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医学院校大学生医德教育分析
 

[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医学院校大学生医德教育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11 03:51:47 影响了: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它贯穿医疗卫生部门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职业活动中。因此,从事医务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准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均应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可见,医德教育就是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医院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为指导,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具体标准,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情感教育,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内容的职业规范教育,以办事公道为中心环节的职业态度教育,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内容的职业精神教育,以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目的教育[3]。将医德规范教育、医学伦理学教育、医事法教育、医患关系教育、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教育、医德实践教育,作为医德教育的常规内容。建立并完善医德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以医德教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各种人文课程为辅、覆盖医学专业课程、涉及课堂教育环节和实践环节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医德教育体系。
  一医学院校进行医德教育的必要性
  1是秉承我国优良传统,继续发扬救死扶伤优秀品质的要求
  我国五千年悠久历史,蕴含博大精深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人们都尊重医学,尊重医者,同时医者也以仁爱为医德规范。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强调对病人要有同情之心,无欲无求,而且对病人一视同仁,无论贵贱贫富,这样的优良传统延续至今[1]。为更好地秉承美德,使医者本色不变,我们需要在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使其在社会发展中不忘传统,不忘本质。
  2是人类发展、人口质量提升的关键
  人类发展、人口质量的提升,与医疗状况息息相关。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胜任不同社会角色。医务工作者是医疗工作的主体,其医德对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帮助人们解除病痛,满足人们医疗保健需要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今时代,社会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对自身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如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对这些与健康相关的问题,人们都希望在轻松、安全的环境中得到解决。因此,医务工作者需要在履行工作职责时,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医德教育不是在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开始进行,而是在准备从事医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实施[2]。所以,在高等医学院校,有必要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
  3可以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平常健康、心境平和、从不担忧的人,一旦进入疾病状态就会紧张焦虑,很可能变得精神萎靡、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等,更加迫切希望得到高质量的医治和护理,把康复希望寄托在医务工作者身上,有生存与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等心理需求。为满足病人心理需要,医务人员要有高尚的医德。在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医学生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以浓厚的兴趣积极工作。
  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现状
  1医德教育缺乏系统性
  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德教育培养需经过系统的教育来养成。目前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中,较普遍的现象是过于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临床专业课程占了全部课程的90%左右,仅剩10%左右的医德教育课程。而且课程时间主要集中在一年级,以任课教师面授为主,比较单一。这对于在大学期间需要经过医德萌芽期、医德成长期、医德社会化前期三个阶段的医学院校学生来说,很难起到应有医德养成教育的作用,这为学生今后走上医务岗位埋下了隐患[4]。
  2医德教育缺乏实践性
  加强医德实践,可以养成医学生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惯[5]。大多数高等医科院校已经开始注重实践,有意识地安排医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括动,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接触基层,通过“三下乡”活动,义诊服务活动,光荣院献爱心活动等等,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服务于人民。但是,学校医德教育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淡化了医德教育活动的实践转化环节,学生没有真正进入患者及其家属或医者的角色体验,也就是缺乏情感体验,教师所讲的医德医规很难真正地内化为学生的信念。最终,医德教育“成为一种口号式宣传和政治强制式灌输”,从而失去其“内在的精神诱导性和感染力”。
  3医德教学的途径单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由分科精细又趋向综合,多学科互相渗透、互相结合。医德教育的特点是教育分化、教学分离与综合并存,呈现立体多维性的医德教育结构体系。但现行的医学院校仍采用单纯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欠合理,随意性很大。医德教育就只通过开设“医学伦理学”(供基础、临床等医学专业用)和“护理伦理与法规”(护理专业用)、“职业道德”等进行,像药剂专业、影像专业等就没有相应的具体的道德行为规范课程。除了课堂理论教学之外,较少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第二课堂。这种单纯的说教式的教学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难以取得良好的医德教育效果。
  4医德教育缺乏校园文化的有效引导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的精神载体,是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影响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养成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医学院校中校园文化活动都比较倾向于医学技能素质的培养以及单纯娱乐活动的开展,对于医德养成教育以及学生的人文关怀较少提及,很难起到启迪及较好的引导作用。
  5医德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
  医学院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通常仅以理论课的考试分数来确定,没有把学生平时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在医院实习时医德医风表现等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也没有通过现场模拟等形式完善学生自身的医德评价。导致学生仅注重医德理论考试成绩,忽视平时的道德行为规范。医德教育评价体系在学生教育中没有起到激励和鞭挞的作用,失去医德教育评价本身的意义[6]。
  三加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对策
  1改进教师医德教育的观念
  教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要开展好医德教育自然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医学院校应该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医德教育观念,由于医学院校很多老师自身就是医院的医生,属于“双肩挑”人员,这就更要求专业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才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专业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医学大家追求真理、医德高尚的事迹,有意识地对授课内容进行医德教育方面的挖掘。另外,笔者觉得有必要在医学院校中引入一部分优秀的人文社科类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更好地让医德教育深入人心,并贯彻于教学活动中。
  2加强医德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的医德教育课程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落脚点,以提高医学生的医德医风为出发点,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时间,加大医德教育等人文类选修课程的开设力度,力争做到能够在大学期间至始至终嵌入医德教育课程,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设计以及课程教学安排,充分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医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贯穿始终,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在临床实践中强化医德教育
  临床实践是强化医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医学生开展医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医学生在临床实践时,带教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与病人或病人家属进行良好地沟通,让学生充分理解疾病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家属对亲人患病的焦虑与期盼,引导学生自觉地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从而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培育人文关怀精神。同时针对卫生行业医务工作人员出现的某些不正之风,带教老师更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的教育,强化学生的法纪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医学生遵纪守法、廉洁行医打下良好基础。
  4开展校园医德文化建设
  医学院校要将医德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弘扬医德医风”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营造倡导良好医德医风的氛围。如组织医学新生参观校史医史馆、医药博物馆等,让医德的种子在医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开展医德医风的辩论赛、医德教育征文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来逐渐内化学生的医德医风。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高尚风格的感染,每时每刻都接受教育,从而引导医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提高自己的医德修养。使学生不知不觉但又自觉自愿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收到“春风化雨,润物元声”的效果。
  5构建有效的医德教育评价体系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评价体系因地域和学校发展历程、办学理念的不同,存在个别差异性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医患关系引出的医德问题,需要构建适合学校工作实际的医德教育评价体系,坚持适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可操作性与不确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征求教学、医疗、管理、后勤服务一线和学生的意见,开展一定范围的试点,确保评价体系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同时将医德评价作为对医学生评先、评优、评奖及就业推荐等方面的重要条件,要切实通过医德评价的实施,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高尚医德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帮助医学生自觉养成高尚医德,实现成才的理想。
  6加强网络条件下的医德教育
  作为“信息万花筒”的网络,既有很多积极价值的信息,也有黄色、暴力、黑色等信息,这也给处于青春后期的医学生们带来诱惑,使学生误入歧途。网络条件下的医德教育,首先是要让医学生学好“两课”,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复杂的网络条件下,作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网络对他们思想道德带来的消极影响,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抵御各种不良倾向和种种诱惑,提高免疫力。
  参考文献
  [1]叶云.试论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紧迫性[J].科教文汇,2010(21):132-133.
  [2]郑利波,许旷宇.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16-17.
  [3]周宏菊,何振,张伟东.新医改视阈下的医学生医德教育初探[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1,28(4):34-38.
  [4]陈昱宁.当代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1(4):102-103.
  [5]杨红.梧桐树下杏林之中———从东西方医德之差异浅谈当代医德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4):267-268.
  [6]王慧勇.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6):93-9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