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经典的FN勃郎宁“大威力”手枪]勃朗宁m1922
 

[经典的FN勃郎宁“大威力”手枪]勃朗宁m1922

发布时间:2019-02-13 03:41:20 影响了:

  比利时FN公司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手枪之一,曾被多个国家的军警所装备,也受到许多枪械收藏家的喜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一点手枪知识的人,没有不知道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而且其在FN公司手枪系列产品中的地位至今也无法撼动。在“大威力”手枪成功的阴影下,导致FN公司近年来推出的新手枪无论名声还是市场都无法获得成功这样的尴尬局面。
  
  研制过程
  
  该型手枪的正式名称就叫做“大威力”,但其称呼也很多,例如经常被简称为“HP”(Hi-Power或High-Power)或“GP”(法语“大威力”的缩写),由于最初在1 935年推出,也经常称为“P-35”或“勃朗宁HP35”,GP35或1 93 5型,另外还有一个绰号叫做“九之5E”(King of Nines)。在比利时,有时又被称为“BAP”(勃朗宁自动手枪)。该系列手枪推出后就一直被改进,因此产生了许多型号,所以整个系列都被称之为“大威力”。
  不过虽然叫做“大威力”,但其实这种9xi9毫米派拉贝鲁姆口径的半自动手枪的威力无论在现代还是它刚推出的年代都不算是威力最大的手枪,该枪之所以被命名为“大威力”,据说是由于该枪所采用的双排弹匣能携带13发弹,再加上膛内的l发,总共14发的容量几乎是同时代其他手枪的两倍,如卢格手枪或毛瑟1910手枪。此外虽然乔治・卢格设计的9x1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的威,力比不上45ACP,但在不流行,45ACP的欧洲国家内,这也算得上是大威力的手枪弹了。但是除了这些理由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忽悠法国人。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法国陆军决定要采用一种新式的半自动手枪,他们对这种新式手枪的要求是:配用可卸式弹匣、容弹量至少10发、外露击锤、有手动保险、坚固耐用、容易分解组合、50米内能致人死地。对这种未来的新式手枪,法国人给了两个称呼,“大容量”(法语Grand Rendement),或是“大威力”(法语Grande Puissance)。由于对新式手枪的招标不限于本国企业,比利时FN公司也决定参与进来,根据这些要求,FN公司认为9毫米口径或更大的口径会比较适合,弹头应该重约8克,而枪口初速350米/秒,武器全重要控制在1公斤左右。于是FN公司便委托著名的枪械设计大师约翰‘摩西-勃朗宁(JohnMoses Browning)按照这些要求来设计一,种新手枪。
  在这以前勃朗宁已经成功地为美国陆军设计出45ACP口径的M1911式手枪,但由于该枪的专利已经卖给了柯尔特公司,因此现在勃朗宁必须绕过M1911的专利来设计一把全新的手枪。1922年,勃朗宁设计出了两种采用不同原理的原型枪,一种采用自由后坐式原理,另一种则是枪管短后坐的半自由式原理,这两种原型枪均采用新设计的双排弹匣,这样就能使弹匣容弹量超过10发而又不至于让弹匣突出太长。有一个细节需要说明一下,虽然当时勃朗宁已经为FN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不过他的工作室还是在美国犹他州的奥格登。所以1922年,勃朗宁是在美国的土地上为FN公司设计出这两支原型枪的。FN公司经过比较后,认为采用枪管短后坐原理更适合发射威力较大的9x19毫米派拉贝鲁姆弹,于是选中了后一种原型枪的设计作进一步的研制和试验,由此推出了被称为M1923型的原型枪改进型。M1923型是在原型的基础上缩短长度,并增加了外露式的击锤、手动保险和弹匣保险,同时简化了分解步骤,该枪由16发双排弹匣供弹。FN公司在1925年把M1923型“大威力”原型枪提供给法国陆军进行试验,试验的结果令人满意,但认为还需要再作进一步的改进。
  然而在1926年,时年71岁的勃朗宁却困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他本人没能完成该手枪的设计工作。幸好勃朗宁已经为FN公司带出了一位徒弟――比利时枪械设计师迪厄多内・塞弗,FN公司让塞弗继续完善该“大威力”原型枪的设计。塞弗首先是再缩短套筒和枪管长度,握把高度也减少了,使全枪重量进一步减轻,弹匣容弹量也因此而减少到13发。到了1928年,柯尔特公司原本所拥有的M1911手枪的相关专利均已期满,于是塞弗便在“大威力”手枪里整合了许多柯尔特的专利特征,并由此推出了塞弗一勃朗宁M1928型原型枪。这个型号的分解步骤与M191 1式手枪相似,不过击锤形状是欧洲式的圆头形。在几经修改后,塞弗又于1929年改进了握把和空仓挂机解脱柄的形状,改进后的型号称为M1929型。
  到了1931年,塞弗已经给“大威力”手枪的设计基本定了型,此时的“大威力”原型枪把可分解的枪管衬套与套筒成一个整体。到1934年时“大威力”手枪的设计已经完成并准备好投产。它最先在1935年被比利时军队采用,并正式命名为勃朗宁P-35。不久之后,比利时警察和许多其他国家也装备,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而在二战中的交战双方也都有使用勃朗宁HP手枪作为辅助武器――德国在占领比利时后,让FN公司生产HP手枪,而盟军所用的HP手枪主要由加拿大的格利斯公司生产。然而,最初提出要求让FN公司设计出HP手枪的法国军队却决定不采用该手枪,而改为采用设计概念相似的Mle,1935手枪。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时被同盟国和轴心国所使用。在战争初期,比利时被纳粹德国占领,原有的“大威力”手枪都被纳粹德军缴获使用,并重新命名为640(b)手枪(“b”是比利时的意思)。而FN工厂在纳粹德军强迫下为其生产的“大威力”手枪则被德国武器局打上检验标记和装备部队,并命名为WaA613手枪。同时,同盟国所使用的“大威力”1935型手枪是由加拿大约翰・英格利斯公司(JohnInglis)生产,主要装备美国战略情报局(OSS)用于隐蔽行动和英国SAS或其他的突击队。大多数的加拿大生产的P35用磷酸盐处理,在被占领的比利时制造的大多数的P35则是烤蓝处理。
  战后,“大威力”手枪仍然广为流行,起码有超过90个国家里面的军队或执法机构使用这种武器。直到今天,“大威力”Mark1型仍装备加拿大军队、比利时陆军、英国陆军、印度陆军、澳洲防卫军、阿根廷陆军、爱尔兰陆军、卢森堡陆军、以色列警察、新加坡特种部队和委内瑞拉陆军。就连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塞因也经常携带一把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就像勃朗宁设计的另一把著名手枪――M1911式手枪一样长寿。
  而继承了勃朗宁遗志完善了“大威力”手枪设计的迪厄多内・塞弗后来也成为了FN公司的总设计师,二战后,他设计出著名的FAL自动步枪。
  
  工作原理
  “大威力”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枪管偏移式闭锁机构,这种原理与勃朗宁较早时设计的M1911式手枪相同,但结构上作了简化。M1911的枪管采用的是回转铰链式,枪管是在铰链的牵引下下降开锁,而FN“大威力”手枪则采用简单的凸耳式结构,枪管的弹膛下方有一个凸耳,而在手枪底把上通过过盈配合安装有一个与枪管配合的开闭锁突起零件。枪管外表面在位干弹膛上前方处设有两道半环状闭锁突起,卡进套筒内部抛壳口前方的两道闭锁槽内形成闭锁状态,击发时或用手拉动套筒待击时,套筒与枪管一起向后运动约4.7毫米自由行程后,弹膛下凸耳与底把开闭锁凸耳的开锁斜面相互作用使枪管尾部逐渐下降,直至枪管上的凸耳在脱离套筒内的闭锁槽从而开锁,然后套筒继续后坐抽出弹膛中的空弹壳并抛出。当套筒后坐到底后,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套筒推弹上膛,继而推动枪管向前运动,而弹膛下凸耳与开闭锁凸耳的闭锁斜面相互作用,使枪管尾部逐渐抬起,并使枪管上的闭锁突起进人套筒上的闭锁槽内,随后枪管和套筒共同走完自由行程,底把上的闭锁突起抵在枪管下方突起的闭锁支撑面上,完成闭锁过程。
  “大威力”手枪采用回转式击锤击发方式,单动式击发机构,带有手动保险机构。这种单动击发机构与M1911一样,扳机不能与击锤联动实现扣扳机待击,第一发射击前必须用手待击,如果在上膛后携行必须关上保险。而现代的双动手枪上膛后可以解脱击锤的待击状态后携行,即使不关上保险也是安全的。
  “大威力”手枪有一个遭受诟病的缺点,就是板机扣力很重,作为单动手枪来说这尤为重要。这个缺点是由于“大威力”手枪的弹匣保险所导致的。这个弹匣保险最初是法国陆军的要求,当弹匣取出后,弹匣保险会在保险簧的作用下推动扳机连杆向前,使扳机连杆顶部与阻铁杠杆头部错开,这样即使膛内有弹也不能击发,可以防止因为弹匣取下后由于疏忽而发生意外。当插上弹匣后,弹匣会把弹匣保险向上顶,使扳机连杆重新与阻铁杠杆头部联接上,但结果却是增加了板机的扣力。有些射手为了解决扳机感生涩的问题,干脆自己DIY新的扳机连杆来取消弹匣保险的作用。其实如果用户平时注意安全,收枪时认真验过枪膛,弹匣保险的用途并不大,所以现在很少有手枪还采用弹匣保险这种多余的设计。
  除此之外,还有些射手说击锤在压下时有时会“咬”射手的虎口,所以有些人更换尺寸较小的击锤。
  握把外形设计是“大威力”手枪的另一个受到赞誉的优点,握持射击感觉很舒服,而且指向性好,拿起手枪来不用仔细瞄准,迅速一指就能打得八九不离十。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自它推出以来就一直被FN公司多番改进,而其他生产的厂家也有一些细节上的区别。最初FN生产的只有两个型号:一种是固定瞄具型的“普通型”,另一种是可调表尺型,且配有可安插在握把上的木制枪托,该枪托同时也是枪套。虽然枪托式枪套在二战期间停止生产,所以后来生产的HP手枪也取消了握把背部的枪托结合槽,但可调瞄具型大威力手枪仍然可从商业型获得。
  最初的P35手枪采用内部抽壳钩,就像191l手枪那样。在1962年,FN公司改进了抛壳挺,并采用外露抽壳钩的设计以提高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现在除了比利时的FN公司,葡萄牙和阿根廷也在特许生产原型的“大威力”P35手枪。
  在1 950年代,第一个重新命名的改进型是Mark I型。“大威力”Mark I型基本上具有了P35型上的各种特征。最近,大威力手枪也提供了40 S&W和,357 SIG口径型。然而,作为最初只为发射9x19毫米派弹而设计和生产的手枪要勉强使用这些口径的结果就是容易断壳或弄歪底把。
  “大威力”轻型Mark I型是一种非常罕有的型号,其最大的特点是底把采用重量较轻的铝合金制造,据说这些枪在1950年代商业推出但去向不明。轻型只有FN的生产标记而没有勃朗宁标记。
  Mark II型是一种在1980年代早期推出的改进型,主要的改进是两手均能操作的手动保险柄,握把护板改为尼龙材料,3点式瞄具,和枪口开槽枪管。
  Mark III型是在1988年推出的一种Mark II型改进,增加了击针保险,而且握把形状类似于伯莱塔92,采用聚合物的握把护板。
  “大威力”HP-SFS型是一种在“大威力”Mark III型基础上改进击发机构的型号。当推弹进膛后,击锤前推,有一个自动激活保险卡笋。当射手准备发射时,保险被拇指压下来,释放击锤进入平常的单动位置。弹匣与Mark III型和其他型号可以互换。
  随着时代变迁,双动手枪日益流行,FNH公司决定把单动击发的“大威力”手枪改进为双动击发。最早的双动型“大威力”手枪在1983年推向市场,该枪有两个名称,在美国市场上称之为“勃朗宁双动(Browning Double Action)”或简称BDA,而在欧洲市场上则称为“大威力双动”,或简称FN HP-DA。由于采用单/双动击发机构,因此这种新一代的“大威力”手枪在底把上安装的是待击解脱杆,而非手动保险。增加了自动击针保险,扳机扣压到一种程度才会让开击针通道,这样可防止手枪跌落或受碰撞后走火。与最初的型号相比,还减小击锤尺寸,改变扳机护圈的形状,使之便于双手持枪。套筒前端部分的形状也稍有不同。另外弹匣容量增加了1发,现在为14发。
  在1990年,FN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重新设计的扳机,改进了BDA9和FN HP―DA。与原先的型号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在待击解脱杆形状改为更容易控制的三角形杠杆,此外还增加了纯双动型BDAO(美国市场)和HP-DAO(欧洲市场),这种型号取消了手动保险和待击解脱杆。
  后来FN公司还在标准型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种紧凑型尺寸的手枪,命名为HP―DAC,该枪采用缩短的枪管、套筒和握把,弹匣容量也减少到双排7发。不过标准的14发双排弹匣也能在紧凑型上使用。此外还有一种介于标准型和紧凑型之间的中型尺寸手枪,采用标准尺寸的底把,因此配用14发标准弹匣,但缩短了枪管和套筒。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