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构建主义教学模式
 

[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构建主义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19-03-30 05:00:01 影响了:

  摘 要:本文以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为指导,初步探索研究性学习在大学英语课中的应用,构建研究型的教学模式,以促使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 探究 英语综合能力 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要求》还指出,各大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1]。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探索以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英语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新的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重知识”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旨在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开放、平等的学习情境,以丰富多样的问题或任务为载体,鼓励、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及可利用的资源去探索、协作、交流、实践、论证以解决问题和收获新的知识及情感体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应用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收集加工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沟通协作的能力,也为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提供了空间。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研究性学习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教育家施瓦布首先提出“探究学习”一词,并对探究学习作了大量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教育中“探究”观念的发展。[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采用“探究—发现”式方法,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求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3]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研究性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
  2001年,我国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布《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其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究其根本,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通过问题意识的孕育使“教学过程由乏味的知识灌输之路转变成引人入胜的知识探险之旅”[5],激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主动探索,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促使学生从知识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与建构者”[5],帮助学生在学习观上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过程是民主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决定研究内容、方案、合作者等,这打破了过去那种灌输教学中的教师的话语霸权,形成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真理的代言人和知识的操控者,而是一个“指导者、协助者和促进者”[5]。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的营造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升。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既包括研究的结果,也包括研究的全过程。这是因为“研究型教学所追求的不只是学生是否达到预期要求、符合确定不疑的答案,甚至还不仅仅是运用多少知识解决了多少问题,而是注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自我价值的自由实现,并经由研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更多的问题,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和信心”[6]。
  综合上述几方面来看,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推动师生在教学观和学习观上的转变,体现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倡导的“重能力、重应用”的教育理念,符合大学英语教学个性化发展的趋势,是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发挥创造性,结合教材的单元主题,开展任务式、研讨式、启发式、互动式、合作式等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运用语言和知识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具体的实践过程如下:
  (一)问题创设,确立主题
  首先,教师应当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网络多媒体发布丰富有趣的学习资料,同时关注学生的疑惑,与他们积极沟通,指导学生组队并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开展研究活动。
  (二)自主探索
  组员商讨决定主题和方案后,先各自通过网络、图书馆、报纸、杂志等渠道查找有关资料,并整理、加工,形成个人的思想和意见,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整合最终形成集体的研究成果。在这种自主探索和团队协作交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也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便于及时指导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研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三)成果展示和评价
  项目完成后,每组学生可选择PPT、网页、调查报告、英语短剧等形式汇报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正面的个人自评,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同时,教师的评价应包括研究的全过程和最终成果。
  总之,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大学英语课程中,可以使学生在亲身探索、体验、实践中感悟英语,学会运用语言和知识去发现和获取更多相关的语言知识以及背后的文化和思想,增长才智,拓宽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使他们自主地学习英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秦晓文.探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综述[C].教学个案及评析汇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季爱民.试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29-31.
  [4]《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htm#2
  [5]胡文龙.生成性思维视域中的研究型教学探讨[J].教育科学,2010,(4):46-50.
  [6]辛继湘.自由是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9,(9):65
  作者简介:于沛(1985-),女,重庆人,长江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理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