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的体会
新课程的实施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有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课堂中有了认知的冲突、智慧的碰撞。
一、在宽松、开放的氛围中教学
课程改革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本职,不断探索,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比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20页“做一做”时,可放手让学生讨论,小组交流汇报。在教材呈现的情境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列出了算式。笔者看到学生们情绪高涨,思维灵活,就马上趁热打铁,进一步提出:“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能不能找一找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呢?”话音刚落,学生们立即行动起来,有找的、有数的、有抢着说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敢说敢想,笔者十分惊叹学生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就能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愉快合作、探索发现的天地。
二、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中教学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根据其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摸一摸、剪一剪、想一想、试一试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从内心想学数学、乐学数学,这样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教师可把游戏引入课堂,使数学教学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做数学计算时,学生常常不感兴趣,为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笔者采用“计算过关夺红旗”游戏、“数学接力赛”游戏、“玩纸牌”游戏、“数学套圈”等游戏,使学生在想、做、玩、练中理解知识,扩展思维,保持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三、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中教学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探索数学、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再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当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异同之后,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分别制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利用七巧板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拼出的图形多姿多彩,形状各异。通过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处处有数学。
四、在爱心中教学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以全身心的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以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教的功课。以爱动其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对待后进生更要注意这一点。“差”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转化的条件就是学生的兴趣加上老师的爱心。
平时,笔者在教学中注意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作业、测验都根据后进生的实际制定评价标准。做对了,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做错了,也不指责,耐心讲解,不让他们气馁,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在学习上,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时,鼓励他们画图、观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多打几次比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亲自说一说。这样半扶半放式的教学使他们逐渐走向成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观察,适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形成“成功→生趣→再成功”的循环。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每节数学课都能情贯其中、趣寓其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我追求的基础上,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