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布时间:2019-02-05 03:43:49 影响了: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互动的过程就是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它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富有情感的语言作为基石。教师机智的课堂评价能够促进互动,并通过合作探究为有效互动构建平台,多媒体运用则是优化互动教学的催化剂。
  【关键词】互动 和谐 评价 合作探究 多媒体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被视作是师生生命体交往互动的特有活动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构成了相辅相成、共同成长的主体。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是一个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师生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对教师而言,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富有情感的语言是互动的基石
  
  在课堂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并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首先,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是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关键。当学生所喜欢的老师走进教室后,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情感语言,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一朵朵浪花互相在碰撞中交融。声情并茂、充满磁性的课堂语言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欣然入耳,并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诲,对所学的知识刻骨铭心。传统应试教育由于偏重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开发,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和单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情商,效果也不理想。开放互动式的课堂教学要求语文教师适当地用一些幽默风趣、充满创意的口语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思维活跃,在互动中把课堂气氛搞得有声有色。例如,在讲授《胡同文化》时,笔者结合课文中“北京人方位意识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 笔者在同学们风趣的笑声中提问:“假若在我们江南,这种情况会怎样说呢?”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互动参与,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有创意的提问,学生自然学得愉快。
  
  二、机智的教学评价能够促进课堂的互动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只是片面地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主要看教师讲得如何,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材运用是否灵活,教态是否自然,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板书是否工整等,但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探究性,创新更是无从谈起。适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是既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教师在提问时,语言要机智,要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冷言冷语,甚至挖苦嘲弄,不仅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且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甚至使之产生对立的情绪,从而失去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默默地听,教师的权威不容挑战。而现代教学要求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就是说对于一个问题,或者某一知识点,老师的权威不复存在,学生可以大胆质疑,甚至和教师争论,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对探究的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时,教师要用真挚的语言理智、准确地评价。这样,他们在评价中就会获得相应的信息,从而积极地参与到互动的教学中。在教学《孔乙己》时,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细读课文后,我想让大家来谈谈对孔乙己的认识或评价,不求齐全,但求有自己的体会。学生细读课文10分钟后,笔者先让学生就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作准备,然后又给予学生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互动的时间,最后让他们自如地进行课堂对话反馈,教师再评价。这样做,摒弃了牵牛式的微观提问,放弃了标签式结论,打破了以往满堂阐微发幽的格局,在生生、师生互动对话活动前预留了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自我感知、自我体悟、自我对话、互动对话。
  
  三、合作探究,构建有效互动的平台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协作,利用学习资料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其基本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切磋,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生态的一种有效手段。一方面,学生通过自读思考,已获得了课文中的相关知识信息,对它们有了初步的分析和理解,形成了自己的见解。通过进一步互动交流,他们在学习中的所得所悟得到验证,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创新的欲望;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地互动使他们获取了更多来自学习伙伴的信息,达到了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同时,课堂互动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他们的交往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不应该将知识轻易地告知学生,而是要通过巧妙的切入点,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上《黄河臆象》一文时,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作为互动的切入点,即:①试比较,文章第2、6段描写的黄河之景有何不同;②纵观全文,作者对黄河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③结合课文,说说黄河的神韵及象征意义。教学中,笔者采用合作探究模式为学生互动搭建平台,允许学生在全班范围内选择学习伙伴,对3个问题进行探讨。在整个合作、探究、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积极、活跃、亢奋的状态,他们为弄清真相而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个性化的语言得到了展示和发展。
  
  四、多媒体是优化互动教学的催化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出具体的情境,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集成信息,加速和改善了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使他们更有效、更快捷地获取各种知识。同时,激发了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愿望,从而集中了注意力,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个体、小组或班级教学互动,对相关知识进行沟通、讨论、反馈、改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为有效和便捷。
  例如,有位教师在《愚公移山》一课的导入环节中,用多媒体Flash播放江涛演唱的通俗歌曲《愚公移山》,听完后屏幕出示两个问题:①歌词中“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中的“你”是指谁?②“无路难呀开路更难”中的“开路”是指什么事?学生回答后,屏幕中出现标题。教师提问:愚公移山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后来人要感叹呢?现在进入课文的学习……对文章讨论互动交流后,多媒体再一次播放江涛的《愚公移山》,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愚公形象的理解。综观此课,教师恰当发挥了多媒体声情并茂的特点,由寓言故事衍化而来的通俗歌曲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教学中互动交流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结尾又利用多媒体与开头相呼应,且又不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行课中融入了教师的身体语言、师生的互动行为,课堂教学效果不错。
  总之,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有效的互动,为生命体的交流、沟通架起一座成长的桥梁,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