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9-01-20 04:02:14 影响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三张一样的正方形纸、CA1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根据120÷30=4 在下面□里填数并回答“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120×3)÷(30×3)=□
  (120÷□)÷(30÷□)=4
  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填空。
  被除数÷除数=
  提问:通过刚才的复习,你们有什么联想或猜想?(分数是否也有与除法类似的性质呢?)
  二、实践操作,找出相等的分数
  活动与反馈要点:
  (1)要使你们的猜想成为科学结论,还必须加以证明。你们能用三张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尺子、水彩等等材料(工具),通过折纸或其他方法说明自己找的分数(几个)相等吗?(可独立操作完成或与同伴协作完成。)
  (2)先让同桌互相说说,现展示学生的方法。
  结合展示追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相等的呢?从这3幅图中你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平衡分的份数和涂色的份数变了,但涂色部分的大小不变。)
  (3)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整个验证过程。从图中可直接看出:==
  三、探究交流,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1.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观察这组相等的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活动与反馈要点:
  (1)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时,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如:“我发现=,分子、分母都乘4,得到的分数大小不变。”
  (2)结合学生汇报,教师辅以必要的板书: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归纳: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在初步归纳得到结论后,进一步追问学生: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相同的数是不是可以是任何数?这是老师心中的疑问,为什么要把“0”除外?在引发学生讨论与思考中,逐步完善学生的发现,并揭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5)通过观察、验证,我们得到这个规律。(多媒体演示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6)用笔画出教科书第75页,性质中的重点词,强调“0”除外。(齐读一遍)
  (7)(揭示课题)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8)质疑。(启发学生在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同时,思考并提出问题,师生讨论解决。)
  2.沟通“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
  (1)你能说说“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吗?(进一步强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多媒体出示小结。(略)
  3.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例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口答后教师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四、应用拓展,深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第76页做一做。反馈后继续完成练习十四第1、2、3、5、8、10题。
  2.讨论:李小明同学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写了这样一道算式:=,你认为他写得对吗?你是怎么想的?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研究了什么?你认为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1.整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索”为核心,由复习旧知导入,提出猜想(或联想),以验证猜想为线索,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完成或与同伴协作完成),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经历思考―操作―归纳―总结的过程。学生能用多种方法找到相等的分数,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有的学生通过折纸验证,有的用涂色、画数轴、画线段图等方法探究,有的学生居然想到计算=0.5、=0.5、=0.5,说明==。整个教学重在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课前,我没有想到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想出如此多的方法验证猜想,而且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得如此之深。我深深感到,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要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探究,让数学课堂再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与碰撞。
  3.课堂教学不仅是贯彻教师的预设,更应该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生性活动。教学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动态美,进而构成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精彩课堂。
  
  作者单位
  文山州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