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校园墙壁文化布置图片【校长要做好学校文化发展的“三者”】
 

校园墙壁文化布置图片【校长要做好学校文化发展的“三者”】

发布时间:2019-01-21 04:00:49 影响了:

  工作在和谐的校园,心情是舒畅的;学习在和谐的校园,思维是活跃的;行走在和谐的校园,思想是空灵的。凡是到过建平中学、行知学校、北大附中等学校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和谐的校园需要浓厚的文化氛围做支撑,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做铺垫。作为学校的校长,对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执行力起着决定作用。
  常言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思想倾向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的思想境界决定学校教师的思想境界。一所好的学校,不是有着一流的硬件设施,而是有着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所好的学校,不是有着令人生畏的规章制度,而是有着和谐的人文环境;一所好的学校,不是有着轰轰烈烈的表面形象,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校长,要使学校走在同行的前列,就需要在文化发展上下工夫。
  
  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发展的倡导者
  
  学校的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显性的例如挂在墙上的校风校训,规章制度等等;隐性的例如师生的言谈举止、思想倾向等等。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最终要把显性的转化为隐性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不需要强硬灌输的,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内涵,而内涵决定着师生的素质,师生素质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前景。一所学校能否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就看怎么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方面,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校长应该成为学校文化的倡导者。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是校长亲自提出的学校文化发展理念。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才能一步一步地登上成功的峰巅。犹如一棵幼苗,每天长高一点点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如一条河流,每天积累一点点才能汇成浩瀚的海洋。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学生会觉得很快乐,没有被拔苗助长的感觉;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工作,教师会感觉很舒心,有一种被尊重和认可的感受。
  我们深知,文化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以行动来诠释文化的内涵。为此,学校制定了循序渐进的学生培养计划,每月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例如,9月份新生入学后,首先开展的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月”。在这个主题月中,主要是让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麻烦了别人要说声“谢谢”等等。每个学生都建立一个反思日记本,对这个主题活动中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与以前的行为进行对照,与他人的行为进行比较,从中找差距,找进步。每天的升旗讲话和每周的班会,也要围绕着主题活动开展,如进行“今天你又随地吐痰了吗?”“地上的纸团你会捡吗?”“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从我做起”等演讲。
  从表面上看,这是学校在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实质上这是对校园文化的落实,用实际行动来解释文化的含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全校师生的习惯意识明显增强。在校园内,任何人都可以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微笑着向别人问声“你好”,主动在餐口处排好队……
  下面是我班学生夏登庆在反思日记中的一个片段:
  今天上午课间操时,我又随地吐痰了。说真话,我不是有意这样做的。我知道自己有随地吐痰的坏习惯,从“良好习惯养成月”开始以来,我就一直在克制着自己,努力不让自己随地吐痰。可有时候我就是忘了,总是习惯性地把痰吐到地上,为此我还请刘洋同学监督我,时时提醒我。尽管如此,我还是又吐到了地上,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我吐痰的频率比一周前大大减少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我的这个坏习惯是会慢慢改掉的。我有这个信心!
  学生的思想行为能有这么大的变化,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觉悟,就在于学校文化的影响。学校的领导提倡这样去做了,师生才能有相应的行动,用自己的行为来配合学校的倡议。
  
  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发展的引领者
  
  古人云“上行下效”,由此可见领导在学校的言行对师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校长就像一面旗,旗帜走到哪里,军队就会跟到哪里;校长就像一根标杆,标杆斜则影子歪,标杆直则影子正。作为校长,其一言一行对师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应该成为学校文化的引领者。
  我以前工作过的一所学校,老师们都是典型的“教书匠”。平时照着教参备课,然后灌输给学生,没人想着去搞教研,写论文,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没有人有意识去进行教改,探索新的教学路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从去了一个隋校长后,仅仅两年的工夫,学校的教师就像换了人一样。其实,隋校长没有什么妙招,就是以自身的言行引领着教师去做一个“教育家”。
  每次开周前会,把该讲的事情简要而概括地讲完后,校长都要给老师们读一篇文章听。有时读关于教师修养的,有时读关于教师教育的,有时读关于学生教育的。每次读完后,校长还进行一番评价,并鼓励老师们说,这些文章写的都是作者经历的事,把自己做的事实事求是地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投到报社去就有可能发表,他们能写,我们也能写,我们也要拿起手中的笔写自己做的事。校长说到做到,以身作则,经常有“豆腐块”见报。校长带着头读书,在奖励表现突出的教师时,奖品就是关于教育教学的书籍,在扉页上有校长亲笔签名和鼓励的话语。在校长的带动下,老师们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空打牌的少了,读教育理论的多了;闲聊的少了,找学生谈心的多了;照抄教参的少了,进行教材研究的多了;说空话的少了,实干的多了;下了课就回家的少了,拿起笔写随笔的多了……一年下来,竟有十几篇文章在《中国教师报》发表,在省市级刊物发表的就更多了。
  随着教师学习热情的高涨和教师作品的发表,校长又开始了更大力度的引导――编辑教育理论刊物。我现在还保留着他自己编辑的第一本刊物,刊物辑录了我校教师近期发表的作品,还摘录了任小艾写的《走近教师发展学校》,梁伟国、李帆写的《教育随笔: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孙惠芳写的《我写教育随笔》等文章,刊物取名为《让校园成为思考的世界》。
  这样,教师学习和写作的兴致更高了。渐渐地,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教师的头脑,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走进了课堂,教师们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改变了自己的“行走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如今,不用校长要求,教师就能自觉地去学习;不用领导监督,教师就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潜移默化中,新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课堂上冷峻的面孔变成了笑颜,严厉地苛责变成了循循善诱,独断的一言堂变成了师生交流,课下“鼠猫式”的师生关系变成了“知己般”的深情厚谊。在校长的文化引领下,师生的思想境界在提高,行为方式在改变,人际关系在和谐。
  
  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发展的实践者
  
  校园文化并不只是挂在墙上的一个个牌子,最终要从墙上走下来,在落实中实现文化蕴含的价值。知识在日新月异地更新,文化需要一代代地传承,传承文化需要的是一批批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校园文化能否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关键是看校长是否去做了第一个忠实的实践者。
  “身教胜于言传”,校长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校长不是“学校”这个名词的校长,而是教师的校长,是学生的校长。校长要走出办公室,接近教师,走近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诠释学校文化的内涵,用自己的言行去做学校文化的第一个实践者。
  每个学校都注重德育,从某个角度来说,德育并不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很实在的现象,也是一个很具体的行为。成功的德育是学校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小到天气变化的“温馨提示”,大到学校的校风校训,办学理念和教育法则,处处看到的不仅仅是墙上的字幅,而是人们的行为。当天气突变时,在公寓门口和教学楼等处,都可见到这样的“温馨提示”:由于受冷空气的影响,今天到明天大幅度降温,请各位同学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这样的校园文化很有必要,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人文性。可是,这样的“温馨提示”只是表面上的,时间长了给人的感觉仍如突变的天气一样是冷的,该受冻的还受冻,该感冒的还感冒。但是,如果校长走到教室去,走在校园的路上,用手摸一摸学生们身上穿的衣服,穿得单薄的再来一次“温馨提示”:“孩子,气温下降幅度很大,要穿暖衣服,预防感冒啊!”我想,这样所产生的效果就会由表及里,从身上暖到心里。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并不是要穿暖衣服这样的简单,而是学会了去关心他人,时刻关注周围人的疾苦。
  不难想象,当面对着餐厅里张贴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标语时,校长就把半盘菜或半个馒头从容不迫地倒入垃圾桶,这样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那张贴的文化宣传对学生能起多大的作用?实践是落实文化最好的途径和方式,校长的言谈老师们听在耳中,校长的举动学生们看在眼里,自己制定的规则就得自己带头去遵守和执行。这样,即使制定的规则不加以强调和宣传,也会内化为师生的涵养,这是最有文化底蕴的表现。
  学校管理的关键是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的发展。没有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论多先进的教学设备,都不能发挥起应有的效能。管人的核心是管人心,管人心的核心是人文化的校园文化的引领,校长唯有在校园文化的执行力上下工夫,才能提高学校的品位和竞争力。
  
  (作者单位:山东寿光世纪学校
  寿光实验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