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育与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育与数学教学]

发布时间:2019-01-18 04:07:08 影响了:

   [摘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初中数学教材已进入课堂,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面前。新教材的编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如何领会新课程标准,如何在使用新教材时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自主探究的能力,成为当前我们研究的新课题,笔者通过三年新教材的实践与探索,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 创新教育 数学教学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教学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态度认真、治学严谨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景、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如《讲解扇形统计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同学们,哪种球类运动你最喜欢?请体育委员统计一下,你能根据统计的数据画出统计图吗?这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代数式的值》一节是这样引入的,搭1条小鱼用8根火柴棒,搭2条小鱼用14根火柴棒,搭3条小鱼用20根火柴棒……每多搭1条小鱼增加6根火柴棒,搭N条小鱼用多少根火柴棒?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如讲解《可能性》这一节时,可以通过抛硬币、掷骰子、摸球等游戏,让学生经历试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做出预测的全过程。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动手实践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这样的过程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关于“再创造”,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是这样解释的:“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也就是说,数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由教师“灌”给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身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
  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教师要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的,数学课本是你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的助手,想学到更深的知识就要靠你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认识会越来越深。例如,问题1: 5个相连的正方形可以指出组成各种不同的图形,请将这图形尽可能的多的画出来。问题2:把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以后还剩几个面?
  问题出现以后,平静的课堂一下子动了起来,有的学生用正方形在拼、有的在画、还有的在截。答案一一的讨论出来。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必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根据新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予以创设情景,适时渗透、点拨,动手操作,研究探索,并经常应用,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领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沈阳出版社,2000,(1).
  [2]裴娣娜.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视域[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3-8.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292-3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