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试析婴宁形象中蕴含的真善美因子 聊斋志异婴宁是第几集
 

试析婴宁形象中蕴含的真善美因子 聊斋志异婴宁是第几集

发布时间:2019-01-27 04:16:10 影响了:

  内容摘要:《聊斋志异》在我国的志怪传奇文言小说中独树一帜。本文,笔者主要以《婴宁》中王子服与婴宁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从“真”“善”“美”三个角度展开来再现婴宁真实自然地流露其本性:善良与美丽。最后结合婴宁名字的内蕴来分析她由笑转变为不笑的原因以及对后人的开悟。
  关键词:婴宁美真善
  
  清代初期,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1]可以说,《聊斋志异》代表了先秦至清朝时期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而婴宁,这一人物形象就出自于《聊斋志异》中的《婴宁》一篇中。
  《婴宁》讲述了男主人公王子服在上元时节对狐妖婴宁一见钟情,此后相思成疾,最后执着追求婴宁,并喜结连理的一段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爱情,是一个古今中外写不完的永恒主题。《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爱情故事,尤其是《婴宁》中王子服与婴宁的爱情,之所以被读者所喜爱,经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不落俗套,新意屡出,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而在一系列美丽可爱、性格独特的女性形象中,婴宁就是一位惹人喜爱,闪耀着人性“真”“善”“美”光彩的典型。
  一.婴宁的“美”
  蒲松龄在《婴宁》中直接对婴宁外貌描写的笔墨少之甚少,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婴宁却是一位集可爱、纯真,又兼并美丽与贤淑于一体的风华绝代的女子。
  文中对婴宁的出场这样叙述道:“有女郎携婢,指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意忘顾忌。”“容华绝代”中的“容华”是何种容颜,我们不知。但“绝代”二字已胜过千言万语的栩栩如生的刻画,留给我们无尽的联想空间。“笑容可掬”无疑又让我们眼前一亮。这一亮,不是外貌精致和衣着光鲜的“惊艳”一亮,可掬的笑容像一缕阳光,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健康灿烂的愉悦之感。再看到王子服的反应“生注目不移,意忘顾忌”。读此处,不觉令人发笑。王子服对婴宁一见钟情,目光“灼灼似贼”的痴情的才子佳人初遇图再现的淋漓尽致。从表现手法来看,此处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从侧面写王子服“注目不移,意忘顾忌”的反应,来再现婴宁之美,这与两汉乐府诗中《陌上桑》极力描写众人围观罗敷,侧面表现罗敷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子服对婴宁一见钟情后便茶饭不思,相思成疾。之后,他又托付舅兄吴生寻婴宁,却未果。于是,痴情的王子服便开启了他亲自寻找婴宁的旅程。当王子服第二次与婴宁相遇时,他并非先见其人,而是先闻其声。“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小荣!’其声娇细。”封建时期的礼数,如“三纲五常”,都对女子的言行举止要求及其严格。就凭一声“长呼”在当时看来就是“有失体统”,不合礼数。然而,婴宁此时跃入脱显出来的形象却是自由奔放。且“其声娇细”,又展现出他的自由奔放中又兼并着女子的娇柔之美。
  婴宁爱笑,文章中读者随处可见婴宁之笑。其中有这样一句描绘道:“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嫣然”在古代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形容笑容美好的样子。”一个“狂”子,貌似粗俗,好似一幅笑的疯癫之态。然而并非如此。“狂而不损其媚”,却将婴宁的一种真诚,发至内心的,活波可爱,欢笑的模样刻画的淋漓尽致。“人皆乐之”也表现出她不仅将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其他人,也表现其非常的惹人喜爱。
  初读罢,“年已十六”的婴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容华绝代”,健康、阳光、快乐、开朗,自由奔放、娇柔可爱的美丽少女。
  二.婴宁的“真”
  《庄子・德充符》中说:“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2]李泽厚也说:“美,在于内在的人格、精神、理想,而不在外在的表体状貌。”[3]在此,我们并不否认婴宁外在美丽的魅力。婴宁外在的美丽只构成了王子服对她的一见钟情。而促成王子服对婴宁的“痴情”,却源于婴宁的“真”――一种本性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婴宁的笑是她的“本真”的自然流露和外在显现。文章中随处可见婴宁的笑。下面,我们试从婴宁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人物的“笑”进行分析。
  1.当婴宁与王子服在相遇时或在一起时候的笑:
  (1)上元时节,他们初遇时,婴宁是“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2)当王子服寻找婴宁,他们第二次相遇时,婴宁“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粘花而入。”
  (3)当鬼母见过王子服之后,欲将婴宁许配给他时,“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
  婴宁,狐妖也。她虽非人,但却与人有着同样的本性。她生活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又加之鬼母“少管教”,因此她从未被世俗的社会所熏染过,所以她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真实自然地流露。(1)中,她与王子服初遇时,见王子服对他的态度是“注目不移”。也许之前,婴宁从未与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异性有过任何接触和交往。此时的她“遗花地上”,或是青春少女对爱情产生了懵懂的意识时的无心之举。“笑语自去”,一方面是她爱笑的天性;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她对异性产生好感(当然也要联系后文)时的隐显的愉快心情。(2)中,此次见面两个人依然不相识,但已经是第二次见面,婴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大笑”“憨笑”,而是“含笑”。青春少女单独偶见异性时的羞涩毕露全无。(3)中,婴宁与王子服已经正式相互介绍相识。当鬼母要将其许配给王子服时,“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因众人在场,她又“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大笑”“以袖掩口”“笑声始纵”,将婴宁对王子服真正产生好感并得到家人肯定的时候的开心快乐淋漓尽致的展现于我们眼前。
  另外,王子服与婴宁夜间在后院中的一段有关“瓜葛之爱”与“夫妻之爱”的对话,并将对话真实的告知其鬼母的描述,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初看,我们会觉得婴宁的单纯得倍显可爱,同时看到了她对家人的诚实。但当看到她与王子服结成连理的时候“而女殊秘密,不肯道一语”之时,我们再反观前面,其狡黠顽皮又尽显眼前。
  特定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培养了婴宁对自己本真的自然流露,她爱什么时候笑就什么时候笑,即便见到自己心仪的异性也不例外,她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她情绪的真实再现,内心的自然流露。
  2.当婴宁见众人时候的笑:
  (1)“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退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2)当王子服将婴宁介绍给她母亲时“母促令,始极力忍笑,又面壁移时方出。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满室妇女,为之粲然。”
  前两个是婴宁出场众人时的情形,她的反应是多为大笑。当“满是妇女为之粲然”的时候,更加倍显她无拘无束奔放可爱的性格。
  3.当婴宁面对西邻浪荡之人的邪念时是“不避而笑”,并巧妙地对他进行了惩治。这里显现了婴宁的狡黠、聪明。
  另外,文中也多次提到婴宁爱花成癖,也说她“操女红精巧绝伦”。可见她的聪慧和对喜爱之事物的陶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点上,婴宁无疑是一种典范。
  三.婴宁的“善”
  婴宁的“善”是她本真人格的核心。“每值母忧,女至一笑即解”,此时婴宁的笑胜过万言的宽慰,让人有“笑看人生”之悟,其乐观开朗的性格感染着身边的人。“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足见婴宁无封建社会时期人与人之间的等级贫富贵贱的偏见,平等地善待他人,才会让女婢信任她求救于她。只要婴宁一向其婆婆求情,其母就宽恕女婢,足见婆婆对她的宠爱与信任。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婴宁对其鬼母的孝,更是感人至深。当她与王子服要离开鬼母时,她“至山坳回顾,犹依稀见媪倚北望也。”离别时的依依相惜和难舍的心情跃然纸上。当婴宁与王子服喜结连理且都对她厚爱有加后,她反笑为哭,终道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并请求王子服一同与她为鬼母和生父合葬。这些都生动的再现了婴宁善良、孝顺、知恩图报的本真性格。
  婴宁外化在我们面前的是天真烂漫、开朗活泼、容颜绝代的少女。她的笑,她的哭,都是她本性的自然真实的流露,透过她的笑与哭,我们又可看到她的聪慧,善良(尤其是孝顺)。虽然婴宁“不复笑”,“然未尝有戚容”,又启示了我们“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要有所得,要到达“至善”的境界。首先就需要“定”“静”“宁”。开启我们要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之中,让自我学会将内心安定下来,学会沉淀,然后静虑,保持内心的安宁,才可以看清人的本性,才可以心无旁骛将自己所乐之事做到极致。
  
  注释: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年,第135页。
  [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2009年,第172页。
  [3]李泽厚:华夏美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第152页。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2009年,第204页。
  [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08年,第3页。
  
  喻雪芹,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