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维奇托教育考察随笔|阿瑙托维奇
 

维奇托教育考察随笔|阿瑙托维奇

发布时间:2019-01-29 04:18:41 影响了:

  江苏教育工作者赴美友好交流团一行9人应“国际友谊之力维奇托分会”的邀请来到维奇托访问交流。维奇托位于堪萨斯中南部,是该州的主要城市,人口三十万。在这里,我们先后访问了三所中学(城北高中、东城高中和斯塔基中学)、一所高校(维奇托州立大学),与“国际友谊之力”会员进行了广泛交流并通过入住会员家庭深入了解当地的社风民情,收获颇丰。
  
  一、关于教育
  
  1 学制和课程
  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共12年,小学5年,中学7年,其中9―12年级称为高中。这12年全部实行义务教育。完成12年的学习获得高中文凭。
  美国中学的课程一般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核心课程主要是语言、数学和科学,其余为选修课程。
  在维奇托,学生除了英语外,多数还选修西班牙语,这跟居民的祖籍有关。也有选修中文的,但全城只有一个中文教师,那就是城北中学的马修。我们到城北中学观摩马修的汉语课时,他正在同时为三个班级的学生上课,其中现场一个,网络视频课堂两个。视频课堂可以通过切换实时交流,我们通过切换同视频课堂的学生相互问候。他们使用的教材是我国编的《跟我学汉语》。马修在中国桂林等地待过10年,主要是教英语,同时学习汉语,回美国后成为维奇托唯一持有资格证的汉语教师。他对中国很有感情,认为美国人有必要学汉语,因为两国交往越来越多。
  科学课程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主要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社会科学主要是历史、地理等。
  美国的学校非常重视体育和艺术课程,学生除学习外还要参加许多课外活动,而且都是学生自己花钱学习体育技能。如足球、垒球、网球、滑冰,每个学生都要报名参加几项。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课程很受学生欢迎。
  
  2 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城北中学的老师告诉我们,学生入学后被以智力情况分班,由教师考核后确定分在什么样的班级,让学生按各自的情况发展。而教师更乐意教程度较差的班级,因为这种班级更容易看到进步。学生高中毕业后大约70%选择上大学,15%选择上技术学院,还有15%会选择直接就业。学生完全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发展方向,即使是智力情况非常好的学生,如果不选择上大学,也不会遭受非议,如何选择由学生自己做主。
  美国教育理念主要有:追求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平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人文精神是教育之魂:独立思考,质疑一切;教育是社会自由的保证;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支柱;教育是一种信仰。这些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①课堂教学自由开放。学生不必总是正襟危坐听老师讲课,而是有很多讨论和游戏,气氛轻松活泼。教师除了讲课外,常常通过一些游戏让学生了解知识。为了避免学生长时间地以一种姿态听课做作业出现疲劳,有的教师还安排交换座位分别完成作业。作业基本在课堂上完成,不必带回家。我们在某个教室的课桌上甚至看见这么一个有趣的提示:如果你不好好利用我给你的课堂时间,你就得把作业带回家。可见,回家做作业几乎成了一种惩罚。
  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也不像我们所习以为常的那样严肃,而是显得放松自在。在东城中学,我们跟着校长走进课堂时,穿着随意的数学老师正肩上搭着毛巾让助手接听讲台上的固定电话。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对这堂课教学内容的随意和不负责任,教师的课前准备必须是充分的。教师在课堂上不太注重学生听进了多少内容,而是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他们的教育不是要学生记多少信息、数据,而是教给你一种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做研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材料的能力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
  ②教学生动有趣,鼓励尝试创新。生物课教室里陈列着多种蛇的活体,其中一条蟒蛇刚完成蜕皮,全身发白。大量的动物标本吸引着观摩者的眼球。让人称奇的是,黑板前还挂着一幅教师抓拍到的大青蛙吃小鸭的照片,极为生动。
  这里的教室是随教师固定的,学生上不同的课必须进入不同的教室,课间不断变换教室也使教学活动不显得死板。而美术课和戏剧课有时合在一起上,这样使舞美和表演结合起来的做法显然能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国学校不仅有一流的科研实验条件,而且在授课思想上也从各方面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大家标新立异。美国人最爱说的一个词是“try”,许多新东西就是这样试出来的。教师特别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同一个问题,无论是考试还是提问,教师很少拿出一个标准答案来框定谁对谁错,而允许有各种各样的答案。
  ③注重鼓励赞赏,让学生充满自信。美国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从上课时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到课外活动安排,都是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的。教师不让学生互相知道考试成绩,更不会排名次,因为让学生感到自卑是件很残酷的事情。在美国,家长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是最棒的,只要你肯努力。”教师也会对每一个学生说:“你很棒”。美国人的自信从小就这样树立了。在参观学校时,我们常常看到学生的一些作品(例如绘画、制作)被陈列在走廊里,这种彰显学生创造力的方式不仅仅是对学生自信心的鼓舞,更是一种尊重。
  ④人文精神渗透各科教学。教育与训练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教育不仅传授着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布什2002年在清华大学讲演时说“大学不仅是培养技术人员,更要培养公民”,这话表达了美国教育的基本理念。
  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注重融汇与整合。教师考核学生的学习收获常常不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信息,而在于学生能否把各种信息加以融汇、综合产生新信息,他们的教学更讲究实用主义――注重那些最需要最有用的东西。
  关于语言学习,美国人不认为只在语文课上,而是认为所有学科都跟语言学习有关。比如艺术课,要看很多画、雕塑,要读艺术史,学生除了要学很多艺术史上的词汇外,还要学习用文字描写一幅画,这样就提高了英文水平。阅读课要读小说、传记、诗歌和戏剧,他们就学到了新的词汇,熟悉了不同的文学样式,掌握了怎么写这些作品的评论。
  学校对小学阶段学生的作业要求很简单,只要你做出来,就是好的。学生的数学作业,每天纸上都留出一片空白,让孩子自己出题和回答。这样的题可做可不做,做难的或容易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和信心。
  学校注重对学生动嘴动脑动手能力的综合培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善于把自己好的想法付诸实践,会想会说能干。这才具有综合优势。
  美国的基础教育也处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针对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政府也采取了重要的改进措施。2002年1月8日,布什总统签署了名为“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改革法案。这项法律旨在提高美国公立中 小学教学质量。
  
  3 教师培养和培训
  
  我们在维奇托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考察了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情况。
  美国没有专门的师范大学,成为教师有两种途径:一是上大学时选修教育学课程并直接取得资格证书;二是四年大学毕业后,先到学校带薪工作两年,其间学习教育学课程(相当于新教师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
  教师资格证书每五年必须通过教育学院的培训考核更新一次,每次更新,本科生须取得8个学分,硕士研究生须取得6个学分。学分的认定方式是考试,由任课教师(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取得学分的课程主要由进修者本人选择,但须经指导教师确认是否符合专业要求以及州里的相关规定。所选学分课程不一定非得全部是专业课程,但应该与专业要求相关。如果所选课程中有不是本专业的课程,也可以不考试,但要经任课教师认定。
  这种资格证书更新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类似于我们的继续教育,但显然更切合知识更新的要求,更严格务实。
  校长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评定,手段主要是巡视、听课、检查备课笔记和教研活动笔记,教师每两周须听一次同事的课并有记录。近些年来组织的州统考和全国统考的成绩会反馈到学校,这是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对教师的评估关系到是否继续聘任以及薪资待遇。所以,尽管从形式上看教学很宽松,但教师还是有压力的。
  近年来,美国政府对教师的培养和管理等问题提出了新要求。2004年,美国教学委员会出台了一份报告――《教学处于危机之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份报告将提高教师质量提升到美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美国联邦教育部及各州开始了一系列以培养合格教师、提高教师质量为目的的教师教育计划。2006年8月,美国联邦教育部批准了31项拨款用于招募、培训新教师和留住在职的高素质教师。
  
  二 关于民间交流印象
  
  “国际友谊之力”(Friendship Force International)是美国较大的国际性民间团体,于1977年3月在美前总统卡特的倡导下成立。该组织总部设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约有25万名会员,会员中包括特得・特纳(CNN总裁)、穆罕默德,阿里等在美有重要社会影响的知名人士。
  该组织在经济上有较强的实力,政治上对华态度较为友好。从近年交流与合作的情况来看,该组织有意于促进中美两国人民间的友谊和了解。
  
  1 对中国友人的真诚情谊
  在维奇托考察交流期间,所有相关会员自始至终跟我们在一起,参与考察交流,或在各个考察点上帮我们引路。
  在我们抵达维奇托的当晚,“国际友谊之力”分会举办了一个小型茶话会,让我们初步熟悉当地的情况,考察团员和当地会员也相互有了初步了解。而在我们结束考察离开维奇托的前夕,“国际友谊之力”分会很隆重地设晚宴为我们送行,并专门组织了高水准的专场演出。
  考察城北中学的当天晚上,堪萨斯州电视台专题报道了我们的考察活动。陪伴我们考察的南,邓肯说,我们的交流考察活动在他们这里是件大事了。可见,中美教育文化交流在当地是比较令人关注的。
  
  2 对中国友人的悉心关怀
  “国际友谊之力”组织的交流活动有一个主要特点,即强调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与普通访美团组不同的是,我们这个代表团被分解成5个小组,分别人住美国“国际友谊之力”会员家中,与普通美国人共同生活,通过一起参观访问当地的学校、社区及其他教育组织,了解美国的教育、文化和社会,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开展交流,建立友谊与合作关系。
  接待我们的五个家庭都是普通家庭,但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给予我们的起居安排也相当考究。但让我们感觉温暖的并不在于这种考究的起居条件,而是非常细致的悉心关怀。在我们的起居室里会摆放一些水果小吃供闲暇时取用;餐饮安排尽量中西结合,向中餐靠拢;考虑到我们团员中有人忌糖,饮料分为含糖和不含糖两种;到达的第一天就提醒我们及时给家里报平安。
  每天集体考察活动结束后,各个家庭也都尽量带着我们多看一些市容景观,以增进我们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和了解。考察结束后,总是主动和我们交流一些感受和看法,使得我们的考察和交流非常丰富而充实。
  
  3 维奇托社风民俗印象
  友好而热情。无论是私人场所还是在公共场所,维奇托人给我们的印象都是友好而热情的。在学校里,我们走进任何一个教室或其他教学场所,都会听到热情招呼,我们需要了解的情况也都能得到认真而详细的解答。我们跟着房主一起到里奥纳德家做客时,主人除了尊重我们的饮食习惯做了米饭和猪排外,还想方设法安排我们参加乒乓等家庭娱乐活动。我们离开维奇托那天,在晚宴后的演出中,演艺人员专门用汉语演唱了中国民歌,据说由于不会汉语,学这首民歌用了一个多月。
  礼貌而遵守秩序。在任何公共场所,见到的美国人都会向我们招呼致意。我们见到过排队等候的人群,但见不到插队夹塞的现象。观看演出时,该有掌声或需要互动的时候会非常热烈,其余时间观众席则鸦雀无声。道路交通更令人感觉舒畅:一是车必让人:二是尽管绿灯高挂,但车到路口必定停顿,待观察确认安全时才继续前行。
  对历史文化的尊重。美国的历史较短,因而历史进程中的每一步都引入驻足。在维奇托州立大学科宾教育中心,接待我们的亚伦,阿加德博士引以为豪并不厌其烦地向我们介绍的是该建筑物的设计者法兰克,里奥亚德,赖特及其建筑风格。历史学教授全身女奴装束演绎历史。西部牛仔城被完好地保存着原来的风貌(包括里面活动人群的装束)。印第安历史博物馆、一战二战展览馆等荟萃着美国历史的纪念场所都特别显眼,且凡是政府投资的文化场所都免费参观,这充分表现出政府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良好意愿。
  在维奇托考察交流的这些天,所见所闻令我们耳目一新,所感所悟促我们深入思考。中美教育和文化分别代表着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两大体系,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如果能排除陈见,真诚地取长补短,那么,中美两国都能取得理想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电大昆山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