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山东省区划_山东省核桃栽培历史及栽培区划
 

山东省区划_山东省核桃栽培历史及栽培区划

发布时间:2019-02-14 04:11:48 影响了:

  摘要:核桃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林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近5年栽培面积增长迅猛,现已达2.67万hm2,产量达2.4万t。根据核桃不同品种类型的生长结果习性和各地的气温、日照、土壤、降水等自然因素,初步将山东核桃栽培区域划分为鲁中山地区、鲁南山丘区、胶东丘陵区、胶潍平原区、鲁西南平原区和鲁西北平原区,并分析了这6个栽培区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规划。
  关键词:山东;核桃;栽培区划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08)01-0001-06
  
  1 山东省核桃栽培历史和现状
  
  1.1 栽培历史
  核桃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林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北魏《齐民要术》中即有核桃栽培的文字记载。据《中国实业志》(1934)记载,山东省主产核桃有19个县,常年产量2000t左右,年出口量为500t。20世纪60年代以前,栽培核桃多为晚实类型,沿用实生繁殖,管理粗放。1963年从新疆引进早实核桃种子进行试种栽培研究,开始了栽培早实核桃的新阶段,从实生粗放栽培,逐步过渡到嫁接繁殖、品种化栽培。1987年,第一批早实、丰产、优质良种核桃开始推广后,产量逐年增长,2005年达到2万t以上,从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8位。
  20世纪60年代以来,山东核桃经济栽培的范围较集中,主要是以泰山为中心的泰安、历城、长清、肥城、东平、新泰、莱芜、章丘等地;以鲁山为中心的青州、临朐、沂源、沂水等地和以尼山为中心的平邑、费县、滕州、邹城、枣庄、仓山等地。主要栽植在山丘梯田堰边、山间峪沟及“四旁”。“九五”期间,由于全面启动和实施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加大了新优品种引、选、繁、推的力度,加速了劣质果园的改造进程,全省核桃栽培逐步实现良种化,加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以及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的调节,全省核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并出现了一些大型的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核桃生产基地,如章丘苏官良种核桃示范基地、曹县元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核桃良种示范基地、沂南核桃示范基地等。
  
  1.2 品种化进程
  过去,阻碍山东核桃发展的主要技术因素,一是优良品种少,二是繁殖技术不过关。即使薄壳早实核桃新品种香玲、鲁光、丰辉等推出后,由于受苹果、梨等大宗水果及小杂果迅猛发展的影响,核桃栽培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也非常有限。近年来,核桃科研工作者先后育成了几十个核桃优良品种,如适合平原肥沃土壤栽培的短枝型品种岱香、岱辉及普通品种鲁果2号、香玲、丰辉、鲁光;适应山区栽培、道路绿化的果材兼用品种鲁核1号;适应梯田堰边栽培的鲁果1号、岱丰等;从而解决了优良品种缺乏的问题。而春季涂膜嫁接技术、夏季绿枝凹芽接技术等嫁接繁殖技术的创新应用,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核桃无性繁殖技术问题。同时,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对农产品的营养功能、保健功能和安全性等需求的逐步增强,使核桃食品在市场上倍受青睐,需求量逐年增加,市场价格不断提高,迅速扩大核桃栽培面积,建立大规模的品种化、商品化核桃生产基地,生产大量的优质核桃已是大势所趋。
  
  
  1.3 栽培面积和产量
  2003年以前,山东省核桃栽培面积增长较慢,近5年增长迅猛,现已达2.67万hm2。2005年全省核桃产量20465t,比2003年增长1倍。2000-2005年,山东核桃产量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临沂市,呈稳步增长趋势;淄博市、潍坊市、莱芜市呈减少趋势;烟台市由减少变增加,变动较大。2005年济南市核桃产量1160万kg,占全省的56.53%,主要产于历城区,分布在南部山区5个乡镇,面积达6700hm2,以实生、散生的晚实核桃鸡爪绵为主,其次是早实核桃品种香玲、元丰、阿7、上6、鲁核1号和辽核1号等。泰安市核桃面积5200多hm2,产量450万kg,占全省的21.96%,其中肥城市栽培面积3200hm2,产量142.94万kg;泰山区147hm2,产量131.27万kg;岱岳区467hm2,产量72万kg;新泰市214hm2,产量6.825万kg;宁阳县136hm2,产量19.175万kg;东平县733hm2,产量36.8万kg。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宁阳县以实生散生晚实核桃为主,肥城市、东平县以集约化栽培早实核桃为主。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1 良种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差、单产低。由于历史原因和土地资源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省核桃生产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干旱地区,立地条件差,良种化、集约化程度低,管理粗放,导致核桃产品质量差,单产低,市场竞争力不强。2006年,全省核桃总产只有2.4多万t,平均每666.7m2产量只有60kg。
  1.4.2 产业化体系薄弱、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利用落后。我省核桃生产基本为农户经营,规模小,投入少,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品种优劣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很难实现产、运、贮、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工程化技术水平不高,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利用落后,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
  1.4.3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推广慢。长期以来,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由地方推广部门负责。由于对成果理解认识程度不够、缺乏推广人才、推广网络不健全和示范基地较少等,造成科研与推广脱节,许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得不到有效转化和广泛应用;产业技术含量及优种率低;加工工艺落后,产业链条短,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此外,缺少行业标准,严重影响了品质管理和市场规范,以及市场发育滞后,核桃产品的优质优价不能充分实现,制约了核桃产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2 山东省核桃栽培区划
  
  2.1 核桃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普通核桃适宜生长在年均温8-15℃,极端最低温度≥-30℃、极端最高温度≤38℃、无霜期150-240天的地区。春季日平均气温9℃开始萌芽,14-16℃开花,秋季日平均气温 5-6月份光合强度最高。
  核桃是喜光性较强的树种,光照充足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坚果品质。全年日照量不应少于2000小时,如低于1000小时则影响核壳及核仁发育,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生长期遇阴雨、低温,易大量落花落果。核桃园边缘树结果好,树冠外围枝结果好。因此,在栽培核桃时应注意地势的选择,调整好株行距并进行合理的整形修剪,以满足其对光照的要求。
  核桃属深根性树种。土层厚度在1m以上时生长良好,土层过薄时根系发育不良,容易“焦梢”,形成“小老树”,不能正常结果,早实核桃则会出现早衰或整株死亡。核桃适于在土质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上生长,在地下水位过高和质地粘重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核桃在含钙丰富的土壤上生长良好,核仁香味浓,品质好。土壤pH值适应范围为6.2-8.2,最适值为6.4-7.2。土壤含盐量应在0.25%以下,稍超过即影响生长结果,过高会导致植株死亡,氯酸盐比硫酸盐危害大。栽培地区应根据土壤特点,选择适宜品种。土层薄、土质差的地区。应在深翻熟化、提高土壤肥力的基础上发展晚实核桃品种,并注意推行覆膜覆草,加强管理,以提高效益。
  降水量及其分布直接影响核桃树的生长结果。在年降水量500-700mm的地区,如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工程,不灌溉也可基本上满足要求。新疆的早实核桃,因原产地的年降水量少于100mm,引种到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则易罹患病害。冬季降水多的年份有利于翌年核桃增产。长期降水、日照时数减少、气温降低,会影响生长结果。早实核桃生长后期多雨,除因日照时数减少影响品质外,还易引发烂果病。核桃能耐空气干燥,但对土壤水分状况很敏感,土壤过干或过湿均不利生长发育。长期晴朗而干燥的天气,充足的日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开花结实。土壤干旱有碍根系吸收,严重干旱可造成落果,甚至提早落叶。幼树生长后期遇多雨天气时易导致枝条徒长和越冬抽条枯梢。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和吸收,严重时造成窒息腐烂。山地建核桃园需整修水土保持工程,以涵养水源;平地则应注意排水,地下水位应在2m以下。
  核桃适于在10°以下的缓坡、土层深厚而湿润、背风向阳的条件下生长。种植在阴坡,尤其坡度过大和迎风坡面上,往往生长不良,产量很低。坡度大时,应整修梯田进行水土保持,避免土壤冲刷。山坡的中下部土层较厚而湿润,比山坡中上部生长结果好。
  适宜的风量、风速有利于授粉和增加产量。核桃1年生枝髓心较大,在冬、春季多风地区,生长在迎风坡面的树易抽条、干梢,影响树体生长发育,不利于丰产树形的培养,栽培中应注意营造防风林。
  
  2.2 核桃栽培区域的划分
  根据核桃不同品种类型的生长结果习性及各地的气温、日照、土壤、降水等自然因素,初步将山东省核桃栽培区域划分为下列6个栽培区。
  2.2.1 鲁中山地区 本区位于山东中心地带的泰沂山区,包括济南、淄博两市的胶济铁路以南部分,莱芜市及泰安市(除东平)全部和潍坊市的临朐,以及青州的南部山区,是山东省重要的干果产区。境内山高岭峻,沟壑纵横,为山东的典型山区,总的趋势是中部隆起向四周逐渐低平;北部为洪积台田阶地,土层深厚,自然肥力较高。本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气候:春早而多旱;夏季温热,但山区昼热夜凉,温差较大;秋雨少,多为晴朗天气,有利于核桃坚果晾晒;冬季较长而寒冷,早实核桃幼龄树需注意防寒抽条。山地地形复杂多变,小气候差异明显。年平均温度为12-14℃,1月份平均气温-2.6--1.4℃,7月份最高,平均26-27℃;极端最高温度达40-42.7℃,极端最低温度为-22℃左右。生长期有效积温(≥10℃)达4200-4400℃,是省内积温最高区域之一。无霜期200天左右,年辐射总量在502-523kJ/cm2之间,光热资源较丰富。年平均降水量700mm左右,年间和季节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
  本区气候条件,最适宜晚实薄壳或露仁核桃的栽培,如历城鸡爪绵、章丘薄壳、礼品1号、礼品2号、晋龙1号、晋龙2号等,也适宜早实核桃如香玲、鲁光、丰辉、岱丰、岱香、辽核1号、新早丰等以及果材兼用型核桃鲁核l号、鲁核2号和鲁核3号等品种的栽培。泰山和鲁山中下部为古代浅海隆起的灰岩,下部土壤以褐土为主,土层较厚,肥力较高,中性至微碱性,最适宜核桃的生长结果,其核仁香味浓,品质好,可发展香玲、鲁光、岱丰、元丰、新早丰等早实核桃品种,以提高产量和效益。低山、丘陵部分为褐土,质地粗砾,排水良好,肥力较低,可以选择历城鸡爪绵、章丘薄壳、礼品1号和晋龙1号等抗逆性较强的晚实核桃品种。
  开发过度、水土流失严重、土层变浅的丘陵山区的陡地和梯田,应注意选择土层厚度在1m以上的地带栽培,品种以鸡爪绵、礼品1号、晋龙1号等晚实品种为主,也可适当发展生长势强的香玲、中林1号、岱丰等早实品种,同时应推行覆膜覆草和穴施肥水技术。集约经营的早实核桃品种园,需注意5-6月份防旱保墒,防止短期干旱引发的落果。
  泰山与徂徕山之间为的泰、莱、肥、宁平原,土层深厚,自然肥力较高,具有旱能灌、涝能排的优越条件,可发展丰辉、岱香、辽核1号、辽核3号等丰产性强的短枝型品种。
  2.2.2 鲁南山丘区 本区地处鲁中山地以南,津浦铁路以东,以沂水、蒙山山背为分水岭,地势西北高,逐渐向东南缓降,中部为丘陵,南为平原,包括临沂与枣庄两市的全部,济宁市的曲阜、泗水与邹城。本区地貌复杂,沟壑纵横,以低山、丘陵为主,具有发展干果的巨大潜力。土壤类型较复杂,酸性基岩丘陵地大部分为棕壤,石灰岩低山丘陵部分为褐土,沂沭河两旁则为潮土,少量的砂礓黑土仅分布在临、郯、苍平原。本区热量高,≥10℃的有效积温在4100-4400℃之间,年平均温度13.0-14.0℃。西部高于东部,沿海比同纬度内陆低;1月平均温度在-1.5℃左右,7月平均温度一般在25-27℃之间。年降水较鲁中山区多,为750-900mm。
  本区坡地梯田土薄质粗,保水力差,丘陵地带应以发展耐瘠薄的晚实核桃品种为主。土层厚度超过1.0m以上的地块,可以发展香玲、鲁光、岱丰等早实核桃品种。根据本区的气候、土壤特点,规划时应注意:临、郯、苍区位于山东的南部,属暖温带湿润区,是山东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带。此地生长期长,降水较多,地下水较丰富,较少旱害。土壤以潮土为主,土质为透性好的沙质土。在土层深厚的河岸冲积沙土上,应选择鲁核1号、鲁核2号、鲁核3号等果材兼用型核桃品种,这些品种适于绿化山区或道路,发展庭院经济,实现优果优材的生产目的。
  沂蒙山丘陵区,地貌多变,坡陡壑深,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粗砾而薄,肥力也较低,灌溉条 件差,尤以石灰岩山区为甚,土层厚度小于1.0m的地块不宜发展核桃;山峪间土层厚度在1.0m以上的地块发展核桃应以晚实品种为主。
  邹、滕、枣丘陵区,土壤以褐土、棕壤为主。山区秋季少雨,气温下降快,有利于核桃的品质提高,谷地、阶地可发展晚实和早实核桃品种;平原可考虑发展果材兼用型核桃品种,走果、材、粮共同发展的路子。
  2.2.3 胶东丘陵区 包括威海、烟台、青岛三市全部,日照市区以及五莲县、诸城市的东南部山区。本区大部分为山地、丘陵,海拔低于300m,土壤多为肥沃的棕壤和土层浅薄的酸性粗骨土,pH值中性或微酸性。全区年平均气温11.2-12.3℃,年降水量730-950mm。4-10月份积温3860-4190℃,日照1560-1750小时。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度在24-26℃以下,极端最高温度常低于38℃;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2℃以上,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15℃。年辐射总量507-523kJ/cm2。由于气温较低,核桃萌芽、开花期比内陆地区晚2-3周,不易发生早春霜冻,对核桃树的生长结果较有利。在莱阳洼地,西北部沿海盐碱地不宜发展核桃。河流两岸及河谷土层深厚的地段可发展香玲、元丰、鲁光、岱丰等早实品种核桃。具有水浇条件的平地可发展丰辉、辽核1号、岱香等短枝型核桃。
  2.2.4 胶潍平原区 包括潍坊市的寒亭、坊子、寿光、昌乐、高密及青州与诸城的北部和平度西南部的平地。本区山地、丘陵甚少,河流较多。南部为山麓剥蚀台地及冲积平原,东北部为胶莱河谷低地。土壤以褐潮土为主,土层深厚,耕性良好,较肥沃。年平均温度一般为12.0-12.5℃,1月份平均温度为-3.5--2.5℃;7月份平均温度为25.5-26.5℃。极端最高温可达41.7℃,极端最低温为-24.5℃,≥10%有效积温为4000-4200℃。光照比较充足,年辐射总量为502-523kJ/cm2,全年日照时数为2700小时左右。年降水量在600-750mm之间。
  本区人口较密,地势平坦,应以果粮间作模式发展核桃生产,可选择的品种有香玲、鲁光、岱丰、元丰、鲁丰等早实核桃及鲁核1号、鲁核2号、鲁核3号等果材兼用型品种核桃。
  2.2.5 鲁西南平原区 包括菏泽、济宁市津浦铁路以西的绝大部分以及泰安市的东平。该地区大部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海拔在50m左右,年平均温度一般在13.5-14℃,1月份平均温度为-0.9--2.5℃,最低平均温度-3.7℃;最热月份(6-8月)的平均温度高过27-28℃,≥30℃的高温天气多达80天,≥35℃也在15天以上。极端最高温度达43.7℃;极端最低温度为-22.3℃。生长期有效积温4500-4600℃。降水量在600mm-750mm之间,东北部偏少。本区春季回暖早,多干热风,易受旱害;夏季热,又多暴雨,地表与地下水自排能力差,易成涝灾,应注意排水;秋季短而旱,冬季长而干寒,核桃幼树应注意防抽条。土壤以潮土为主,土壤pH值偏高,发展核桃应注意土壤pH值及地下水位。
  在东平境内东北部的青石山区,山中部以下土层深厚,可发展香玲、鲁光、新早丰、鲁丰、鲁香等早实品种。东平县大羊乡栽植早实核桃品种已10余年,表现良好,应扩大栽培规模。汶上、济宁之间的平原地段可以种植早实品种和果材兼用型品种。菏泽地区应发展果粮间作,提倡在庭院四旁及渠道、河堤发展核桃,以果材兼用型核桃品种为主,建立果材生产基地。
  2.2.6 鲁西北平原区 包括聊城、德州两市全部和滨洲市的阳信、惠民、滨州、博兴、无棣的一部分以及济南市的济阳和淄博市的高青。本区年平均温度为12.15-13.0℃;1月份平均温度为-4.4--2.2℃,7月份平均温度为26-27℃,高于30℃以上的炎热天气为70-80天,≥35℃的天气16-19天,极端最高温度为44.2℃,极端最低温度为-27℃。年降水量600-650mm,雨量集中于夏季,春旱十分严重,且多西南干热风。光照条件好,年总辐射量在523kJ/cm2以上。
  本区的气候条件比较严峻。夏季炎热易涝,冬季漫长寒冷,极端最低温度偏低,春季时有倒春寒,土壤pH值高,盐碱地较多。发展核桃宜先引种区试,然后规模发展,以鲁核l号、鲁核2号等果材兼用型品种为主,适宜绿化道路,发展庭院经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