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即墨古城遗址 [北遗址:即墨历史文明初曦]
 

即墨古城遗址 [北遗址:即墨历史文明初曦]

发布时间:2019-07-15 03:57:03 影响了:

  古遗址本身就是古人类的进化史,要了解这些没有文字记载沧桑巨变的史前历史,只能从远古人们遗留下来的生活遗迹,通过考古来探索他们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印记,使一大批沉睡已久并且具有非常意义的重要文物遗存陆续揭开神秘的面纱,展现于人们的面前。
  墓葬是考古工作中最常见到的遗迹类型,但是随着工作的开展,在北阡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存中,竟没有发现一座常见的单人一次葬,发现的全部为二次葬和迁出葬,这一现象的集中出现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视。截至2011年第三次发掘,共发现此两类墓葬近200座。
  惊人发现
  北阡遗址发掘出土了距今6000年左右的“二次合葬”墓及周代古墓葬出土的青铜鼎等陪葬品和大量的牡蛎壳、陶钵把、石弹丸、兽骨、鹿角和蚌器等。其中,“二次合葬”墓的发现,在胶东北区属首次,学术价值较为重要,已经引起全国权威专家的高度重视。
  二次葬又称捡骨葬,是原始社会的一种葬俗。在人死后先放置一个地方,或是用土掩埋,待尸体腐烂以后,将主要骨骼拣拾出来,单人或很多人合在一起举行第二次埋葬。与二次葬相伴而生的是迁出葬,指的是为了对死者进行二次埋葬,开墓取走头骨、四肢骨等后遗留的墓葬。
  北阡遗址的二次葬中只有1例单人二次葬,其他都是多人合葬,最少是两人,目前发现最多的为25人合葬。少数墓葬中人骨排列非常有规律,一个个体的头骨和四肢等集中有规律地放置,但多数墓葬人骨放置较乱,很难清晰辨别哪些骨头属于一个个体。
  二次葬是先民的一种葬俗,至于为何会有这种习俗,是基于信仰,还是基于特定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发展阶段,专家也很难给出确切的解释。二次葬的集中大量发现,这在胶东半岛地区还属首次,这无疑为研究当时的聚落结构、人群组合方式、社会发展阶段以及社会性质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诞生于远古时期
  2007年及2009、2011年三次对北阡文化遗址的科学考古发掘,出土了几万件各种贝壳标本,三千余件可复原的文物以及大量的遗迹资料证实,青岛地区的人类文明至少可以溯及到距今7000年左右的北辛文化,先民们就在即墨这个地方磨掌砥足,繁衍生息,播种、耕耘着文明和希望。出土器物以种类繁多、纹饰华丽、制作精良、风格独特而著称于世。
  当时创造这些文化遗迹的即墨人开始懂得打造石斧、石锛等简单的工具,用之采集野果,进行渔猎,播种和收获庄稼;并发明了制陶技术,用陶鼎煮饭烧水,用盆、罐等储存食物,知道挖窖储藏粮食。发明了用粮食造酒,用古针、古锥和梭形器缝纫衣服,掌握了建筑技术。先民们于北辛文化时期在即墨地区定居,几乎与中原地区同步经历了三千年之久的新石器文化时期,逐渐步入文明时代。这些遗址是在这偏僻海隅留下来的历史见证,是一本耐读的史书,让一代代人将那段历史传承下来。
  典型的贝丘遗址
  北阡遗址位于金口镇北阡村北的高台地上,和南阡遗址近邻,面积4万平方米,地表散见有大量的石器和陶片。以夹沙红褐陶为多,纹饰较简单,制作工艺均为手制。遗物有牡蛎壳、陶罐、石铲、石弹丸、纺轮、蚌器、兽骨等,是一处典型的贝丘遗址。北阡遗址流域广阔,文化层深,相对而言是较大的人群聚居区。从文化层的厚度可以看出,当时的居民在此居住了较长时间,大量红烧土建筑构件的发现表明当时的居民已能建造技术要求较高的木骨泥墙建筑。说明最早的人类流动性比较大,无固定居住场所,后来进化到了产生农业,掌握了建造房屋及制陶的技术,便开始定居。
  北阡遗址中非常集中地出现的墓葬均为二次葬和迁出葬,且基本无随葬品。这种极具大汶口文化早期时代特色的特殊埋葬方式,在胶东半岛乃至黄河和淮河下游地区尚属首次。在大汶口文化早期,人们没有阶级和贫富之分,财产为公共所有,大家身份平等地生活在一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一个民族。现在这个遗址距海边十多里,而当时可能就在海边,因为冰川周期性变化,海平面升降变化幅度很大,有考证约在一万至两万年前,半岛地区与日本列岛应该是陆地相接的,人们通过陆地便可以到达日本。经过对出土人骨的医学鉴定,发现了青岛地区大汶口文化早期人类口含石球、拔牙、枕骨变形等信息。北阡遗址发掘展示了早在六千年左右即墨人类的饮食栖居墓葬习俗,是研究胶东地区古人类的生存血缘、大汶口早期葬俗、社会形态的重要资料,对揭示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的文化面貌,研究其当时的聚落结构、人群组合方式、社会发展阶段及自然环境和海岸线的变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进一步开展东夷文化研究,探讨其文化面貌,破译诸多史学之谜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独特的胶东特色
  即墨市东部依山傍海,自然条件优越,所以遗址大部分在市境东部,且选择于高的台地上。其建筑为木骨泥墙的红烧土房子,附近有河流和山脉,便于取食和喝水,居住于向阳的地方,冬暖夏凉,交通便利,土质肥沃,物产丰富。遗物很多,特点鲜明,有的在鼎足上饰一明显带有胶东特点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乳状突出物。陶器以夹砂的红褐陶和红陶为多,以素面为主。制作工艺多为手制,纹饰较简单。贝丘遗址以牡蛎为主,是当时人们获取的主要海产资源。在地表采集中,还发现了兽骨,种类为狗和猪,这是人对环境资源的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开发。出土的石质农具和网坠石镞等器具,证明该地区的农业已有发展,而狩猎、捕鱼、饲养则成为辅助手段。当时的人们已开始使用较为先进的石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出土的大量陶器、骨器及小巧玲珑的鸟头式陶器把和纺轮来看,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制作精细的蛋壳陶,证实当时的社会农业和手工业已开始分离,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出土的器物看,当时的生产技术比较先进,风俗有重大改变,爱美观念不断提高。
  现在,分布在河流、山川、沿海岸等不同流域的远古人生活遗迹,为研究即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难得的资料,让生活在今天高度文明中的人们体验着这片古老土地的厚重底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