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几点思考]高校发展党员培养教育考察登记表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几点思考]高校发展党员培养教育考察登记表

发布时间:2019-01-17 03:47:30 影响了: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快速发展,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大大增强,不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党员数还是高校内新发展学生党员数都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但由于高中阶段对新生党员党建质量和培养经历参差不起、高校党员党建工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难以满足当今的不断增长的学生党员的需求、学生党员面临严峻的社会竞争压力及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些矛盾与问题的冲击,影响着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培养的质量和保证。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以期对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有所裨益。
  学生党员 教育 信仰教育 个人成长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重要性
  中央组织部2010年6月28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产党总数为7799.5万名,比上年净增206.5万名。其中学生党员226.9万名,2009年薪发展学生党员6.48万名,约占发展党员数的47.89%。浙江省委教育工委2010年7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省高校共有学生党员近10.97万人,占高校党员总数的66.24%;学生中的党员比例为11.97%,去年共有52.27万学生申请入党,占学生总数的57.03%;2005年以来,大学一年级学生党员数已连续4年保持增长。
  在严把入党关上,各高校对大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培养、考察工作做得十分细致周到,但对入党后的培养教育却抓得不够,效果不太理想,部分学生党员出现政治信仰坚定性不足、理论学习不够、党员宗旨意识有所淡薄、党员先进性体现不足、学生群众对党员表现满意度下降、对入党程序等基本知识模糊甚至信仰迷失的现象。让人担忧的是,2003年在北京10所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中做的一项关于高校信教学生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100份,收回2820份,其中党员1181人,占41.9%;样本中共有信教人员263人,占总人数的9.2%;信教人员中党员92人,占信教总人数的35%,占党员总数的7.79%。
  高校学生党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维护高校稳定、促进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党建工作通过培养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为对于大学生走向社会,进入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层,对于我们国家的领导干部队伍向着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把好党建发展关的同时,做好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培养尤为重要。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
  1.部分党务工作者对学生入党后教育培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学生党员入党后任其成长且必然成长的麻痹思想。
  一些高校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务工作者对学生入党后的教育培养工作的紧迫感认识不足,认为把好发展关是最重要的,学生党员入了党就完全达到党员的要求和标准,入党后只要做到学习成绩好不出原则性的问题顺利转正就达到了党建工作的要求,入党后理所应当能凭借较高的觉悟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运用的能力。殊不知入党只是提高思想水平的一个新起点,而不是终点;入党方是刚从“基本符合党员条件”开始向“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前行;学生党员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虽然思想敏锐,改革意识强,但阅历较浅,需要党组织在考察和实践中不断指引以进一步巩固新党员的是非判断能力和党员意识的践行能力。倘若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教育,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党员政治意识淡薄、党性修养弱化,影响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由于高中阶段所接受的党建教育质量和培养经历参差不起,新生党员往往理论基础和服务能力较弱,个别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或抵触心理却又不易发觉,对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延续产生消极影响。
  每年新入学学生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高中入党转入大学,作为支部党建的新鲜血液,往往是学生支部建设和党建工作的主力军。但在新生党员的交流和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出现许多新生党员觉得“因为自己成绩好”、“是学生干部”、甚至“所有荣誉向来给我”“不知道为什么”就入了党,入党志愿不强烈,动机不明晰,党员意识模糊;有些学生党员觉得自己虽然已经入了党,但自身党建知识和党建工作能力非常薄弱,与共产党员标准存在明显差距;个别学生由于高中时优越感较强,在融入支部和集体中产生落差感,迅速自我保护,脱离群众,忽略党员的影响力,只管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善于或不敢于教育和带动周围同学。若因这批学生已经入党不加以悉心评估和理性指引,将入党志愿、党员意识等进行统一明确,对同一年级党建工作的严谨顺利的开启和开展将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或负功。
  3.高校党建教育从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单一枯燥,重共性化教育轻个性化、重理论轻能力、重单向灌输轻双向互动、重作用发挥轻个人成长,难以满足新时期学生思考与成长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学生党员在具备强烈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同时,也关注自身的规划和个性化发展。目前大部分高校开展的党员活动中,党校等理论学习阵地多为共性化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培训,与社会发展热点紧密相关的以及针对不同党员群体的个性化讲座与专题分析少之又少;学生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会,内容多为学习上级指定的文件,或是讨论党员发展或转正,或是学习理论专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强,学习效果较差;在其他培训过程中以理论知识学习居多,能力的运用和培养较少。
  2007年一项针对全国120所高校的学生党员开展的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质量有效性研究的调查显示:对组织生活现状不满意列在第一位的是:形式单一、不生动、不吸引人。57%的学生党员认为形式缺乏创新,69%的学生党员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形式上的改进。内容缺乏针对性、不吸引人、不能解决实际思想问题等,列在大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现状不满意的第二位,占24.2%。对组织生活的质量评价上,19.4%的学生党员认为组织生活流于形式,过与不过差别不大。在关于组织生活吸引力的评价上,13%的学生党员认为说不清楚,17.4%的学生党员认为很有吸引力,21.4%的学生党员认为吸引力很小,48.2%的学生党员认为有吸引力,但吸引力在减小。
  4.就业压力、多元文化以及一些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影响着学生党员,使生活其中的他们产生困扰和疑惑。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在给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种的矛盾,如就业压力、贪污腐败、社会保障、环境发展等。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种种矛盾,社会生活的种种弊端必然在大学生中有所反映,也必然会在学生党员中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生活中这些矛盾和负面信息同样冲击着学生党员的信仰,由于学生党员人生实践经验匮乏,对外界认识经验不足,个别学生党员出现信仰危机。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思考与对策
  1.以信仰为指引,坚定地开展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重视入党后教育,提高党的组织活动内容的思想性和针对性,保证高校党员的整体质量和凝聚力。
  “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在于党员的数量,而在于党员的素质”,加强入党后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确保党员教育的连续性,是高校党建工作不容忽略的一部分,也是保证高校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对于已经入党的学生党员,尤其要坚持开展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等加强正面引导教育,如针对个别学生党员产生宗教信仰模糊的现象,开展无神论主题的座谈会、专题讲座等,及时予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加强组织生活的思想性,坚持和完善入党后的考察考核工作,及时在思想、生活、学习等各方面进行指正,同时在实践活动中给任务提要求,不断促进学生党员在实践中进一步牢固党员意识和共产主义信仰。
  2.做好新生党员的转入工作,进行悉心评估和理性指引,将入党志愿、党员意识等进行统一明确。
  评估并正视新生党员高中阶段所接受的党建教育质量和培养经历参差不起的事实情况。做好新生党员的了解和评估工作,通过谈话、书面记录等形式了解其入党前受教育情况,对其入党动机不明确的同学及时进行引导,强化党员角色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明确入党志愿和入党动机;对党建知识和党建工作能力薄弱的学生党员集中进行党建知识培训和教授,让新生党员坦然任谁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能有效地加以弥补和提升;加强新生党员党员意识的引导,增强集体归属感和协作共进精神,引导新生党员顺利融入到支部建设和党建工作的需要中。
  3.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将党建教育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和校内外教工党员和老党员的专业优势和资历优势,搭建一个学生党员在其中不断进步并得到榜样力量的平台。
  不断研究新时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结合高校学生党员和实际情况,将党建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相结合,不断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充实新的内容,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如除开展日常支部活动外,利用高校内教工党员的专业优势和人生经历,通过讲座、座谈等在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等方面对学生党员进行指导,同时在对学生党员进行引导的同时,发挥教工党员在学生党员中榜样的积极力量,增强学生党员对党的使命感、荣誉感并激励学生党员不断努力。
  4.关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加强解读,引导学生党员用正确的方式、正确的眼光看待和思考。
  在学生党员教育中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党员了解时事、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针对学生党员关注的敏感问题和疑惑,及时解答,充分利用校内外有关教育资源,从多个角度开设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用客观、理性、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将疑惑进而转化成自身努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永利,褚衍松.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2]尹韦.高职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3]丁小龙,袁锐,李海燕.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3).
  [4]李志英.大学生党员信教问题调查(一)――大学生党员信教的人群特征及成因分析[J].科学与无神论.2006,(3).
  [5]郑小娟,胡侠,安涛.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职业圈,2007,(8).
  [6]杨晓苏.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质量有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