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探析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探析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1-19 03:54:47 影响了: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英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对比,就中英文化表现出来的差异,探讨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将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融于语言实践,使学生既学得英语知识,又习得英语国家文化,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意识 内容 方法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 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人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而事实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Freeze!”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知晓这方面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上了年纪的人为“老先生”“老婆婆”,以示尊敬。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有位导游在一次带队旅游中,看到一位美国老太太在艰难爬山时便上前去搀扶她,却遭到了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事事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人们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三、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阻碍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外语学习的全部。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但发出信息的能力很差,就连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很差,综合交际能力低下。
  2.学习方法陈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受传统方块汉字学习的影响,学习外语也是一板一眼、循规蹈矩。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词、句的理解上,而较少注意篇章;往往重视信息的接收,忽略信息的发出。
  3.基本语言知识积累多,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缺乏社会交往技能。当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达到到一定水平后,文化障碍便更显突出。
  四、如何从词汇学习中导入文化意识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从广义上讲,文化教学存在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即使如Hello/Hi/Sorry/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地运用。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中英两种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
  2.重视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reflective meaning)和社会文化意义(social meaning)的不对应上。
  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King Richard I由于勇敢过人,被称为the Lion-Heart。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译成汉语时,lion习惯上用“虎”代替,因为中国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用“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又如数字词“十三”在西方国家被视为凶数,对其避之惟恐不及,楼房的第13层,常用“12A”代替,飞机、火车、剧院等没有第13排,每月的第13日都不宜进行庆典等喜庆活动。
  3.关注词汇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
  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和搭配意义(collocation meaning)上。
  (1)概念意义是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它具有抽象性,与客观事物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概念意义是交际的核心因素,不正确理解词的概念意义,就会引起交际冲突。如:汉语中“爱人”一词是指自己的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lover”一词则指情人(情夫或情妇)。
  (2)内涵意义是超出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往往与客观事物的本性和特点有联系,汉语中的“狗”常带有“令人讨厌、卑鄙”等贬义,像“走狗”、“狗奴才”、“狼心狗肺”等,而西方人对“dog”却情有独钟,把它作为宠物(pet)来养,认为dog是人类的忠实朋友(man’s best friend)表示“忠实”、“友好”、“可爱”等意,将它视为宠物,倍加爱户。英语中“a lucky dog”(幸运儿)习语表明狗在英语国家的身价百倍。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窥见出中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
  (3)搭配意义主要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搭配往往也是约定俗成的,不能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去。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却是“black tea”,英语中的“black coffee”在汉语则是“浓咖啡”,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中则是“strong tea”。英语中的“blue room”实际上是指美国白宫总统会见至亲好友的接待室,而不是“蓝色房间”。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判断。
  五、中学英语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
  1.称呼语:
  除Dr./Prof./Captain等少数词外,一般表职务、职业、职称的词不用于称谓。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它不与姓搭配使用;此外国人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2.感谢和答谢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 ?),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4.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5.介绍
  教材中“What’s your name ?”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介绍。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 ?”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 ?”,他们会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6.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Christmas Day(圣诞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Day(母亲节)。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六、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人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英美文化的简易读物,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人士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活动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英语教学不能只单纯注重语言知识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文化的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交流中正确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吴国华.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J ] . 外语学刊,2001 , (3) .
  3.樊葳葳. 跨文化交际教学研究大观[J ] . 教育研究,2003 , (2) .
  4.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