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建国后三十年辽宁省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建国后不许成精
 

【建国后三十年辽宁省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建国后不许成精

发布时间:2019-04-01 03:54:38 影响了:

  【摘 要】本文针对建国后三十年辽宁省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从中得出一定的启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建国后三十年;辽宁;农田水利建设
  1.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质量差、标准低、不配套
  “***”和“*****”两个时期,是辽宁省兴建农田水利工程最多的两个时期,也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遗留问题最多的时期。如新民县,“在1958—1959年的两年内,就在辽河、柳河沿岸修起一连串的中小型水库以及塘坝、拦河闸等洼改治涝工程共4722项。” [1]由于当时农田水利建设片面追求数量,盲目追赶工程进度,使当时兴建的各类农田水利工程在建成后普遍都存在工程不配套,治理标准低,质量不过关的弊病。
  为了追求高指标,大批的水库工程一哄而上,完全不顾当时资金不足,技术不足的情况。“***”时期,辽宁省在1958—1960年的三年间,兴建山谷水库236座,其中大型水库29座。为了赶进度、提数量,许多由地方公社组织群众修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普遍采取“边施工、边勘测、边设计”的三边办法,而通过这样的办法修建的工程被称为“三边工程”。[2]抚顺市清原县在50年代末到70年代间,就修建了一大批中小型水库工程。这些水库都是在开工前没有设计,开工后没有技术指导的“三边工程”。当时施工工具主要是铁锹,土篮子,和小推车,坝体的夯实用木夯和石碾碾压。这样落后的施工方法根本就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很多坝体都存在裂缝,或者渗水严重的问题。
  1.2 农田水利建设缺乏科学论证
  辽宁省很多地方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时,对于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力资源情况没有进行详尽全面的调查分析和科学的论证,只简单照搬其他省份的农田水利建设经验,结果导致许多工程无法发挥作用,甚至废弃,造成了许多不应该有的损失。例如,新民县位于低洼易涝的辽中平原,排水治涝才是要解决的问题。可是在60年代,各地都兴起了修建蓄水工程的高潮,新民县也马上跟随其后,原样照搬。共修建水库33座,拦河蓄水32处,甚至还在车莲泡、晒金泡等排水沟上搞了沟道蓄水。这些浩繁的蓄水工程,共用去人工456万余个、木材425立方米、水泥1,065吨、钢材12、7吨、挖土5,566万立方米。可是得到的结果却是:旱季没水可蓄,涝时内水排不出去,水库库区淹没耕地3.4万亩,周围浸润耕地7.55万亩,次生盐碱化耕地7.5万亩。新民是产粮县,可是蓄水工程的修建,不但没使粮食增产,还使一部分社员的口粮不能自给[3]。
  1.3 农田水利管理存在漏洞
  辽宁省虽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田水利管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农田水利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一些漏洞。如基层的很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一直都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渠系混乱,分工不明。有些管理机构只关注新建的工程,一些旧有的灌溉设施没有人进行及时的维护。大型的灌区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许多山区的小型灌区则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灌溉机械损害严重,部分零件丢失被挪作他用。当时就有不少生产队把电井输电线线路和电动机,改用到脱谷场院、电锯房和粮食加工厂,有的还把灌溉站里的柴油机、汽油机挪到手扶拖拉机上,导致整个灌溉站都被废弃,不能发挥灌溉作用[4]。
  2.对当下农田水利建设的启示
  2.1农田水利建设要做好科学论证工作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科学论证是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论证,它是作出农田水利建设决策的基本前提。可是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辽宁省很多大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决策都缺乏科学论证。在决定水利建设项目之前,既没有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拟建项目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建设条件、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投资效果和工程投入使用后的效益及其对有关部门和地区发展的影响等,进行认真调查研究,也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和方案比较,提出这个项目的建设究竟是否可行的研究报告。使很多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仓促上马,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如1959—1961年兴建的浑江沙尖子水库、大凌河白石水库、太子河参窝水库、辽河石佛寺水库和营口双台子河大闸的“四库一闸”工程,三年共投资5,605万元,但是由于工程基建规模过大,超出了当时财力、物力和技术上的可能,使“四库一闸”工程被迫停工下马,半途而废,造成了数千万元的损失。
  做好科学论证工作对当下的农田水利建设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以前,农田水利科学论证的重心是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条件、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农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和取得的生态效益渐渐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科学论证工作的重点。而在论证农田水利工程的可行性调查报告中,也加入了更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科学论证重心向环境因子的倾斜,使现在的农田水利建设决策更加合理,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2 农田水利建设要建管并重
  由于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辽宁省的农田水利工作中长期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在工程管理方面的滞后,不只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甚至形成了建一个工程背一个包袱的尴尬局面。坚持建管并重,保障工程效益,是当前农田水利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
  那么该如何做到建管并重?首先就要即建即管。从新的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就要做到。“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严格资质管理,不准超越资质等级设计,杜绝借卖图签等违纪设计行为。必须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执行项目的报建和开工审批程序,凡未经批准的,不得自行开工建设。” [5]所有工程都应该要按照已经确立批计划来组织实施,不允许任意扩大工程建设的规模,变更调整工程建设的内容。同时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全面实行项目的法人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制。而管理人员也要率先介入工程的建设工程中,并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另外在验收关上也要加大管理力度,决不允许不合格工程滥竽充数、蒙混过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工程建设与管理同步进行,才能在建设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妥善的进行解决。
  其次要加强对已建工程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许多已经建造的工程由于长期运行,损耗大,利用率下降。如果加强对它们的修复和管理,就能使这些老工程重新发挥原来应有的作用。因此,就有必要严格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原则,定期进行查看、检修,把损坏了的工程措施修理好,对将要损坏的工程措施进行提前检修、及时更换以保证工程能够正常的运转,同时还要全面提高工程管理的科技水平,引进现代化手段,推广、发展微机管理和自动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管理责任也重如泰山。所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坚持建管并重的有力措施。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对其进行进必要的培训和考核,坚持持证上岗。还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加快知识的更新补充和储备。同时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总之,建设与管理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效益是目的。只有管理工作加强了,水利工程的运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释:
  [1]辽宁省农业局.辽宁农业历史资料(1949—1980)[M].沈阳:辽宁省农业局,1981:67
  [2]康沛竹.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防灾救灾的思想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14
  [3]辽宁省新民县志编撰办公室.新民县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2:217
  [4]清原满族自治县水务局编纂委员会.清原水利志[M].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水务局,2002:7
  [5]祁正卫.枢要纪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4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