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成渝路上全线绿灯 成渝中线高铁
 

成渝路上全线绿灯 成渝中线高铁

发布时间:2019-04-11 04:47:48 影响了:

  一九六四年六月八日上午,在成渝铁路上,三○七次普通客车离开广顺场车站,奔驰在绿色的原野上,向重庆驶去。  突然,三号车厢列车员柯兴祥跌跌撞撞地向列车长办公席跑来,惊慌地喊道:“报告,一个……孩子,病了!很危险……有个护士正在给孩子输氧气……”
  “呵,快走!”列车长曾美芳感到情况严重。他大步流星地奔到三号车厢,在左边第三排座位上看到一个青年妇女,一动不动地端坐在那里,呆呆地抱着一个不满半岁的婴儿。孩子双目紧闭,脸色铁青,鼻子上插着一根输氧气的橡皮管子。旁边,一个年青护士,她汗流浃背,神情有些紧张,双手不停息地、机械地按着橡皮氧气袋……
  “同志”,曾美芳站在青年妇女面前,轻声地问:“孩子害的啥子病?有啥困难需要我们帮你解决吗?”
  年青的母亲被孩子十分险恶的病情吓呆了,她全然没有听到列车长的问话,象木头人似的呆坐在那里,眼泪却一颗颗地滴在孩子的脸上……
  在这焦虑到了极点、连话都说不出来的青年妇女面前,曾美芳急得搓着两手。他感到:那一颗颗的泪球象铁LANG头似的,一下又一下地敲击在自己的心上!
  那个拿氧气袋的永荣矿务局综合医院的护士黄志勤,一下子扬起头,焦急地问道:“列车长,火车要好久才能到重庆?”曾美芳看了看手表说:“下午五点零五分到。”
  “糟啦!”护士黄志勤一听,惊叫起来:“唉!氧气——!”她那因按氧气袋而累得涨红的圆脸,顿时变得象纸那样白……
  “氧气怎么啦?”
  “氧气,唉!”黄志勤猛的一下拉着曾美芳说:“列车长同志,请你帮帮忙,马上通知司机,把火车开快点。我带的氧气,只能用到下午四点半钟,没有氧气,孩子就完啦!……”
  “啊——!”病孩的母亲听了护士的话一声惊叫,脸色由白变青,竟昏过去了……
  这个青年妇女叫蒋庭元,是永荣矿务局水泥支架厂的女工。她有两个儿子,大的今年三岁,小的还不满六个月——就是她怀里抱着的这个。昨晚,不懂事的大孩子给弟弟吃了半颗豌豆。登时,孩子给豌豆卡住,咳得连奶都吐出来了。蒋庭元在他的小嘴里掏了很久,啥子也没掏出来。之后,孩子睡着了,蒋庭元以为没事了。谁知,到下半夜,那半颗豌豆泡胀了,堵住了气管,憋得孩子手抓脚蹬,脸色由紫变青,最后,只有微弱的一丝气了!
  这时,外面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怎么办?年青的妈妈急得手足无措,放声大哭起来。在邻居们的帮助下,人们有的撑雨伞,有的打手电筒,这才簇拥着蒋庭元抱着孩子向矿区医院门诊部跑去……
  在门诊部里,经过值班医生杨华焱的检查,发现孩子严重窒息,缺氧,有半边肺叶已衰竭得停止活动,另外半边活动能力也很微弱……
  如果缺氧现象继续下去,孩子的生命,最多还能维持三个小时!可是门诊部没有输氧设备,得立刻送矿区的综合医院。
  综合医院离门诊部有十多里路,在这雷电交加的风雨之夜,光走路也需要两个多小时!怎么办?
  “找局长去!”一个声音在杨大夫的心里响亮地响着。
  在我们亲爱的祖国,一切干革命工作的人们当遇到困难,感到苦恼,觉得自己力量不足时,心里总是首先想到党,想到领导,想到集体。因为党给人们以信心、力量和办法,去战胜那些看来是无法克服的困难。
  十分钟以后,一辆小汽车开到门诊部,载上蒋庭元母子,又急速地开往矿区综合医院。
  在这同时,矿区综合医院院长接到矿务局局长打来的电话:“有一个女工的孩子得了急病,很危险,你们一定要设法救活我们工人阶级的下一代……”
  院长放下电话,小汽车已开到医院门口。
  经过透视,证明婴儿的支气管里确有异物。院长和大夫们做了很多努力,都不能使孩子把那半颗豌豆吐出来。最后院长只得决定:派护士小黄带上医院仅有的两瓶氧气,送病孩到重庆某陆军医院抢救。
  小黄坚定地点点头说:“我向党保证,坚决完成任务。”
  病孩搭上了三○七次列车。抢救他那幼小生命的重担,便由成渝路上的广大职工主动地承担起来了。
  列车长曾美芳了解了事情经过之后,坚定地向蒋庭元和护士小黄说:“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保证把孩子安全地送到重庆!”列车长马上向列车党支部书记陈锡安同志作了汇报,共同研究抢救的具体办法……
  紧接着,各车厢的扩音喇叭里,响起了列车长那宏大而坚定的声音:“全体乘务员注意,本次列车有一个病危婴儿,必须尽快赶到重庆抢救。现在,我命令你们立刻行动起来,站站开双车门,组织旅客快上快下,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问,抢救我们工人阶级的下一代!”
  扩音喇叭一连播送了几次,一次比一次清晰地刻在全体旅客和乘务员的心上。
  于是,三○七次列车的全体旅客和乘务员,都投入到抢救病危婴儿的战斗行列中:
  司机,开大汽门,加强了望,使列车快得不能再快;
  司炉,铁锹挥舞,加煤又快又匀,把炉火烧得不能更旺;
  行李员,恨不得多生两双手,把行李搬得更快,放得更稳;
  列车员,一再深入了解每一个旅客的到达站,做到旅客下车又快又准,不发生差错;
  广播员,三番五次地预报前方到达站,使需要下车的旅客早做准备。
  而我们亲爱的旅客同志,他们就象抢救自己的孩子一样,也都投入了这场紧张的战斗。千百人的心都飞向三号车厢,千百双眼睛都注视着这普通女工的病危婴儿。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工人、农民、解放军官兵、干部、学生,穿梭般地走进走出,有的给母亲送水果、点心,有的给婴儿洗尿布,有的等待轮替别人抱孩子,按氧气袋……
  列车党支部书记陈锡安同志担负了一项最艰苦最细致的工作,他守候在孩子身边,观察病情的变化,准备一旦病情恶化,立刻停车,就近送医院抢救。
  列车长曾美芳是一个转业军人,他象当年在战场上那样,沉着地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勇敢地投入战斗。
  车到永川站,他第一个跳下列车,奔进站上值班室,向成都铁路局行车调度室发出第一封加急电报,请求全线为病孩开绿灯,让三○七次列车提前赶到重庆……
  车到临江场,他考虑到全线为三○七次列车开绿灯,涉及面太大,会影响许多列车的运行调度;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应该首先找到氧气。于是,他又给成都铁路局局长发出第二封加急电报,请求局长通知沿线铁路医院,给病孩准备氧气,送到列车上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