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2006年轿车市场分析及2007年展望】 二手车交易市场58同城网
 

【2006年轿车市场分析及2007年展望】 二手车交易市场58同城网

发布时间:2019-02-08 04:07:42 影响了:

  一、2006年轿车市场分析      1、2006年轿车市场总体分析   2006年国内轿车市场累计产量为386.95万辆,同比增长110.18万辆,同比增长39.25%,销量为382.89万辆,比同期增长104.14万辆,同比增长36.89%。产销累计同比增长率均超过汽车总体市场将近12个百分点。2006年国内轿车市场呈现出如下特征:
  (1)轿车市场月度产销量波动情况与同期类似
  2006年国内轿车市场月度产销量波动情况与同期基本相同,这表明国内轿车市场的发展已经逐渐稳定,并呈现出一定的同步性和规律性,由此可以预计2007年国内轿车市场月度产销量的波动情况会与2006年大致相同。
  从2006年的产销量情况来看,产销量月度波动较大以及月度同比增量最明显的阶段主要集中在1~5月和9、10月份这两个阶段,1~5月市场波动较大主要是受2005年年初轿车市场依然延续了2004年的低迷状态产销量基数较低的影响,此外,还有消费税调整导致市场形势震荡的因素在里面;从6月份开始市场形势渐趋平稳,到了第三季度7、8月份产销量同比增量逐步走低,9、10月份产销量的增长幅度再次拉高,而到了年底11、12月份是全年的高峰,虽然增长幅度并不高,但是由于基数较大,所以绝对增量也是非常可观的。总体来看,今年轿车市场产销量的增量主要来自于在第一和第四季度。
  每年第四季度都是轿车市场年度产销量的高峰,销量情况表现更为明显。2005年第四季度产量占全年产量的28.13%,而2006年这一数字为26.82%,而2005年第四季度销量占全年销量的30.43%,2006年同一指标为28.16%,以上2项指标2006年均比2005年有所下降的原因是2005年第一季度产销量较低,而2006年第一季度却是产销高峰。值得注意的一点是,2005年的产销率为100.49%,相当于消化掉将近14,000辆的库存,但是2006年的产销率下降为98.90%,又新增了42,000多辆的库存,企业的库存压力又有所增加。
  (2)国内轿车市场分品牌销售情况
  
  2006年国内销售轿车382.89万辆,同比增长近36.89%。销量排名前10位的轿车品牌依次是捷达、凯越、伊兰特、桑塔纳、夏利、QQ、雅阁、领驭、旗云、花冠,销量分别达到17.68万辆、17.65万辆、16.97万辆、16.297Y辆、16.19万辆、13.20万辆、12.32万辆、10.81万辆、10.13万辆和8.01万辆,捷达、凯越、伊兰特蝉联了单品销量的前三名,2006年,上述10个品牌共销售139.25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6.37%。从总的趋势来看,轿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逐渐分化的态势,这也是轿车消费者需求逐渐个性化导致的。在轿车生产企业中,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累计销量均超过34万辆,排名继续稳居前三位,而且他们和第四位的奇瑞汽车已经拉开了将近7万辆的差距,优势比较巨大。南北大众,通过对国内资源的整合和产品、营销战略的调整,2006年成功扭转了产销下滑的颓势,一汽大众更是从同门兄弟上海大众手中夺走了第二的位置。2006年,轿车销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依次是: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奇瑞汽车、北京现代、广州本田、一汽丰田、吉利汽车、神龙汽车和东风日产,分别销售36.5475辆、34.12万辆、34.06万辆、27.24万辆、26.18万辆、22.43万辆、21.04万辆、20.43万辆、20.13万辆和19.89万辆。2006年,上述10家企业共销售轿车259.06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7.66%,同比下降了5.21个百分点。上海通用虽然保持住了销售冠军的位置,但是优势并不明显,在销量基数已经达到30万辆以上的情况,在产品线上缺乏新亮点的情况下,仅仅凭借原有优势品牌凯越和君越的力量,在2007年能否抵御锐意创新的南北大众的冲击还未可知。
  (3)国内轿车行业成本增幅下降,利润水平回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轿车企业的利润仍然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前三季度下降52.9%,增产不增收成为前9个月轿车行业的鲜明特征。15家主要轿车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利润下降51.3%;其中4家亏损,8家利润下降,只有3家利润有较大增长。但是轿车企业的利润降幅持续减缓,预计全年利润降幅将同比回落25~30个百分点。尽管轿车产销量回升较快,但整车利润仍然持续下降。汽车整车利润率由2003年的9.11%急剧下降到2004年的6.85%和2005年的4%,2006年前11个月轿车行业整体利润和2005年持平,已低于整个制造业4.46%的平均水平,预计2006年全年的整车利润率将维持在4%~4.1%之间。
  成本方面,2006年钢材市场在需求减弱的拉动下,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下降,抵消了一部分其他生产材料成本上升的影响,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此外,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化生产能力提升,运营成本、财务成本呈逐步下降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单车生产成本降低,因此,企业整车成本控制方面的表现要比此前2年好很多。
  (4)国内轿车市场产能进一步释放,价格水平逐步走低
  2006年,汽车价格水平比较稳定,汽车企业利润普遍回升,受此影响,从下半年开始,产能再次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部分厂家预期增大产能,大幅提高排产计划,造成了目前市场仍有近20万辆库存有待消化,去年上半年改善的供大于求的格局将再次出现,这将促使价格随着供给的增加而逐步走低。轿车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成本降低,也为价格水平下降提供了空间;大量库存车型有待市场消化与新车大量上市这一矛盾,造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也促使2006年汽车价格水平不断下降。此外,2007年汽车信贷消费政策并未完全放开,车贷门槛依然较高,信贷消费仍增长缓慢;同时,国内燃油价格的居高不下、燃油税费改革的难产、修车保险等用车成本的上升,以及城市道路交通的不健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汽车消费需求,从而间接推动汽车价格的下降。
  2、宏观环境对轿车市场的影响
  (1)关税降低对进口轿车市场和轿车价格影响较小
  2006年7月1日,中国汽车进口关税进一步降至25%,零部件关税将减到10%,实现入世的全部承诺。2006年年初对于进口关税的调整,市场上很多专家预测进口车价格将有较大下调,连带压低国产轿车价格。但是,结果却和预测相去甚远,部分打算借此差价为自己省钱的购车者也没有实现当初的期望值。首先,进口车价格绝不只和关税关联,甚至关税对 进口轿车价格的影响程度并不大,所以降低关税对进口轿车价格和市场总量影响有限,其次,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在国内都有合资企业,并且很多进口车型包括高档轿车都开始国产,国际厂商都在尽量避免进口车冲击其在国内合资生产的车型,因此即使有些进口车型较大幅度降价,但由于进口量总数很小,对国内轿车市场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2)国内二、三级汽车消费市场兴起,引发轿车市场新的消费浪潮
  从2005年起,我国汽车消费已经开始呈现出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这样的一级市场向一些以比较富裕的中小城镇为代表的二、三级市场扩展的趋势。二、三级市场不仅人口基数大、汽车消费比重低,而且一些二、三级城市经济增长强劲,购买力不容小视。在一些中小城镇,购房压力不大,一些居民手中闲钱却不少,汽车尤其是轿车热正在兴起,而小城镇的消费示范效应及“攀比”消费心理更突出,包括公务员、企事业人员、中小私营业主、富裕农民在内的极其庞大的消费大军,已经给2006年轿车市场带来巨大而持续的消费热潮。
  (3)小排量车升温及厂家的务实举措拉动消费
  随着2006年国家鼓励节能环保实施,今年轿车市场小排量轿车销量持续火爆。2006年1.6升以下轿车共销售240.62万辆,占轿车总销量的62.84%,比上年同期有明显的增长。同时,在今年的十大畅销轿车品牌中,排量在1.6升以下的占据半数以上。其中包括凯越、伊兰特、捷达、奇瑞QQ、奇瑞旗云等,捷达更是以17.68万辆的销量名列榜首。另外,消费者的节能和环保意识正在增强,“攀比、跟风、重大轻小”的购车心里逐步得到纠正,轿车市场中小排量、低油耗以及综合使用成本更经济的车型,开始成为消费者购车时首要考虑的目标。对于整个轿车市场来说,小排量轿车的热销直接拉动了整个轿车市场消费。
  (4)其他影响因素
  影响2006年轿车市场表现还有其它的因素,比如国内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刺激国内消费的同时也为国内轿车市场消费添加了不少动力;而房产业开发带来的经济热潮、股市持续走强、汽车信贷的复苏、汽车金融公司业务扩张、二手车市交易进一步活跃以及由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汽车原材料进口成本的降低等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拉动了国内2006年轿车市场的消费。
  
  3、2006年国内各细分轿车市场分析
  (1)中高级轿车市场
  2006年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各车型销量表现出新车型增长迅速、成熟车型表现稳定、老车型下滑明显的态势,其中同比增长幅度高于轿车整体市场的主要车型有帕萨特、新奥迪A6、锐志、尊驰、新奥迪A4、御翔、宝马3、宝马5,其中增长率排前三位的车型分别是:新奥迪A4、锐志和御翔。而销量排在前三位的车型分别是:雅阁、帕萨特和新奥迪A6。由此可以看出,中高级轿车市场份额变动较大。
  目前的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呈现出分化加剧的新格局,强者恒强,弱者更弱。前三强雅阁、帕萨特B5和锐志就占据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尽管2006年中高级轿车产销量同比增长率高达44%以上,却主要靠新产品拉动,天籁、马自达6、索纳塔、蓝鸟和远舰这五个品牌销量出现负增长(别克君威销量下降是因为换代车型君越上市,不计入在内),尤其是2005年曾经风光无限的东风日产天籁在4月份推出2.0L版本之后居然出现22%以上的下滑,令人侧目。从各品牌中高级轿车市场表现看,新产品以及06款新产品均市场表现不俗:依靠06款雅阁的率先推出,广州本田不仅一举扭转了2005年雅阁轿车销售增长乏力的局面,而且勇夺中高级销量冠军,捍卫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帕萨特正是凭借领驭的出色市场表现,巩固了上海大众在中高级轿车市场的领先地位;2006年的“重量级”新产品――广汽丰田凯美瑞光芒四射,上市后短短数月就跻身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前三强,上海通用君越、一汽大众速腾和神龙凯旋等2006年全新推出产品已经成为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的中坚力量;新款丰田锐志、06款蒙迪欧和新东方之子的市场表现也可圈可点。而老面孔索纳塔、蓝鸟和远舰市场表现却一落千丈,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风采。
  (2)中级轿车市场
  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中级轿车市场销量前5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总和明显低于其它级别轿车市场,这说明国内中级轿车市场份额分配相对平均,份额最大的品牌所占比例只有5%左右,而行业前四家企业市场份额总和为16.98%,且前十位厂商占有率相对平均,单个或几个车型的价格已经不能左右市场整体价格走向,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对价格变化比较敏感,购车者对降价行为有较强的预期,持币待购的现象在这一细分市场上表现的尤为明显;此外新车型上市都会得到较强的关注,一般新车型如果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及潜在客户群体定位,在上市之初都会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产品之间的实力比拼更多的在于谁的热销周期更长。
  由于外形的时尚,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两厢中级轿车的市场认可度逐渐提升,销售形势也日渐看涨。2006年上市的众多新车中,新宝来HS、两厢伊兰特正是顺应了这一市场潮流。而作为更早在中国市场上市的两厢车型,东风日产骐达以其尺寸宽大、外观时尚、技术先进的特点,使它在与某些低端中高级轿车竞争时也不逊色。颐达的市场热销,使得两厢版颐达/骐达提前两个多月,于2005年7月底在全国正式上市。今年以来,骐达销售量已经超过颐达,首次跻身国内中级轿车销售排行榜前十强,成为表现最为出色的两厢轿车新产品。2006年,骐达生产58152辆,同比增长177.36%,销售56474辆,同比增长192.55%。
  (3)经济型轿车市场新品车型成为拉动需求主要的动力
  经济型轿车市场占有率排在前十位的有4位是新款车型,它们分别是思迪、雅绅特、乐风、标致206,分别占据经济车型市场份额的第四位、第五位,第七位和第八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经济型轿车市场新车型受消费者较强的关注,这也成各大厂商保持销售额有力的撒手锏。于国内经济型轿车市场各车型较分散的特点,谁能走在产品差别走在市场前沿,谁就能保持并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在2006年的经济型轿车市场中,东风标致206表现不俗。东风标致206在新车市场上最早亮相,敲响了中国2006车市新产品登台第一锣。被誉为小狮子的东风标致206是标致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虽然它的设计是1997年在欧洲上市的款式,但造型至今不落伍,受到年轻一族的喜爱。上市之初一度有很好的表现,随着竞争对手的不断涌入,作为唯一的两厢经济型轿车新产品,价格并不占优的东风标致206月销售量表现平稳,全年累计 销售29449辆。10月底,东风标致206天窗真皮版上市,天窗加真皮,使206这款高端小型车一跃成为了紧凑型轿车中豪华派的有力代表。
  (4)微型轿车市场集中程度较高
  从微型轿车市场厂商的数量和所占销售份额来看,前四位厂商市场份额总和为87.2%,市场集中程度要明显高于其它细分市场;其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夏利和QQ,市场份额分别为29.24%和19.32%,领先地位很难被撼动。而排在市场份额前十位的车型中,没有2006年新上市的车型,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微型轿车市场不是各大汽车厂商争夺的焦点。而对于未进入的厂商来说,微型轿车市场进入的经济成本虽然不高,但利润很低,这对新进入者的资本实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没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厂商很难在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
  奇瑞QQ是一款最早入市的时尚型两厢轿车,奇瑞QQ的功绩在于通过“价格风暴”行动,首次将时尚型微型轿车的价格拉低到成熟型微型轿车之下,从而刺激了市场销售,做大了国内微型轿车市场的“蛋糕”,吸引了各路资本对微型轿车市场的关注。2006年,奇瑞QQ销量超过11万辆,继续其上市几年以来的强势。此外,QQ除了造型可爱、科技含量高等产品优势外,更以汽车文化营销先锋的姿态,近期更推出三厢版QQ,持续不断地营造出强势品牌引领潮流的形象。
  3、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分析
  (1)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总体有所上升
  据统计,2006年国内轿车市场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为26.8%,比2005年同期提高了4.3个百分点。由 于自主品牌轿车单价普遍较低,如果按照销售额排名,自主品牌则比较靠后。目前,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主要竞争力仍然是低价格。随着合资品牌汽车国产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成本势必会大幅下降,自主品牌汽车低价优势将越来越不明显,面临更大的挑战。从北京车展上看到,一些跨国汽车公司,正计划把在国外市场取得成功的一些中低档车型引进中国。凭借着品牌效应、时尚的外形和高科技含量,这些安全、环保、节能的经济型轿车将给国内自主品牌车带来巨大压力。
  
  (2)国内自主品牌轿车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提升自主研发实力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虽然在2006年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提高并不明显,但国内的汽车品牌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激进状态向人们验证,自主品牌轿车有雄霸一方的决心。无论是已经上市的奇瑞A520,还是新近出场的华晨骏捷,又或是5月份上市的陆风风尚,自主品牌正在跳出过去简单模仿的思路,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提升自主研发实力来发展壮大自己。从今年上市的这几款国产品牌汽车里,可以轻易地发现一长串技术合作伙伴名单,曾经的他们只和诸如奔驰、宝马等国际知名品牌合作。例如,陆风风尚的外观造型由来自全球顶尖级的设计师意大利Justyn Norek操刀设计,他曾是Fiat多款知名车型的设计者;发动机技术合作伙伴德国FEV公司曾是欧宝、大众长期的技术合作方。
  事实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将整合全球资源视为未来发展的着眼点。他们主要依靠一些配套的厂家提供技术支持或零部件配套,如意大利汇集了全球最著名的车身设计公司,这里是当今世界许多车厂车型的发源地,每年约有400辆样车在意大利诞生。同样,全球经济一体化也给国内的自主品牌带来了发展机遇。因为,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与技术,以此弥补企业在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迅速提高产品竞争的实力。
  (3)价格战使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受到挤压
  2006年上半年,在奇瑞、比亚迪、华晨等自主品牌频频发力下,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市场份额不断增长,4、5月份达到30%左右。不过,进入夏季的传统淡季之后,由于持续受到合资汽车品牌价格战的打压,多数自主汽车品牌的销售都出现了回落。数据显示,进入下半年之后,奇瑞、吉利、一汽夏利在乘用车市场上的销售排名不断下跌。这三大品牌,5月份分别以2.3万辆、1.9万辆和1.8万辆的销量位居第四位、第六位和第八位,6月份则以2.0万辆、1.5万辆和1.6万辆的销量位居第五位、十一位和第九位,7月份销量和排名全面后撤,奇瑞、吉利、夏利分别以1.84万辆、1.30万辆和1.27万辆的成绩,排在第六、第九和第十。根据最新销售数据,在多数汽车厂家销售都有所回升的情况下,除奇瑞有大幅回升外,自主汽车品牌中的吉利、夏利的销量仍在低谷徘徊。
  自主汽车品牌市场份额的下跌主要是受合资汽车品牌价格战的影响。夏季由于市场相对冷清,多数合资企业品牌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价格优惠。由于自主汽车品牌多集中在经济型轿车领域,用户对价格更敏感;同时自主品牌汽车的利润空间很小,因此并没有跟随大幅降价。这就将大量客户拱手让给了合资品牌。在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双重下跌之下,自主汽车品牌也不得不跟随。天津一汽率先发动攻势,对旗下威姿、威乐、N3的价格进行了下调,调整幅度从1000元到5000元不等。九月份吉利汽车也下调了1.3L、1.6L自由舰的价格,幅度在1000元~3000元不等,还推出了售价仅5.58万元的1.5L手动挡自由舰。此外,在经销商处,奇瑞旗云、东方之子也都有5个点左右的让利。由于自主品牌的平均价格要比合资品牌轿车低30%,可以预计,一旦消费者购买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开始释放时,自主品牌轿车销售将恢复高速增长的状态,市场占有率也会随之提升。
  
  二、2007年国内轿车市场展望
  
  1、轿车市场产量调整相对于销售市场变化有一定的滞后
  由于第三季度是车辆产销的淡季,但国内轿车产量在第三季度的产量与同期对比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前两个季度和第四季度,国内轿车产量相对于轿车销量有过剩产能近一步得到了体现,由此我们可以预测如果将来轿车市场需求辆在稳步增长的阶段轿车国内轿车市场的产量增长率会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相反,如果国内轿车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国内轿车市场的产量增长率并不会在短时期有与市场同步的调整,并会有明显的滞后,缓冲期大概会维持在1~2个月,这也会表现在库存的增加方面。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去年11月20日表示:宏观调控措施已开始对增速过快的中国经济产生作用,自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已出现了放缓迹象,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放缓至一个非常合理的区间水平。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并在2007年继续持续下去,那么可以预测国内轿车市场会受到较大的影响,2007年国内轿车月产销量差额波动会进一步加大。   2、国内轿车行业受国家政策及能源价格影响会进一步加大
  2006年国内轿车的月产销量波动在8000辆左右,同期波动为5000辆左右,月产销量与同期相比有所加大,这说明今年中国轿车市场的总体产销量有较大的波动,这与中国政府今年对于汽车产业出台的政策和国际油价变动等一系列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从消费者到厂商对新政策的都有一个认识和适应的过程,从而造成了2006年轿车市场月产销量较大的变动,而对于2007年中国政府对汽车产业的调整和十一五汽车产业规划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以及消费者对2007年轿车市场预期的变动,相对于2006年,中国轿车市场在2007年的月产销量与同期相比还会较大的波动,这对轿车厂商的产销计划提出了严重的考验。
  3、自主品牌轿车发展仍不乐观
  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价格低,企业在低效益的基础上扩张,而且从市场份额上来看,自主品牌的汽车远远没有其他行业那样被国人广泛认同。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面临的情况远比其它产业要严峻。一般来说,国际上汽车研发费用会占到总成本的5%。素以技术先进闻名的戴克集团,每年在研发的投入超过60亿美元,奥迪集团的投入则超过了汽车成本的6%。连一些零部件企业,如德尔福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都超过了20亿美元。 已经遥遥领先的国际巨头们尚且如此,自主品牌企业由于在技术上缺乏积淀、开发上缺少系统化、人员上缺乏丰富经验,自然要付出大得多的努力。
  目前,国内自主品牌企业中,奇瑞和吉利投入研发的资金都占到了成本的10%~15%。而从去年开始,国内合资企业对于研发的态度,也由过去的“不能”和“不为”转变过来,通用、丰田、戴克、日产、本田和现代都纷纷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他们的作为,会使自主品牌在2007年的空间发展越发受到挤压,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品牌的生存更是不容乐观。
  4、轿车市场仍将是汽车市场增长的主力
  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形势是总体放缓,但是仍以较高的水平增长,我国汽车市场尤其是轿车市场也因此受益,继2005年之后又一次取得了高增长,轿车市场同比增幅甚至高出2005年15个百分点。根据2007年宏观环境及汽车产业的趋势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继续降速,预计2007年轿车市场的同比增长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而不会再有较大提高,毕竟接近40%的同比增长率相对于700万辆这一高基数来说已经是一个“奇迹”了,但是仍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预计同比增长率将能达到20%左右,这已经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数字了。轿车占汽车市场总量的比例还会略有增长,这一数字已经从2005年的48.41%提高到2006年的53.06%,预计2007年这一数字能够达到56%以上。轿车市场仍将是汽车市场增长的主力,预计其增量对整个汽车市场贡献度将达到82%左右,比2006年增量的贡献度提高近5个百分点。
  通过对2004-2006年国内轿车细分市场产销量趋势的环比加权分析,可以预测2007年各轿车细分市场产销量数据大体如下:
  中高级轿车市场2006年一反2005年的态势,取得高增长,总量已经逼近百万辆,在我国中高级轿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虽然单一品牌的销量想要取得突破性增长已经是难上加难,但是公务和商务需求的持续增长仍然能够对市场总量起到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而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私人车辆更新换代大潮的接近,我国中高级轿车市场容量在2007年突破100万辆大关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市场环境稳定,有希望达到115~120万辆的高点。而政府采购行为对于自主品牌的扶持行为应该会让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在这款蛋糕上分到更大的一块。
  在中级轿车市场上,购买人群的特殊性决定了个性化需求仍然是2007年市场上的主流名词,2006年就呈现出的市场分化的现象会继续。而这一过渡性市场上最关键的几个因素:价格、外形、车型卖点在2007年应该是企业继续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降价现象最为频繁、最为复杂的这个市场将成为各企业争夺最为惨烈的市场,新车型必然还会吸引更多的眼球。中级轿车市场的这些特点在近几年内仍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从市场容量上来看,210万应该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目标。
  这两年来,经济级轿车市场和微型轿车市场呈现出的最大特点仍然应该是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群体竞争,而随着连篇累牍的降价行为,这部分车型的价格应该已经逐渐接近成本线,估计大幅度降价应该不会发生在已经比较稳定的这两个细分市场上,唯一有可能出现的就是新车型投放后的价格碰撞。经济级轿车市场在2006年的国家政策扶持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2005年微型车的发展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这两个市场2007年的同比增长率应该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数字上,10%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增幅,按此推算,65万左右应该是微型轿车市场2007年的规模,而如果取消“限小”政策能在全国范围内更广泛、更彻底的推行下去的话,经济级轿车市场应该可以达到70~75万辆的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轿车市场仍将维持“鼓槌”型的销量结构,市场容量应该可以达到450万辆左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