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用《课程标准》解读孔子课堂:钻研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效率
 

用《课程标准》解读孔子课堂:钻研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效率

发布时间:2019-01-25 05:04:10 影响了:

  这是一个老旧的故事,《论语・侍坐篇》记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现在来看,这可算一则课堂实录。笔者尝试着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6月颁布)》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观察的依据,来分析孔子的这堂语文课。我们发现,它具备以下几个鲜明特征:
  首先,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确定语文课程必须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个性发展可以从三个维度来透视:其一,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他们是有生命意识的人,自主、自由的人;其二,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学生是善于发现并欣赏他人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有文化的人;其三,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是具有生态伦理意识的人。具体到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由此观照,我们发现孔子的这堂课,恰好是利用语文课堂听说能力训练的过程,以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规划人生为基本内容,着眼于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良好的性格、卓越的实践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它体现了对每一个的学生着想的意识,是一堂真正符合课程创新理念的好课。在孔子的教育引导下,其弟子无疑都是具有优秀素质和强烈社会责任感、清晰自我认识和明确目标追求的优秀青年,比如曾点的理想展现的境界貌似渺小,实则蕴蓄着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的强大背景。每个人都可享受真善美的人生,实在是人民安强康乐的大同世界图画,而且还彰显了曾点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所谓“自然伦理意识”。
  其次。它突破了科学主义语文工具性的桎梏,特别注重语文人文性特点的开掘。《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的界定是这样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很多时候语言并不仅仅只是用来与外界交流,而是作为我们在内部世界进行思考等精神活动的凭借。语言天然具有人文性,语言是人内部活动的手段,是一种创造性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语言的人文价值理当大于它的工具价值。以此为立论的基础,语文即便等同于语言,语文课程和教学也必须要关注丰富的文化内涵、精神情操、审美价值。人文性强调语文不但是语言形式的载体,更是历史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所以,语文课程不但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要着眼于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文化素养的提高。孔子这堂课的人文性恰好充分体现在这一点。它着眼于学生的精神世界,课堂的主题是人生规划、理想教育。上一段的阐述已经比较充分,不再赘述。二是课堂呈现美的特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穿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孔子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点,这堂课无处不美:师者孔子的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是美,含而不露又坦荡磊落是美;学生子路的率尔而对、绝对自信是美;曾点的从容不迫、高雅清华是美;谦谦君子的冉求、端庄俊美的公西华无一不美。不止于此。四弟子描述的情境各个不同却又各个惹人悬想,让千年后的我们和五位在场者都获得了美的享受:振困济危、安邦立国让人热血沸腾,爱民勤民、物阜民丰让人感念欣慰,祭祀会盟、有容有度让人心身端肃;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更是让人无限神往,雀跃之心难以按捺,我们或可获得生而为人的纯真快乐。这堂课的人文性还体现在师生个性的自然流露,或者说各人缺点的毫不讳饰上。子路的冒失和自负,曾点的散漫和自得(笔者孔间)都让人忍俊不禁,更有意思的是师者孔子不断变化的态度――一哂一叹,先是“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的含而不露,紧接着又对由、求、赤不吝赞赏,让课堂呈现因材施教的智慧和自然生成的美感。当然,孔子的语文课也并未脱离语文工具性的基础特征,他是把语言的学习放在交际的情境中去实现的,我想至圣孔子是真正懂得“交际的工具终须在交际过程中方可掌握”的道理的。
  再次,孔子课堂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不能忽视对必要的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针对我国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学习需要独立,也需要合作。今天强调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群体学习效率,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的思想倾向,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学习正确自如地表达,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也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深入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协作和分享,学会宽容和沟通。孔子这节课的自主既体现在四弟子各人不同的人生规划上,也体现在个人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曾点的鼓瑟)上。这节课最大的特色无疑是讨论的形式,四弟子各抒己见,氛围热烈,而且在倾听他人见解的同时,还在做着主动而有效地调整(比如求“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补充、赤“非曰能之,愿学焉”的表白),这无疑是分享和合作的体现。尤其有意思的是曾点的追问,固然也许是因为受到老师表扬之后有些自得,于是一脱潇洒优雅的风范,转而故意停留想要弄清楚独获褒奖的原因,但是师者孔子适时的敲打点拨明显发挥了启发诱导的作用,学生曾点探究学习的欲望或已得到点亮。
  孔子的时代,语文一词尚未出现,遑论语文课程,更无所谓语文课程改革纲要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笔者的阐述或似戏语,但是态度庄严,新世纪古老国度母语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革命,或许就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回归。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