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19-02-03 04:26:30 影响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乘坐公交车时的情景,学生会说到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还有可能是一群人蜂拥而上等,这时老师提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很自然地会提出“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这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会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因为一群人蜂拥而上,就不会清楚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因此要遵守秩序“先下后上,前门上,后门下”。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了他们的数感,更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尤为显得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测量计算学校操场旗杆的高度,如何测量?面对如此高难度的问题,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有的提出爬上去量,有的提出倒下来量,还有人提议量升旗的绳子,再除以2。这可是个好办法,可顶上有一部分,怎么办?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1米的米尺,笔直插在旗杆边。这时正阳光灿烂,在旗杆影子的边上马上出现了米尺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0.45米。于是启发学生思考:从尺长与影子的比,你能想出测量旗杆高度的办法吗?学生开始议论纷纷,也不断地猜想,不断地假设,终于得出:旗杆的高度与它的影长的比等于米尺的长度与它影长的比。(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旗杆影的长,算出了旗杆的高。于是举一反三,学生兴趣盎然。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例如,在教学“分类”的按不同标准来分类时,可以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学习。每人把自己新带来的铅笔都拿出来,4个人的铅笔集中一起,摆放在桌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分。分完后,再让学生“每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来分的?有几种分法?如果他说的不完整,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发言。”经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学生分铅笔的分法想出了十多种。如,有按铅笔杆的颜色分的;有按铅笔有没有橡皮头分的;有按铅笔的长短来分的;有按橡皮的颜色来分的;有按铅笔杆上的花色图案来分的;有按铅笔杆有棱和没棱来分的。有按铅笔上有汉字没有汉字来分的。有按花铅笔杆上花色不同来分的。有按铅笔杆上有没有字母来分的;有按铅笔削没削过来分的;有按铅笔削一头还是削两头来分的;还有按包裹橡皮的铅制品颜色不同来分的等等。真是人多智慧广。学生分铅笔的分法之多,超出了老师备课时预的六种分法。从这一例子来看,真正体现了新教材的好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我认为,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教学效果明显优于那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大胆创新,在表演、游戏中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目前,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数学教学中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童话世界,创设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在游戏中体现“做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从游戏中感知概念、游戏中发现问题、游戏中引发问题的思考。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捧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创造着。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无拘无束地问签、创设愉快情景、穿插一些表演、游戏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引入了掷小球游戏,让学生讨论数的分与合的不同方法。学生分成小组,指名学生抓起10个小球,一次投篮,看谁先报出他投进几个小球,就让谁来投小球,并请他讲讲是怎样想的。如一个学生投完后,篮外有3个小球。有的说我是想3和7合成10,所以投进7个球;有的说前面一个同学蓝外有4个球投进6个,现在蓝外是3个,我可以肯定他投进了7个,因为外面少一个,里面就多一个……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想出正确答案,呈现出思维的个性化、多样化,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本着新课程的理念,用心钻研教材、教法,总能找到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