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浅议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模式的认识】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浅议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模式的认识】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发布时间:2019-01-18 03:55:54 影响了:

  【摘要】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达到布局调整的目的,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学校布局 均衡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不断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大面积提高劳动者素质。农村地区的教育。要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大面积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而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
  
  1.学龄儿童逐年减少的客观要求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调整必须关照人口情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推行强有力的计划生育政策,到90年代中后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加之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教育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由于小学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三年中全国小学生入学人数共减少1,300万人,2005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10,864.0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81.04万人。小学的数量也较三年前减少了9万多所。随着“普九”目标的实现和学龄人口的减少,初中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也在发生变化。2005年全国初中学校比上年减少1271所,在校学生也比上年减少312万人。
  
  2.农村税费改革的自然选择
  税费改革之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投入主要来源于乡镇,即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和财政拨款(县乡财政)。由于国家投入甚少,县乡财力薄弱,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实际上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税费改革后,随着农业附加税及农村集资等的废除,县乡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尽管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将义务教育责任上收至县,但是在各级政府间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没有划分清楚的情况下,只是简单地将义务教育的统筹层次提高到县一级,将乡、村的资金缺口集中到了县级财政,总量不足的问题仍然难以得到真正的解决。因此,面对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县及县以上政府均希望通过压缩校点,扩大学校规模,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减轻财政压力,于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就成为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的一种自然选择。
  
  3.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县(含县级市)出现了所占比重比以往大得多的小城镇。由于小城镇的大量涌现,加速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城市化率大幅度提高,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增长加快。由于城镇化的增长速度加快,城镇化过程中乡土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人口集聚程度以及相应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程度等都出现了与以往明显的差异,农村教育历来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布局方式已陈旧过时,“乡办高中、村办初中、小学办到家门口(自然村)”的布局方式早已被淘汰,就是“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格局也受到了城镇化和计划生育后学龄人口减少的;中击。如今有大部分行政村年出生人口已不足以办起一座完整的小学。在这种情况下打破按行政建制设点布校的旧的农村中小学布局格局,在乡镇或交通便利、集贸发达的行政村办小学。在中心镇重点加强初中学校建设,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设置与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即按人口规模和转移趋势规划学校布局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具体模式
  
  所谓布局调整的具体模式,就是指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具体实施那种方式来达到布局调整的目的。按照布局调整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分为完全合并式、兼并式、交叉式和集中分散式四种主要模式。
  
  1.完全合并式
  完全合并式是指在学龄人口普遍减少,班额不足的情况下将两所或多所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学生按年级整体上加以合并和重新编班。校产和师资集中在一起。完全合并式的优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配置,能够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统一管理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从布局调整追求效益和质量提高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模式,因此也是各地在布局调整过程中采用的最基本的模式之一。
  
  2.集中分散式
  集中分散式是在中心学校的统一管理下设置一个或几个教学点的形式。其具体做法是在人口相对集中、办学条件比较好的村镇设立一所完全小学为中心学校,就近辐射多个村,根据具体情况在原村小学设立教学点,教学点由中心校统一管理。高年级学生可到中心学校上学,低年级学生仍在原村小上学。学生较少的教学点则进行复式教学。对于教学点师资无法承担的课程,如美术、音乐等,由中心校统一协调,安排教师巡回授课。
  从布局调整追求效益的角度而言,集中分散式不符合规模效益的原则,因而是不彻底的;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校点分散也不利于统一管理;从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讲,教学点的办学条件无论如何也不能与中心学校相提并论,因而也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但是这种模式既方便学生就近上学,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点的教育质量,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和丘陵地区以及布局调整过程中矛盾相对突出的地方尤为适合采用这种模式。
  
  3.兼并式
  兼并式就是由一所社会声誉和教学质量都比较高的学校去兼并另外一所或几所相对薄弱学校,将校产、师资集中,学校规模扩大,实现以强扶弱、共同发展的目的。
  兼并式由于是一所优势学校兼并另一所或几所相对弱势的学校,因而有利于提高区域内的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且这种模式经常与政府布局调整所采用“示范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讲,“兼并式”就是地方政府在推行布局调整过程中采用“示范方式”良好效果的一种反映。兼并式主要不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而是出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模式,因而是一种适应性很强、选用比例较高的布局调整模式。
  
  4.交叉式
  交叉式是指几个年级在甲村,另外几个年级在乙村,彼此独立运行的学校布局调整模式。其具体做法是,每所学校各自为政,校产不动,几个年级集中于甲地,另外几个年级集中于乙地,或者几所学校同时保留几个年级。另外几个年级的学生则全部集中在另一所学校,一名校长总负责,教师统一调配。
  总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模式的选择是村民、家长与政府围绕不同利益相互博弈的结果。各地在实践中具体采用哪种模式,有赖于各地政府对本地实际情况的把握和利益的协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