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2019年高职技能考【试析高职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2019年高职技能考【试析高职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4:15 影响了:

  摘要:操作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从心理学的视角,剖析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操作技能;综合能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的高职教育教学目标,就必然要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然而,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长期以来受传统普教教学方法、规章制度的影响,在教学中职教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职校生走出校门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不扎实,再加上近年来“普高热、职高冷”的社会现实,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改变这种局面,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运用能力来使学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剖析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一、操作技能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的基础,通常在完成各学科任务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只是由于职业教育教学中更强调教学的实践性,所以这两者就成为紧密的联合体。只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
  第一,操作技能结构合理。局部操作技能有机组合成一个完美的系统,操作中没有多余动作,各项操作技能之间也没有相互干扰的现象。像弹吉它,初学者往往一步步地来完成每一个音符,即先由谱子上的音符形成视觉形象,接着传送位置的表象,琴弦和手的视觉与这个表象的关系,以及如何移动手指按某个弦。等学习者掌握了这一套动作之后,这些笨拙的中间环节就会被省略,可以由曲谱的视觉连贯引起手指适当的演奏动作。
  第二,操作技能质量高。操作者的速度快、质量高,运用各项技能不但准确、稳定,而且协调、灵活。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视觉控制只起辅助协调作用,主要依靠操作中肌肉的动觉反应,技能的运用基本接近自动化。
  第三,操作技能调节自如。熟练的技能操作者对技能的控制主要依靠动觉反应,紧张感消失,技能操作达到高度自动化,各个技能之间协调自如。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要使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依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可以把高职教育中操作技能的获得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这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要在教师示范、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各部分子技能及子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操作技能的关键点在哪里,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的编制程序。在学习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前,先要让学生了解操作的全过程以及全过程可分解成多少个简单动作,了解操作要求、工作方法等内容以及操作过程如何自检、如何防止出错、如何注意安全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理解操作过程中的因果关系,教师讲解、演示使学生对有关知识、工艺过程形成正确的概念,为规范地执行每一个动作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初步练习。在练习开始时,教师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观察范围小、忙乱、紧张等特点,要求学生只集中于个别技能的练习。
  联系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已经初步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练习,加强有用的反应,排除无用的反应,学生把各个子技能形成大的连锁。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操作技能依赖视觉减弱,而增强了肌肉的感知力,子技能之间干扰减少,多余操作减少,发现错误能力增强。学生慢慢摆脱只对局部技能和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的学习,从而转向更高要求的发展,即要求用概念、定理、公式等解释一些技能,并用局部单元学习来整合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加强对技能由单一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的讲解,正确引导学生将局部、分散的知识结构汇总成某一专业领域内连贯、程序化的工作任务。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把各个基本动作有机地衔接起来,逐步消除动作间的干扰,增强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使动作品质不断提高、速度不断加快,进而成为自动化动作。
  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各子技能已经协调完善并达到高度自动化,因此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理论的传授者、讲解者,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按操作熟练程度、工序完成的质量、速度和工作协调程度来评价自己的技能,调节自己的活动,最终形成协调、完善的操作技能。在整个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进行检测,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以便下一步对教学进行调整。一般可以从局部动作训练开始进行量化评估,每一个基本动作、每一个工件都及时认真地评估,会对整个技能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也可以采用现代化及多媒体等设施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反馈。这样,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双向把握,学生就能够轻松自如地掌握并运用所学的操作技能。
  
  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措施
  
  第一,掌握技能的基本标准。国家已经对我国现有的职业进行了细化分类,并制定了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目前还没有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高职院校可因地制宜自己制定有关标准,或请有关行业的专家与学校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共同研究制定。标准制定后,高职院校在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教师可对一些技能的标准通过理论教学来进行解释,教学中可能要牵涉一系列概念、公式、定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有问题进行诠释,并在具体的操作运用中来掌握。最终,通过学习与考核,学习者不仅要对某一专业技能包含哪些步骤有清醒、正确的认识,而且要对操作步骤中出现的差错进行及时纠正。
  第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协调。教师与学生是高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两者配合得协调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高职教学的效果好坏。现代科学实践中不断出现新的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变成自己的愿望,也要求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间的差异并针对各种差异采取不同措施。
  第三,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体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能反映社会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也可以使学校直接面向企业办学,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专业设置依据,制定培养方案,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并与社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去,在真实的场景中辨别操作技能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臻于熟练。
  总之,高职院校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掌握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这样,高职生才能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庄志镐.动作技能训练中的“优化组合”[J].职业技术教育,2000,(4).
  [3]李向东,赵欣,黄强.试动对动作技能练习成绩影响的研究[J].理论研究,2001,(1).
  [4]单美贤,马万全.动作技能教学策略探析[J].职教通讯,2003,(9).
  责编:路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