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声乐发声训练【声乐训练中的“自然”发声】
 

声乐发声训练【声乐训练中的“自然”发声】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6:44 影响了:

  对于任何事物来说,其与自然的关系是首要的。艺术从自然中接受粗糙的物质材料,利用这个材料进行创造,并且接受自然中美的内容,把这个内容加以艺术处理。歌唱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更是“源于自然,艺术于自然”。 人们在能够制作乐器去演奏音乐之前就开始歌唱了,歌唱发音的基本原则也是在实践中慢慢形成的。歌唱方法的形成是几百年来研究歌唱的各有关发音器官自然活动的结果。好的歌唱方法必将依赖于具体的自然动作,从自然的生理活动悟得的歌唱经验才是最好的声乐训练方法。
  
  一、自然的动作
  
  歌唱的最佳状态是打开喉咙,稳定喉头。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打开喉咙”,很多学生的理解常常只是“打开嘴巴”,结果是嘴巴张得很大,口腔却很僵硬,喉头强力抬高,声音挤压暗涩。其实人类在自然的动作或表情中,没有刻意考虑喉头状态却往往可以得到好的正确的歌唱声音,因此着重从“自然”中让学生体会,才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打哈欠”是人的自然状态,每个人都有打哈欠的自然动作。要求学生从“打哈欠”的动作中领会打开喉咙的方法:打哈欠时,用手指按面颊侧面,耳朵后面有一凹陷,这时喉头位置就在低位上,是唱歌的最佳状态,只要感觉到、体会到,软腭抬到恰到好处的位置,自己也有舒适感,那么以此种感觉再选用“O、U”两个母音进行发声练习,这两个母音最容易使喉头在低位置发出,也是最自然的状态;为避免歌唱时喉头上提,还要继续采用一个自然的动作“叹气”,用“叹气”的感觉练习下行音阶(5 4│3 2│1――│)。这样,在自然的状态下就完成了好的发声动作,坚持以往,就可以获得好的正确的歌唱声音。
  
  二、自然的诵读
  
  人们在自然流畅的说话和朗诵时,并不会考虑呼吸的多少、深浅等问题,但这种心态下的呼吸是通畅的,声音也响亮。帕瓦罗蒂曾说,高音怎么唱,带着气“喊”出来。在声乐训练中,我们可以设置“朗诵”一阶段;要求学生用自然的朗读感觉,带着音高把声音“说”出来,不仅局限于歌曲歌词,还要诵读语文课本、诗歌、散文,并尽量做到声音宏亮,感情充沛。如:练习单字ma、me、mi、mo、mu,在说的过程中,发声各器官会有相应的自然反映,这种本能的活动就是自然的歌唱技巧。再如:练唱《槐花海》歌曲时,该曲属“怀来辙”,押韵的韵母均为“ai”,歌唱时要延长韵腹即主要元音“a”,但在韵尾处又要将字音归于“i”,为使学生感受这一韵辙,除有感情的朗读此歌的歌词,我找来了诗人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韵辙也是“ai”,由于这首诗是高中语文课上学习过的诗歌,学生理解深刻,接受程度及感情表达明显到位。因此在自然的诵读下,歌曲练唱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自然的歌唱
  
  声音的发展必须让它自然地去完成,尤其在选择歌曲时,不要选择自己驾驭不了的曲目。歌唱能力的高低标准不是音域,而是音质。较高的音要像熟练的低音区那样自然、舒适、均匀。一个人的声音是不能强行改变的,只能顺其自然的发展,强加在声音上的力量都是徒劳的。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要急着发展声音的音域、音量或柔韧性,而是应当逐步地让声音保持在自然发展的道路上循序渐进。
  脱离自然的歌唱会把声音美好的特性丧失,声音变得尖锐、粗糙、音调不准、缺乏弹性。造成不自然的原因主要是以下问题。
  1、长时间的强声歌唱。盲目追求声音宏大、声音效果,满足自己的听觉,致使声音强制接近喊叫。
  2、过久的歌唱。急于求成,不注意发声器官的休息,疲劳度一次又一次的积累,损伤了发声器官的敏感度。
  3、不重视音区的特点。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各有其特性,这些音区的存在是声音发展的自然现象,是不可抵御的生理机构。许多歌者不注意声区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而一味地用一个办法处理三个声区的变化,最终造成声音的损害。
  4、共鸣的过分追求。歌唱器官的平衡协调是共鸣圆润丰满的基础,初学者往往把声音的大小看成第一位的,对良好的共鸣状态不去细心领悟、琢磨,对“打开喉咙”的方法存在错误认识,强制地令声音颤动,牺牲了音质的纯净与坚实,损害了发音器官。
  5、曲目选择不当。刚刚建立一些好的歌唱状态就骄傲自满,认为自己什么歌都能唱了,选唱自己力不能及的曲目,偏重追求效果,勉强去唱强而高的音,往往会失去自然纯美的音色。
  “自然”一词的基本含义是自然而然。“自然”既是宇宙世界的根本规律,更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规律。顺其自然地歌唱,更要从“自然”中找到歌唱的规律,由此及彼,为我歌者所用。
  责任编辑:晓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