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昆曲摭忆⒃] 昆曲
 

[昆曲摭忆⒃] 昆曲

发布时间:2018-12-26 04:41:46 影响了:

  题记:沈皋的父亲沈北宗是上海文史馆馆员,爱唱曲。1959年,恰逢上海戏曲学校“昆二班”招生,12岁的沈皋在父亲的主张下去报考,结果被幸运录取了。学校根据他的条件把他分在了小生组沈传芷老师治下。照理说既有家学,又遇上好老师,是得天独厚的好机会。可是沈皋学戏一点也不开窍,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学了一年半,最后只好转到了舞美班,学起了绘画。然而这个转行倒是转对了。
  沈皋堪称绘画方面的多面手,除了舞美设计、道具设计外,他还画水粉画、油画等等,他的戏曲人物画尤其出色,堪称形神兼备。工作后他跟着剧团到外地去演出,也怠会忙里偷闲去写生,这为他以后的专业创作积累了一笔丰厚的素材。2005年,他被特聘为“香梅画苑高级书画师”。
  
  美中求契 虚实相依
  
  1966年,沈皋毕业后留在了戏校,从8个样板戏的幻灯片绘制开始做起。1978年,沈皋到了上昆,他的第一份具有创造性的舞美设计工作是跟着苏石凤、龚伯安先生进行《蔡文姬》的道具设计。慢慢地,他又接手了一些小戏的舞美设计,再到大戏的舞美设计,在等待与坚守中,机遇眷顾了这位勤奋的青年人。
  1982年,上昆准备创排由华文漪、岳美缇主演的《牡丹亭》,沈皋设计的舞美方案在上昆美术组的9人中脱颖而出。在此版《牡丹亭》中,沈皋贯彻了自己的舞美设计理念,找到了一个最契合该剧目的图案元素――因为呈现出来的舞美设计要美,同时又不能妨碍演员的表演,还必须照顾到戏曲虚实相依的特性。
  沈皋发现《牡丹亭》中故事的发生总是与柳、梅两种意象密切相关,因此,他选用了柳和梅作为舞美的基本构图元素,让“柳”突出一个“春”字,让“梅”突出一个“情”字。柳的娇娆轻盈,梅的艳丽奔放,让它们始终情意绵绵地交织在一起。
  为此沈皋设计了2块大幕(一为天幕,一为二道幕)、6块高低不同像屏风一样的硬景片作为基本造型元素。当固定的天幕上绘有亭子、假山、垂柳以及大片云纹形象时,色彩以灰绿色为主,可随灯光变化而变化。而二道幕则绘有太湖石及庭园景象,近似泥金色。通常的二道幕是从中间分开向舞台两侧拉开并拢,但这个二道幕经过特别设计,画成独立的一块,并把它的移动处理成像移门一样,可以整片向左或向右移动。二道幕不仅烘托环境而且关联上下场,如第二场“游园惊梦”,杜丽娘与春香梳妆完毕从闺房走向花园,二人在舞台前区(二道幕前的位置)走,这时二道幕在二人身后随着人物的行动而移位,在音乐中徐徐由上场门往下场门挪去。当二道幕遮满舞台时,幕后也迁景完毕,等二道幕的尾部整个移收进下场门时,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已是鸟语花香的花园场景了。因此在戏中换景,移步换景,换景时仍旧保持了戏的连贯性,成了此戏舞美设计的特点之一。但“游园”时的“芍药栏前”、“湖山石边”等景物,仍主要由演员的表演去完成,景完全不妨碍演员的虚拟化表演。6块硬景片分成对称的两组,每块宽约一米,高的有三米,低的有二米多,上端都有钢笔尖式的斜弧线,破除了整块长方形的呆板感。硬景片上画着梅、柳,底板则制作出像云纹织锦缎效果的图案。随着场景的不断变化,6块硬景片通过排列组合成不同的样式,表示书房、闺阁、道观等不同的室内景点。如第一场“闺塾训女”中的书房,以中间集中两头分散的片子形成一个对称的画面,暗合了刻板、呆滞的气氛。第二场的小姐闺阁,则以两边不对称的片子组成曲折式屏风,显示杜丽娘内心的春情萌动。道观又是另一种排列样式。由于这6块硬景片的巧妙变化,体现了设计者虚实结合、一景多用的审美需求。为了弥补舞台高空的空阔,沈皋在舞台前区吊挂了三层装饰性的弧形纱幔,并设计了梅花、柳条、梅树枯枝三种不同的网景,让它们随剧情的变化而垂挂在舞台上,而且令这些图案化了的线(柳)和点(梅),又再次呼应了柳和梅的主题图案。同时,在色彩上,天幕的灰绿色和二道幕的泥金色也与柳、梅所透露出的春的气息形成强烈对比,暗示着封建理学的桎梏与杜丽娘追求个性解放的冲突。
  由此看来,《牡丹亭》中的舞美设计已经不是纯粹的景了,它已然成为舞台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舞台的空间表现力,达到了戏曲舞美和戏曲表演的高度融合。1984年,《牡丹亭》的舞美设计图参加了日本东京国际舞台美术展,1987年又入选捷克斯洛伐克第六届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展,获“传统与现代舞台美术结合荣誉奖”,并于1989年在上海国际舞美艺术节上再次展出,还入编《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戏曲卷》。
  然而1987年沈皋《潘金莲》的舞台设计又是另外一种特色,他强调了一个“返璞归真”。该剧取消了大幕、二道幕,将舞台大背景分为三块,左右两边是中国传统线装书形象,上面用仿宋体书写潘金莲的身世及评论词,并在这两块空间的下方分别挖空做成了两个印花布的门帘,给人一种剧中人物从古书中走下来的感觉,由此形成传统的“出将入相”的上下场格局。另外,它中间的一块是可以撤换的,开场前是著名书画家陈佩秋书写的“潘金莲”三个大字,像古书的封面,上半场和下半场则换成了两幅临摹的明版《水浒传》小说插图。当全剧结束时,大书封面缓缓地关闭。此戏舞美设计构思巧妙、古色古香,于1987年在上海国际艺术展览会上展出后,1991年又入选捷克斯洛伐克第七届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展。
  由于沈皋做过演员,熟悉剧情,且长期受到昆剧的浸润,因此他的创作总是独辟蹊径。1991年的《狮吼记》中,沈皋用了5幅不同的宋代工笔花鸟画来分别对应不同的场景。而在“梳妆”中,沈皋选用了一幅有着“春眠不觉晓”意境的花鸟画,“游江”更是一幅西湖山水美景图。特别是在“跪池”中,他用了一幅叽叽喳喳的竹上鹦鹉图来表示两人吵架的情景,然后又选用了一幅小鸟翻腾图来喻示“偷娶”后的家庭大战,最后一场,则是选用了一对鸳鸯荷花来象征大团圆结局。同时沈皋还选择了绘有玉兰花和黄莺的花鸟画来绘制二道幕。单看沈皋的这套舞美设计图,其蕴含的舞美语汇风格统一、主题鲜明,具有鲜明独特的意味,细腻的工笔花鸟画与昆曲典雅的气质贴合,尤其是与两位主演细腻的表演相辅相成,既提升了表演的审美境界,更强化了该剧的喜剧色彩。
  沈皋设计的很多天幕都是他自己一手一笔绘制的。现在电脑喷绘技术发达了,有的时候他也会用电脑喷绘,但他发现还是手绘的天幕更有层次,更生动。因此,为了保证舞美效果,重要的舞美设计作品他还是更愿意手绘。目前上昆演出传统折子戏时使用的天幕、桌帏、椅帔很大部分都来自沈皋的设计。除了昆剧外,沈皋还担任过京剧、越调、雷剧、豫剧、舞剧等其他剧种的舞美设计,其中他设计的京剧《范仲淹》的舞美方案,更是让他捧得了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舞美设计奖”、第九届“文华舞台美术奖”的桂冠。
  沈皋给青年舞美设计者的建议是:不能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要学画要写生,了解该剧种的特点以及它的历史,了解演员的表演特点,不断丰富自己,厚积薄发,才能设计出真正好的作品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