  关怀备至,也要学会放手。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经常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也可以直接到现场去看看他们是否在认真学习。我认为这样做不太好,这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让他们无所适从。有一次,我路过我的孩子所在班级,他正在追赶一位同学。一看到我时,他们两人都吓傻了,满脸通红,僵立在原地不动,那模样真让人心痛。我赶紧示意他们继续玩,但他们哪还有情趣呀!我为之后悔了好长一段时间!还有的教师主张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班级,我认为这一点也不好,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感觉到学校与家庭好像没有什么区别,给双方的角色转换都带来困难。
  翅膀只有在锻炼中才能长硬,飞翔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学会,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放手,而不能紧抓不放。
  总之,只要我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孩子,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顾及自己的孩子,做到转换角色、放下尊严、调适心态、因材施教,那么我们的孩子在饱含父爱、母爱的关怀中,他们一定会正确认识自己,他们心中的阴霾将荡然无存,他们心中将充满阳光,他们的身心将健康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