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当代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大学生搜题软件
 

[当代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大学生搜题软件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1:58 影响了:

   [摘要] 道德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行为模式的塑造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德育工作不仅是当今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同时也是个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所在。本文主要讨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以及完善高校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力求更好地解读道德教育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体现人的价值,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关键词] 道德 德育 教师德育 德育方法
  
  一、道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
  “道德”一词,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亦,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如果一切都能按“礼”的规定去做,就是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道德素质是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人最重要的素质。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坚实的道德品质作为基础,是产生不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的。
  1997年,美国哈弗大学科尔斯教授出版《孩童的道德智商》一书,由此将“德商”二字引入大众的视野。“德商”是指一个人的德性水平和道德人格,许多学者认为,“德商”的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恕、诚实、负责、平和、衷心、礼貌等各种美德。科尔斯教授说,品格胜于知识,可见德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成小事靠业务本领,成大事靠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
  2000年,美利坚共和国新的教育改革方案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在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在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包括我们对世界的生活的态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教育所要聚焦的目标,就是为学生立德、立业。立德,就是教育学生形成诚实、守信、接受生活、崇尚自然、善于接纳他人、善于和他人合作等基本的道德素养;立业,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善于创新的能力和勤奋学习的品质。提倡化智慧为德性,重视发展个体的智慧与创造性,其核心就是提高年轻一代人的道德质量。
  二、当代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总体看来,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普遍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中央表示信任,对前途充满信心;普遍具有强烈的成才意识,希望把服务社会与自身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展示才干,增强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想淡泊,自我中心,功利倾向较为严重。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社会的时代,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讲究竞争,特别是凭实力竞争。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向个人和市场双向选择,就业已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社会上以成败论英雄的现实,使当代大学生不尚空谈,崇尚实力,崇尚个人奋斗;另一方面,调查表明,这一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率达到80%以上。独生子女有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往往是自主精神和依附心理集于一体,自我期望值高和自我控制能力弱并存,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相脱节。对成才的认识就是追求个人成功,对同学间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考虑较少,“自我为中心”这种功利化倾向是如今大学生很突出的一个特点。
  三、大学生道德教育对策研究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概念首先是一个道德教育的概念,教育事业首先是一项杰出的道德养成事业。然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问题非常复杂、非常艰巨,会面临很多新的难题。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将道德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如今,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诚信缺失、个人主义至上的消极现场,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大学生出现道德问题,应该重点从社会环境和教育制度上寻找根源。
  1.重视教师德育,建立全员育人环境
  要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要解决高校领导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认识问题。改变以往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抓学生德育,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德育。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教师个人素质的重要因素,更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强大教育力量。教师以一个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学生面前,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自然流露出来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思维品质、精神风貌,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要让学生做到,教师必须先做到。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在处理事务性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端正自己的品行,注重从中华文明的道德传统中涉取营养,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努力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和特点,建立各层次分工明确、互相衔接的德育内容和德育目标,从做人的基本道理行为规范做起,建设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育人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2.“轻约束,重熏陶”,树立现代德育理念
  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德育内容的缺陷和传统工作方法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在长期以来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习惯于把思想道德素质具象化,学生往往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个性差异、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性的发展,忽略平时的思想道德引导和熏陶。这样带有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很难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发自内心的情感共鸣与认同,往往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高校教师要从传统德育模式的框架中走出来,树立现代德育理念。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宽松的、易于体验的环境,便于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地接受与认同,从而自觉实现从道德规范的要求演化为启发式的引导,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的熏陶感染,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3.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改进道德教育水平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不仅需要道德主体的主观认同和接受,更重要外部环境的引导。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要从大局、长远角度树立大德育的概念,引导公民遵守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弘扬社会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建立全员、全社会育人的环境,让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帮助大学生确定辨别和把握社会存在中的正义与邪恶、美善与丑陋的认识标准和行为界限,解决他们对现实社会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把提高道德情操变为大学生身体力行的所想所为。
  
  参考文献:
  [1]刘东辉.中国古代教化方法及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2]耿步坚.论加强大学生德商的培养.学术论坛,2005,(09).
  [3]鲁印服.试论高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4]潘懋元.高等教育:历史、现实与未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