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论语选读 案例式教学_关于《论语选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论语选读 案例式教学_关于《论语选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16 03:58:22 影响了:

  【摘 要】作为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学的源头,承载了厚重的传统思想文化。从汉代到宋代,《论语》几次作为儒家典籍跻身“经书”之列。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说过自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宋儒以下则更是极力强化它的“道学”功能,认为《论语》《孟子》全是“素王”、“圣人”治人心、理天下的至理大道。
  【关键词】《论语》教学 文言阅读能力 “仁”
  
  现代中学语文视野中的《论语》,认识更加繁杂,有以为是语言文字,有以为是语言文章,有以为是语言文化。认识不同,《论语》的教学也就不一样,或用来学习古汉语,或用来学习章句,或用来品味文学的趣味。而我们的《论语选读》是“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的一种,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针对当前高考文言文占有重要地位的形式及这一核心目标,我个人认为,在《论语选读》的教学当中要特别重视两个方面:(1)注重文言知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学习中应结合具体内容,结合社会现实,积极探讨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进而提升个人精神境界。
  在文言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由于《论语》为口语记录,文字浅易,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阅读时语言障碍相对较少,学生通过自学或教师的适当点拨就能基本理解章节大意,因此,教学的难度不宜扩大,更无须纠缠于个别字、词、句的理解;而在课程的核心目标――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方面,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并要结合实际作适当的深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由于儒家学派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论语》一书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它的许多基本观念成了整个社会的规范,渗透到政治、思想、文化、心理、习俗等各个方面,人们的言语行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受着它的影响,以至形成了某些根深蒂固的中华民族传统思想观念。而当今社会工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工商氛围日益浓厚,人们在急功近利的追逐中无形中丢失了其中某些很重要的东西,传统文化显得更加重要。“早在80年代初,一批荣获诺贝尔奖的杰出科学家汇聚在巴黎,发表宣言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胡显中:《孔子学说中的民本主义精华》,《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1期。注:见《人民日报》1995年6月30日。)
  那么,孔子的智慧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论语选读》选录了174章,虽只约占全文的三分之一,但却涉及到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所以只要有心,我们还是不难从中发现,孔子思想的智慧光芒的:一至四课(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待贾而沽、知其不可而为之)涉及到孔子的政治思想,五至九课涉及到孔子对于修身的看法,十至十三课涉及到孔子关于学习和教育的理念,十四十五课涉及到孔子的哲学思想。而贯穿《论语》全部思想的主线的则是一个“仁”,在一部《论语》中,“仁”字就出现了109次。
  
  一、爱人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说文》解释:“仁,亲也,从人从二。”即仁是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范畴。仁的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它的基本内涵就是“爱人”。所以,当樊迟请教关于“仁”的问题时,孔子回答“爱人”。儒家认为,爱人要从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开始,然后推而广之去爱众人。孔子的弟子有若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正如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人假如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他还会爱谁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现在有些学生没有感恩心的现状,列举了现代社会的一些事例让他们展开讨论,使他们体会到孝敬父母不是老土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让他们真正明白了什么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什么样的做法是错误
  的。
  
  二、仁政
  
  因为“仁”,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政”。《论语•为政》说:“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由于主张德政,所以孔子反对残杀。(《论语•颜渊》说:“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而主张教化:“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从隋炀帝到秦始皇,从夏桀到希特勒,古今中外历史上多少暴君纷纷失败,仿佛都在为孔子的仁政作着最好的注脚。
  
  三、一视同仁
  
  作为教育家,中国第一位专职教师,孔子的教育思想似乎应当是我们最该关注的,而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我们依然可以随处找到“仁”的存在:首先,他爱自己的学生,他主张“有教无类”,他爱他们,他不忍心放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所以他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其次,因为爱,他看到他们各自的不同,因材施教,“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还是因为爱,他或表扬或批评他们,对颜回,他的疼爱、赞赏毫不掩饰,对子路,他的批评指责毫不留情;也是因为爱,他变着法儿的来教育他的学生:启发式、讨论式……更是因为爱,他才能“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作为老师的孔子是多么的可爱啊!他也因此获得了学生们真切的尊敬与爱戴。他死后,学生都自发为他守墓三年,子贡守墓六年。同样,作为老师,我不由得深深思考: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呢?
  
  四、中庸之道
  
  孔子的哲学思想中最不可抹杀的就是中庸思想,而“中庸”也正是基于“仁”,孔子希望以人人行中庸来实现社会的“和”。我们国家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而建设和谐社会难道不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对人类,对整个社会的大悲悯之心吗?
  教读完《论语选读》,我脑海中的孔子形象更加高大,也更鲜活了起来。我不再以仰望的姿态看他,而是感觉他那么亲切,他始终在以一种温和的姿态看着我们受益于他的智慧而捻须微笑;他始终用一种平静的语调娓娓道来他的人生理念。他对人类有大爱,他的心胸可以容纳整个天地。所以,我们在读《论语》的时候,只要抓住“仁”这个主线,孔老夫子的智慧就呼之欲出;也只有认准这个“仁”,我们的世界才能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社会才能和平,人类才能共同进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