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老师,你能把板书的字写大些吗?
 

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老师,你能把板书的字写大些吗?

发布时间:2019-01-14 04:53:48 影响了:

  近日,辗转听说有学生家长在校长信箱里反映,作为科学老师的我上课时板书的字写得小。听说后,我首先是震惊,从教十年有余,第一次听到学生对我有这样的建议,并以这样的方式收到学生的建议。
  这段时间里,我为什么会把板书写得小呢?
  审视一番,觉得与我所处的诸多教学环境有关。
  在一块大约3平米的黑板上,经常要使用的投影屏幕,屏幕落下绝对要占用黑板的一半面积。即使没落幕,语文、数学、英语老师总要布置作业或写个通知什么的在黑板的某一角落。因此,能用的黑板面积就那么大。
  有时,我为了向学生介绍某一个科学术语,我得在黑板上面写出,让学生以视觉方式感知、加深印象。以一节介绍人体的《骨骼》的科学知识普及课为例,总不能让孩子连肱骨、股骨、髋骨之类的术语也不知怎么写;就算写后立即就擦,我还要让孩子记住骨骼的组成、功能,骨头的构造等知识要点。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常识性的知识让孩子在书上划一划,找一找不就行了。不行,课本是循环使用的,学生谁也没权利在公用的课本上做任何标记,再说,即使划了,课后书又不属于学生本人,到时候让学生拿什么资料复习?
  再比如,上一节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实验记录纸的确印在书后,还是因为是循环式使用课本的原因,学生仍然没有使用的权利。单独复印这些记录纸,什么时间发?每节课前分发,我曾经这样做过,课前利用短暂的课间休息那么一会儿时间,要分发其他实验材料,再分发记录纸简直就是忙中添乱;集中一次性把整个学期的都发了,由小组长保管,时间一长,总会有学生搞丢,其他小组成员就会誓不罢休地在课上不断提醒你这件事,老师再找,再补,又是件麻烦事。重点知识要摘抄,实验数据要收集,只有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现场绘制,要让学生提纲挈领地记录,教师就得板书示范。
  因此,我深感循环使用科学课本的诸多弊端,没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教科书,一种情况就是仅凭师生课堂上投入地听与讲、看与做,而不记录或只字片语地记录,这样学生的学习无法深入与巩固。另一极端情况,就是一节课上,老师和学生要记录的东西太多。我认为,孩子没有属于自己的课本,也得有个可供学生个人填写的、已经印制好的的装订成册的实验记录表。
  那么,为什么孩子们不与我通过沟通的方式来反馈我板书字小的事呢?
  难道是孩子们认为我无法接近?不至于,学生在我的科学课上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急之下以至于有学生不举手就站起来插话,有的同学身体不舒服时也会很快地告诉我。
  学生难道从来没当面与我说过板书字小一事?细想,我每次板书后,总可以看见坐在教室后排和位置靠墙的学生,有好几个眯着眼睛甚至戴了眼镜还眯眼的同学在人缝隙间左顾右盼地看黑板。
  学生已经通过身体语言向我表达了他们看不清的信息。可我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是啊,回想近两年转为专职科学教师的日子里,事实上,我能认清并准确叫出姓名的孩子,不是全班,只是班里有突出表现的个别学生。从理智上讲,不是我不想全部认清,然而从现实情况上分析,的确没机会。几乎每次都是预备铃响起,我走进课堂,下课铃响起,我离开教室。课上有明确的教学任务,紧凑的实验活动。有时,即使有好心的同学在学期开始时给我学生的座位表,然而,在短暂的课堂40分钟里哪有时间细细搞清每个孩子的相貌特征、个性心理?哪有时间对号入座地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更何况班里孩子的座位是经常调换,前后左右地调换。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过去的教育实践确实存在这样的遗憾:重视了对孩子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轻视了孩子情感态度的表达,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样的教育显然是不完整的教育,不是十分人性化的教育。感谢我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以这样的方式婉转地告诉了我。
  是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孩子没有机会与我交流他们上课时的主观感受。然而,课后,有心的孩子会向家长聊起,有心的家长也只好通过能向我反馈信息的学校网站留言。
  这样想来,我对学生家长发帖反映孩子上课情况的事又甚为开心,这说明科学课在孩子们心目中多么的重要――即使课后也会记挂、谈起,同时,也说明家长对这门功课的学习也是相当重视的。
  是啊,这些日子里,我亲眼目睹孩子们会因为下节课要研究《蜗牛》,他们会冒雨到泥泞的草丛里捉;因为下节课要研究《自行车轮转动的奥秘》,他们会不辞辛苦地把自己的自行车搬到楼上的教室;孩子家长会热心地送来一大包工厂里的铁屑供孩子们研究磁铁的磁性;借来医院的听诊器供孩子研究心跳;家长会跟孩子一起采桑叶、喂蚕,热心协助他们进行小课题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数据……这些点滴事例时常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通过这次以这种方式收到的家长及学生的信息反馈,我要真心地感谢我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的真诚。我要珍视他们对我的信赖,珍视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继而化为我今后工作中不断前进、不断改进的巨大动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