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校企合作协议书范本_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协议书范本_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1-19 03:51:27 影响了:

  【摘要】介绍了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以及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从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校企合作各方的角色定位。提出必须由政府、企业以及学校三方共同构建支撑校企合作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企合作 可持续发展 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10-04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为社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为例,对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一、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属于自发的、浅层次的、松散型的合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缺乏政府的主导。双方的目的也很明确:学校主要着眼于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希望得到企业更多的支持;企业则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优秀的劳动力,解决用工的困难。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为例,其合作模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浅层次合作
  1.订单办学。以冠名班的委托培养模式较为典型,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江苏景盟、宁波雅戈尔、香港中大实业、深圳鄂尔多斯、广东溢达等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设立冠名班,实行订单办学。目前,订单办学的学生已占学生总数的30%。但专业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针织工艺专业、服装专业以及染整专业。机电专业、数控技术、模具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会计等通用类专业没有订单办学的情况。
  2.工学结合。主要是针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去进行教学生产的实习,时间在三个月至六个月之间。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宁波雅戈尔等企业进行了这方面的合作。
  3.师资培养与企业员工培训合作的模式。一是师资培养:企业无偿接收合作学校的老师到企业接受培训作为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所有企业的合作都有这方面的要求;二是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招工后,将岗前培训的环节放到学校,把学历教育与岗前培训结合起来,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南宁市锦虹棉纺公司的合作。
  4.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例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在广州广纺联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实训基地,在企业正常生产期间,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在企业生产空档期间,派教师到企业组织学生进行全脱产授课。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安排,学校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互交替进行,教学更替周期与企业生产周期同步。
  (二)深层次合作
  1.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将生产流水线转移至校内,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考核乃至教学管理、纪律要求等各方面力求与企业接轨,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企业缩影,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互交替进行,将学生培养至一定阶段后送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直至毕业。目前,已经建立了“江苏景盟实训基地”、“香港中大实业暨中山织之道实训基地”、“鄂尔多斯实训基地”、“宁波雅戈尔纺织实训基地”等。从2004年至2009年,各企业合计捐赠设备500余万元人民币。
  2.把生产车间建在学校。把企业建到学校,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车间进校使校企双方真正达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广东佛山市婴姿坊婴童用品有限公司合作,将企业的生产引进学校的教学过程中,直接生产产品,聘请企业技术员担任生产指导教师。
  3.把学校办到企业。广东鹤山雅图士纸品在企业内建好教室,邀请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把班级设在企业,实行半工半读,工学结合。
  4.专业共建与课程体系合作开发的模式。企业组织或参与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派出技术人员以兼职教师的身份讲课及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例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香港中大实业公司的合作,就有互派技术骨干参与对方技术改造、革新等要求,并逐步得到实施。
  5.“产学研”结合模式。例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广西横县立盛茧丝绸公司合作,共同申报课题,针对企业生产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促进师资水平的快速提升,在使学校的教育跟上企业主流发展水平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有效模式之一,已经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政府方面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都是大力提倡和支持校企合作,并把校企合作列入对职业院校的考核范围。但是,目前校企合作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缺乏对校企合作在体制、机制和法律上的保障。教育部曾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要求各职业院校安排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企业实习,每天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实际上,这个举措可行性不大,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育部的文件对企业没有约束性;二是学生到了企业后学校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这种结果就是把本应该属于政府的责任转给职业院校,对促进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作用不是很大。国家及有关职能部门也发过一些文件,如《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对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作过规定,但缺乏可操作性。因为该文件规定企业与学校要有3年以上的合作协议才能享受到税收的优惠,这个门槛设定太高。从目前笔者调研的情况看,绝大多数的校企合作维持不了3年。因此,最终企业能享受到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并不多。学校需要的校企合作法律,以及校企合作的准则和指导手册、激励机制、协调机构都没有建立。至今,校企合作仍处在这样一种状态:想管的部门没有权,如教育部门想管,但是由于企业不归其管,结果是管不了;有权的部门又不管,如各级政府能管企业,但他们更关心税收,很少关心校企合作。
  (二)企业方面
  根据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多年与企业合作的情况,发现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方面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对校企合作不热心。由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提供的岗位也可以从社会上招到工人,因此这些企业不会很积极地为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往往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来对待。企业的老员工往往嫌实习学生麻烦都不愿操心,怕影响自己,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2.合作层次较浅,缺乏互动,效果不尽如人意。企业往往从用工方面考虑多一些,重招聘,轻培养,对校企合作显得较为冷淡。校企合作对于企业来说,主要看学校提供的实习学生是否好用, 这是决定着校企合作是否能继续的关键。倘若学生适合企业,合作就紧密一些,反之就疏远一些。
  3.企业培训学校的师资,往往限于见习阶段,无法进入深层次的学习。这是因为:一是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二是学校的老师自身技术及下厂时间等问题,企业在安排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企业往往并不支持学校的老师到企业进行技能的培训,最多是在相关人员的引领下,到车间走走,对于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对专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的了解并无多大裨益。
  4.缺乏利益驱动机制。企业不愿从自己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因为在员工流动频繁的今天,企业一般不愿投资职业教育而使得企业成本增加。
  5.缺乏轮岗的机制。企业所能提供的实习岗位往往为基础性岗位,轮岗实习机会较少,极有可能出现同一班级不同学生之间技能掌握不均衡或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的情况,或学生长期在同一基础性的岗位而得不到调整,引起学生的不满。
  (三)学校方面
  目前,校企合作确实存在校方热心、积极,企业不积极,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究其原因,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中职学校本身存在的问题。(1)学校除了能给企业提供学生外,很少再能提供企业所需要的其他的东西,很难达到校企之间的“双赢”。(2)中职学校科研底子薄,教师的专业功底、技能水平与实际生产相去较远,无法参与到企业的技术革新,解决企业生产、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中出现的新问题,很难达到“产学研”这样的水平。即使是参与企业的培训,也会因为学校缺乏企业管理的经验和相应方面的技能而无法胜任。(3)学校教学内容滞后,与市场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毕业生质量对企业缺乏吸引力。
  2.中职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1)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年龄小,知识、技能与企业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一些学生却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只想多赚钱,又不愿意付出,吃苦耐劳的精神较差,懒惰现象比较严重。(2)学生到企业实习,由于自己的生产经验少,对于操作规程和企业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增加了安全隐患,易发生工伤事故和纠纷,给校企合作增加难度。(3)顶岗实习的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因此,在实习期间,企业是完全按照正式员工管理的,但许多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员工,进入不了状态。当学校按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顶岗实习的学生时,这些学生又往往以是企业的员工为由不服从学校的管理。(4)学生心态不稳导致就业不稳定、跳槽严重的现象。干得不顺心跳槽,干得顺心也跳槽,直接影响校企合作的进一步的发展。
  (四)其他方面
  1.校企之间的差异。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无法真正融合,这使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生、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受到一定的制约。
  2.校企合作受人为影响较大。校企合作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因此双方的合作更多的是依靠双方联系人的感情来维系。这种依靠感情和人脉关系促成的合作是很脆弱的,经不起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也会因感情的转移、人脉关系的中断而终止。
  三、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校企合作各方角色定位分析
  要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各方角色定位必须明确,应从政府、企业以及学校等三个方面构建支撑校企合作基础:
  1.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职业教育上升到国家层面上来说,它是一种教育类型,是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其特点是职业性、社会性和公益性。职业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时,需要突破政府原来设定的某些制度框架。另外,学校与企业是两个不同的法人主体,各自在价值目标追求上存在差异。这都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
  第一,形成保障机制。一是要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把校企合作纳入政府管理的范围,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职业教育与企业两种资源,指导校企合作有序开展;二是制定保障校企合作利益法律法规,明晰校企合作中双方的地位、权利、义务等关系,确保校企合作的参与者能有相应收益;三是政府应在校企合作中充当中间协调人,调解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指导校企合作健康发展;四是全面推行劳动准人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一是建立校企合作激励制度,鼓励学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调动双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制定和实施“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三是在法律上明确企业因参与职业教育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补偿办法。
  2.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要作用。应让企业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发挥主要作用,这样校企合作才能顺利实现。
  第一,价值认同。企业领导应认识到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都能得到好处,有所收获,这就是价值认同。因此,校企合作中学校选企业,实际上是在选企业的领导。企业的领导对职业教育有所认识,并重视人才的培养,愿意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尽一分力,愿意承担一份社会责任,相信在校企合作中最终能“共赢”,并能充分理解中职学校在培养技能人才、服务各类企业中所作的努力,尊重中职学校的劳动,校企合作才能进行下去。否则,即使有好的开端,也难有好的结尾。
  第二,利益认知。校企合作所产生的利益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应包括社会、政治等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选择职业院校优秀的人才加入企业,利用职业院校的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继续教育;二是通过对职业院校的支持,起到宣传的效应,树立企业形象;三是借助职业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改造等,提高整体的效益;四是通过校企合作加深与政府、教育部门的沟通,获取相关的政策支持。
  第三,大局意识。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的顶岗实习或教学实习、教师下厂学习锻炼,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使得企业在投入与产出、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会发生矛盾。企业应有大局意识,通过制度来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通过参与学生管理来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需要,提高质量、产量,最终为企业创造价值。
  第四,包容意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学校与企业的价值观、学校与企业的利益、驻厂老师与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难免会存在碰撞、出现摩擦,这都是正常的。关键是以怎样的态度来处理,不能只顾推卸责任、指责对方。要分清原因,本着体谅、包容之心,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及时协调、处理好各类的矛盾,多寻找自己的不足,多做自我批评,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合作的进行。
  3.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作 用。校企合作能否持续发展,中职学校除发挥主体作用外,还应做到:让企业从校企合作中获得优质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让学生从校企合作中掌握技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学校从校企合作中提升办学水平。
  第一,学校应创新校企合作的教学机制。(1)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对象的选拔和淘汰机制。在学生自愿、企业认可的基础上,组建冠名班,进行校企合作人才的培养,以保证企业、学校、学生三者的“共赢”。同时,建立淘汰制,对不合格的学生及时淘汰,以保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质量。例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制定了《冠名班学生管理办法》,对冠名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2)建立适应校企合作的教学机制。中职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教学机制,针对校企合作的需求以及市场的供需结构来设置专业。通过名师、名专业,以及良好的实训条件,适应企业、行业所需要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制和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吸引企业来合作,保证“订单办学”目标的落实。学校应充分利用市场调节的力量,在政府的推动下,形成一种多极的“市场受益推动式”的进行专业建设机制。(3)建立服务于校企合作的教师机制。校企合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定校企合作能否持续发展的应该是教师的水平。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成为懂技术、会生产、能开发、善教学的“双师型”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到企业去代表学校与企业沟通,并较好地协调或处理企业的需要与学生发展的矛盾。应逐步建立校企技术干部互派顶岗挂职的制度,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香港中大实业公司、广东溢达纺织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深度融合,探索“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新模式。
  第二,学校应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应加强硬件的投入,增强与校企合作的实力。例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从2007年7月以来,共投入1100万元增添实训设备、修建新的实训楼。从生产型的要求建设实训基地,强化实训教学。
  第三,学校采用“多元化”的合作形式。校企合作要根据实际情况、按双方的需求商谈来确定合作的形式,总的应是多样化、灵活化、深度化。基于不同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和行业、企业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合作形式;同一个学校的不同专业也采用不同的合作形式,同一个学校的专业,不同企业也可以有不同的合作形式。比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的针织工艺专业是校企合作开展最多的专业,其合作形式有:签订用人协议、冠名班订单办学、合作组建校内实训基地等形式。
  第四,学校建设成为“产学研”的实训基地。中职学校要主动走入社会、走进企业,与企业的科研人员合作研发项目,提升职业学校科研能力,扩大中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校企合作。把生产、教学、科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生产和实习、培训和就业、教育和市场的融通,使校企合作成为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联合体。
  第五,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校企合作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在专业方面的合作外,还应加强合作企业文化的教育和宣传。上课中把企业的规章制度等内容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中;与企业合作建立的实训基地内,张贴企业的规章制度;在校园内开展一些以企业冠名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既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宣传了企业的形象,提升了企业的感召力。
  第六,学校应建立完善中职校企合作校外实训管理体系。根据校企合作校外实训管理的需要,制订新的管理制度。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在实践中建立起来“234”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即实训组织双流程(与企业的协调流程、对实训学生的管理流程)、实训安排三原则(校企合作原则、逆序设置原则、模块运作原则)、实训管理四重点(合作企业的选择与合作形式的确定、做好做足学生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注重过程监控及时反馈实训信息、加强校企间的来往和协调,做好教学调整工作)。通过制度规范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生的管理,为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七,学校应具备为企业做好培训工作的能力。一是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企业招聘员工后,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或对老员工进行新技术的培训等,中职学校应具备为企业培训员工的能力。二是企业产品用户的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培训,既有利于提高实训基地的设备利用率,又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技术业务水平。
  第八,学校应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1)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经济实体,师生共同参与生产和管理全过程,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实现就业“零距离”上岗培养目标。(2)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已熟悉企业的岗位要求和企业文化,毕业后很快能融入职业环境。(3)逐渐提升就业岗位,使参加校企合作专业出来的学生就业岗位比其他学生的岗位好,收入高,提升的机会多,增强吸引力。
  (二)校企合作实践的感悟
  1.校企合作是校企之间实力的合作。校企双方合作的关系是平等互利的关系,但是没有一定的实力作保证,双方的“平等”、“互利互惠”、“双赢”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校企合作就难以为继。因此,中职学校要以订单式办学模式为抓手,以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训基地为重点,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朝纵深稳步推进;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狠抓教学质量,特别要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上下工夫;努力构筑自己的技术和人才小高地,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这样才能与企业有共同语言。
  2.校企合作是学校与社会资源的重新组合。在现有条件下,校企合作能够持续发展,其本质上就是有赖于将双方的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学校和企业在人力资源、智力资源、设备资源、房屋资源等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中职学校要选择得当的项目与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获得“双赢”。
  3.校企合作是人与人的合作。在国家还没有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校企合作的情况下,校企合作更多的是人与人的合作,即学校领导与企业领导之间的合作,需要浓厚的感情交流作支撑。合作双方人员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感情交流,将会使合作轻松愉快。中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联系,扩大感情交流,通过合作,彼此成为好朋友,将校企合作持续发展下去,并越走越宽广。
  4.校企合作是一种商业行为。中职学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按市场运行机制办事,寻求与企业发展共同利益的结合点,形成利益的共同体。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洽谈项目、制定规则、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合作关系的持续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