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浅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浅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发布时间:2019-04-01 03:59:18 影响了:

  【摘 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小学生只有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进行对数学的感知,才能进入到抽象的数学理论中去。而将数学教学寓于生活,则能很好的解决小学生在认知之中的困难。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教学难度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限于教室和书本,内容以书本、教材为准,以考试来定位孩子、定位老师的水平和能力,偏离儿童的生活,教学形式单调,与儿童所要求的生动活泼相去甚远。特别是我们西部边疆地区,师资相对薄弱,管理水平相对传统,绝大多数的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学校重成绩的高低,轻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依赖性、被动性、模仿性十足,社会适应能力差,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习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吸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巨大动力,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达到上述效果呢?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帮助理解数学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际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教学生认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两边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
  二、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学生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可这样做:
  1.运用实例创设情境
  小学生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再慢慢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用直观的生活实践证明数学问题,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效果也是最好的。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可先让学生思考等底高的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这是无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的,如果直接教给学生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如果用圆锥塑料教具往等底等高的圆柱塑料教具里倒水,正好三次倒满,再用不同的等高圆锥、圆柱体验证几次后,学生马上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会很牢固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V=sh。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老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们不妨这样设计: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等等,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
  3.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降低教学难度
  数学上许多公式、定理、原则,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但用生活中的经验来解释可以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接近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场面:老师有128元,要买一件97元的衣服,老师还剩多少钱?(128-97)但老师付给售货员100元的整钞,老师现在还有多少元?(100-97)营业员找给老师3元,最终老师还剩多少元? 你能根据老师和营业员的交易列出一道算式吗?这样,学生就可以列算式:128-97=128-100+3。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多减去的还要加上这一法则,进而提升到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4.培养应用水平,增强生活意识
  生活中处处皆数学,数学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而不是方的?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让学生现场测量教室的面积,再告诉学生几种地砖的规格和单价,请学生设计一套铺地砖的最佳方案……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联系数学知识于生活实际,把教学归返实践,回归生活,增强了学生生活意识,确实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多了要减,少了要加,多减了要加,少减了要减。”对于这个算理的概括,看似十分的精练,实则不然。一些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出错,究其原因,恐怕是规律的产生脱离了学生的经验结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购物引入。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观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学习,并调动学生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采用丰富多次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真正实现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宗旨。而数学教师的任务归根结底是把枯燥抽象的知识更儿童化、生活化的设计引进课堂。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学生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数学课堂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仅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