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 [“工学结合4-3-3”高职课程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 [“工学结合4-3-3”高职课程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4:20 影响了:

  摘要:“工学结合4-3-3”模式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智能卡技术》课程试点,经五个教学循环的实践,探索出的高职课程新模式。介绍了该模式的特点以及具体实施情况。实践证明,该模式遵循认识规律,通过“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流程为脉络展开教学过程”来达成其工学结合的目的,显示出其在工科职业人才培养中较强的灵活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4-3-3”课程模式;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毛丰江(1967-),女,浙江江山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技术教育、智能卡技术、高职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20-0020-03
  
  “工学结合4-3-3”课程模式(以下简称“4-3-3”模式)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在探索技术应用型专业课的课程建设方案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的高职课程模式,以《智能卡技术》课程为试点,经过五个教学循环的不断完善,目前已趋于成熟。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本着以职业岗位任职需求为向导,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重新设计教学过程,所谓“4-3-3”,是以4种市场主流产品为课程载体,将产品的设计任务按实际工作流程分解为3类实践训练项目,以项目驱动3种必备知识的学习。
  这种课程模式克服了以往工科类专业课程理论艰深、技术繁杂的弊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建立了产品和工作流程的概念,也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职业工作经验。
  
  一、“4-3-3”课程模式的工学结合方案
  
  (一)行业与职业岗位分析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以行业产业的需求为向导,要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专门化方向,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中国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已位居世界前列,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智能卡技术作为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电子信息技术之一,已得到全球业界的高度重视;中国金卡工程启动14年来推动了各类智能卡的广泛应用,并形成了完整的智能卡产业链(如图1所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同时智能卡技术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典型代表,几乎涵盖了现代电子技术90%以上的知识与技术,非常适合作为电子类技术应用型专业课教学平台。
  (二)课程内容选取与教学过程组织
  由于现代电子行业存在技术更新快、智能化程度高、应用层面广的特点,电子类专业课程常常面临内容繁多、理论艰深、老师难教、学生怕学的难题。在详细的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课程特点分析、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分析基础上,提出了4-3-3课程模式。首先根据行业的主流核心技术将课程内容分为4大模块,选取4种(或n种)市场主流产品为载体,以这4种产品的开发作为课程设计的任务,以任务导引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即所谓的“4”,如图1所示;其次,根据现代电子产品开发的“器件――硬件――软件”三步流程,将产品的设计任务对应分解为3类实践训练项目,“卡的操作――硬件设计与调试――软件编程与调试”,以项目驱动3种必备知识“卡的特性――硬件电路工作原理――控制软件编程”的学习,即所谓的“3-3”,如图2所示,构建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流程为脉络展开教学过程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克服了以往教学中知识堆砌的弊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建立了产品和工作流程的概念,也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项目开发经验。
  
  (三)教学过程设计
  高职教育应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4-3-3课程模式以教学模式的改革驱动教师观念的更新,对不同特质、不同职业取向的学生采用分层递进的方式因材施教,根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市场开拓等不同的岗位类型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为不同层次,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素质和基础确定选择不同的岗位层次,分层学习,使学生的思维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兴趣,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课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下提供条件拓展课外项目,通过能力的逐层提高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好学生”和“差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收益。
  
  (四)实践教学环境
  行业龙头企业全程参与课程设计、实训设备开发、项目与实习指导、学生实习、毕业生跟踪反馈等,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多方位的工学结合条件。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堂实训与课程设计、课外实践和企业实践三个环节构成,并以专业实训室、电子产品应用中心、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各个环节均以企业真实产品与真实工作过程的实现为核心,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产学研相互促进、教学做彼此渗透的实践教学模式。
  (五)评价方案
  采用全程形成性考核,学生从一开始就带着产品开发任务进入学习,在每一产品模块的3个训练项目中逐渐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即进行模块考核,4个核心技术模块考核各占总成绩的15%;课程结束时对综合课程设计进行验收,占总成绩的40%。这一考核方式促使学生在课程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参与。
  
  二、“4-3-3”课程模式的特点
  
  (一)课程设置面向行业产业及职业生涯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社会职业岗位体系已成为一个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动态系统,高职教育的目标是指向职业或行业,旨在使今日的学生获得能适应明日需要的,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课程应顾及到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智能卡技术》课程作为技术应用类的专业课程,其设置基于对行业产业和学生职业生涯的广泛调查和分析,它能够广泛覆盖现代电子行业的技术与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就业综合能力,因此学生不仅能快速适应智能卡行业的就业要求,而且很容易触类旁通地在其他电子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课程内容面向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也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能力本位模式是指以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而设计的课程形态,它以某一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目标,在职业岗位所需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基础上,构建课程或课程群,进行课程教学与训练,从而使学生具备从事该职业的能力。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包括高素质(含知识、态度)和高技能。学生个体的职业素质对于有效的工作表现是至关重要的,职业素质是掌握特定的、具体的任务技能的基础,也是促进个体能力迁移的基础。高职教育针对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往往不是一般性的、机械操作式的,而是有一定的创造性和智力性,因此,传统的“理论+实验”的专业课或“师傅带徒弟式”的操作课都已无法满足现代职业岗位对职业素质的要求,4-3-3课程模式以实际产品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将知识、技能、素质训练融合于实际产品的实现过程中,培养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或技能操作。
  (三)课程设计面向工作过程
  21世纪,社会进入综合化运作时代,在就业过程中,除了专业能力外,人们更加关注劳动者在方法能力和个性特征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原有以学科内容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和创业就业的需要。4-3-3课程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电子行业典型的产品开发过程,强调工作过程整体性和岗位工作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学习进行思考、反馈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这一模式符合“以职业行动获得知识”的心理规律,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以工作任务驱动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
  (四)课程实施面向校企共建
  工学结合要求高职教育采用职业的、实践的、开放的课程模式,然而学校毕竟不是生产单位,企业也无法承担全部的教育任务,因此工学结合的实现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4-3-3课程模式中,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双师型”教师以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及企业要求为标准共同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以学校“双师型”教师为主,企业工程师为辅实施教学,以仿真企业环境的专业技术实训室、专业化的学生课外活动中心及企业实训基地为多元化的教学场所,以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为课程考核的主要标准。
  (五)课程评价面向“三位一体”
  课程评价以往更多地侧重对知识或技能的单方面评价,对现代高职教育来说,课程评价应与企业工作岗位的评价标准一致,4-3-3课程模式采用全程的形成性考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岗位技能的掌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注重高技能与高素质评价相统一,是集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工学结合评价方式。
  
  三、“4-3-3”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一)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显著提高
  高职学生来自普高、职高及中职等不同类型学校,平均基础文化水平较低,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甚至存在厌学现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职业院校探讨的课题。“4-3-3”模式以产品为中心来整合教学内容,按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带着产品开发任务进入学习,在每一模块的3个训练项目中逐渐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向成功靠近,每一个单项的进步都会带来小小的成功喜悦,增加一点点自信,引发继续向上的动力。到课程结束时“好学生”可以为企业开发产品,“差学生”也能在仿真实训平台上搭建实现一个完整产品,使所有学生都能在任务的实现中分层递进地学习与提高。在近三年的教学中,课堂纪律显著改善,整体学习氛围有了根本改观,还推动和发掘了许多有创新潜力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正在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和能力为企业服务。近二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获证率分别为98%、100%,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4-3-3”模式对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成效。在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中学生学到了一些在学校不容易学到的东西,包括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等。
  (二)使产教紧密结合,实现了校企双赢
  “4-3-3”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共建基础之上的,校企双方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了校企双赢目的。
  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项目等各种资源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工学结合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并通过学生和专业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对行业和企业需求的深入了解,掌握专业培养方案与人才要求的对接程度,根据需要及时完善培养方案,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完全符合企业要求,促进了教学改革和培养方案的完善;促进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学生就业,提高了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另外,专业指导教师还可以通过企业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为今后教学改革充实教学内容提供依据。近两年,学校根据企业的反馈信息,对部分专业课程或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如:2005级的教学计划中,在《智能卡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智能卡应用数据库》课程,2004级的智能卡技术课程中增加了RFID新技术的内容,并开始采用企业常用的开发工具展开教学。在增加教学内容的同时,加强相关技能的培训,既满足了企业需要,又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发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室也成为企业产品展示及人员培训的平台,企业在指导学生展开产品预研、产品测试及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为企业选聘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机会。如:组织2003级学生参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一卡通工程的实施与测试工作,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智能卡与RFID实训设备也已投产并成功推广到其他高职院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发的智能小区设备巡检系统已投入运行并产生效益。
  总之,“4-3-3”模式通过《智能卡技术》课程五个教学循环的实践证明,该模式遵循了“在实践中学会并知道”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将素质教育、技能训练、知识传授综合在一起,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这一高职教育的核心命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针对其他技术领域特别是电子领域的技术应用型专业课程,该模式可类推为“n-3-3”模式,其工学结合体现在:课程设置以行业产业需求和职业分析为导向;课程内容选取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课程实施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习评价以过程考核实现综合评价。这一课程模式的特点是通过“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流程为脉络展开教学过程”来达成其工学结合的目的,从而克服了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学校难以成为生产单位、企业无法承担教学任务”的难题,显示出其在职业人才培养中较强的灵活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是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成功尝试。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黄崇本.高职教育岗位课程模式的创建[J].职教论坛,2007(6).
  [3]张金磊.工学结合解度――学习的视角[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程江平.高职学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4(1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