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新课程课堂教学转型浅探_新课程课堂教学环节
 

新课程课堂教学转型浅探_新课程课堂教学环节

发布时间:2019-02-04 03:58:27 影响了:

  一、课堂转型:传授型教学技能面临挑战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不缺少新的理论、方法、技术,也不缺少改革的热情和由此带来的繁荣局面。但是,长久以来人们所期待的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为什么仍然迟迟不能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创造和灵性为什么依然得不到释放,甚至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学习中被销蚀、磨灭?教师在面对各种新的挑战和复杂多变的教学场景时为什么仍然时常表现得无所适从、茫然无助?流行于课堂的各种理论、方法、概念、话语不断变化,但课堂的面目为什么仍然似曾相识,甚至千篇一律?
  究其原因,长期以来在凯洛夫教学论的影响下,我们关注的是教师个人在课堂上的演讲和表演的能力,追求的是教师个人“教”的艺术化水平,如要求教师讲授得生动有趣、富于启发性、贴近学生等。实践表明,这就是传授型教学技能主宰的课堂教学,从而导致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致使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上,进行着越来越机械化的课堂操练。纵观目前极少数的公开课(传授型的表演式)与绝大多数的常态课(传授型的灌输式),在本质上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因为学生的被动地位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学习仍然外在于大多数学生。这是现有教学观所面临的课堂教学转型――由“传授型”变成“互动型”――对话实践: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的挑战。
  二、课堂转型:建构教学素养观
  1.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素养。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指导学生“学”,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因为学生是以“会学”为手段探索未知世界的实践者。把教学由“传授”变成“互动”,使课堂变成学生表现的场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习的活力,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
  2.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的教学素养。教学由教师个人讲授行为变成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学习行动。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脑、心、手、口才能同时并用,做到知行合一,学思并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学生的参与行动,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有机会提高力图解说问题的能力、广泛搜集资料的能力、做出自己的结论的能力等。学生只有在参与的学习中,教师才有可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教学素养。团队是集体思维的表征,集体思维是学习集体的认知活动的竞技。以有效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能力;开展合作学习成果的交流与评价活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在团队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协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的教学素养。课堂教学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讨论交流的平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生之间、小组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过程。在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有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阐述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机会,使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风格的空间。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善于表达、交流、沟通、善于倾听和吸纳别人想法的能力和意识。以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展示交流,作为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不断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
  5.促进学生个性化塑造的教学素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好主持人的角色,创造有利于学生表现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拓展自己的思维,给予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在课堂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塑造。
  三、课堂转型:走向课堂互动
  1.教学方法多样化。我们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受凯洛夫教学论的影响,强调教师的正确演示――以同一种认识方式要求所有的学生,造成了因不理解教师的认识方式而形成“差生”。这说明,“差生”不是天生的,而是教学方式造成的。改变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从单纯知识点的目标设定变成师生、生生、组生、组组之间互动的三维目标链的设定,从而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活动,才有可能将学习任务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小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产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通过多种课堂活动展现,如观察、讨论、交流、辩论、小品、角色扮演、模拟与游戏、成果展示等,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演绎、提升,共同完成目标任务。
  2.教学关系民主化。平等、和谐、自由、宽松、融洽的民主化的课堂氛围,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基础,参与教学的前提。由教师的单向灌输变成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由教师的单方评课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立体评课,才有可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主动意识。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的行为模式才有可能得到训练;教师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合作伙伴的角色才有可能形成。因此,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关注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体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角色的转换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比如,一是做积极的旁观者,学生在自主观察、讨论时,教师积极地看、倾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学生可能的学习情况和安排。二是给学生心里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3.教学评价过程化。(1)从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改变“一锤定音”评价方式,从纵向上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变化。(2)由单一化评价变成多样化评价,改变以纸笔测验为主的评价手段,不仅有纸笔测试、还有作品展示、现场表演、课后反思等多种形式。(3)改变长期以来以书本上抽象理论知识掌握的评价方式,转向贴近学生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考察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能力。(4)由教师评价的单向性转向评价主体多元化,转变教师一直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知识权威、评价权威的角色地位,形成师生、生生、组生、组组之间的相互评价。
  4.教学组织互动化。教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讲授成为了二十世纪教学与学习的主流模式,而这种上课方式所造成的结果则是被动学习的祸害。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永远被动,尽管讲授得生动有趣、富于启发性、贴近学生等,学生的被动地位始终没有实质性变化,学习永远外在于大多数学生。因此,只有互动教学型式,教师才能从传统教学的主角、组织领导者变为活动的引导者、学习的辅导者和主持人,师生、生生之间才能进行多向交流,教师和学生才能成为对话过程的参与者,使知识变成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媒介,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分享和建构知识及其意义的过程。
  5.教学过程行动化。教学以任务为载体,人人参与,个个行动,使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都参与学习,行动就是学习过程。学生只有提高自己的行动能力,才有可能改变态度,提高认识的水平、理解的深刻性。把学生的头脑当作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使之不断地点燃思维的火花。知识技能是载体,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技能、技巧,以及知识得来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交往、沟通、协作、相互帮助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启发引导,促进学生个性、才智充分的发挥;鼓励学生创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按照展示技术的要求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对学生的展示技术和学习过程进行鼓励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鼓励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取得成功。在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功感,发展学生的道德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社会责任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堂互动通过语言交往表现出主观世界的真诚性、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和社会世界的正确性,通过共识或主体间理解的一致性形成有效性理解,通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语言交往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追求学生主体价值、教师主体价值和社会主体价值的统一。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任洪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