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试析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瓶颈”现象]
 

[试析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瓶颈”现象]

发布时间:2019-02-05 03:44:17 影响了: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解决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但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出现了困难的问题,并对其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以寻找一个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关键词】学习困难 整合 辅导
  
  职场中有一种叫“玻璃天花板”的理论,意即女性在各种资质达到晋职加薪的前提下,往往会被一层无形的“玻璃”阻挡。在中学物理学习中,也同样存在着“天花板”理论,即学生的“瓶颈”现象: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中,成绩一直都不错,但是,到了高三之后,成绩就一落千丈,时常感到低落、沮丧、失望,甚至丧失了学习物理的信心。据笔者调查,这些学生往往对于单节的知识都能了解,教师只要对问题稍加点拨,他就能够完成,但如果让他自己做的话,就会出现有力使不出,肚子里有货却拿不出来的现象。本文试图探讨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高中物理学习产生“瓶颈”的原因
  
  1.对于知识难度的变化不适应。到了高三以后,大多数问题都从对单一知识点的考查上升到对综合知识的考查。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都是进行章节学习,而对于知识间的联系、整合却比较少。如学习动能定理这一章的时候,在做课后的练习时,多数学生很快就能学会用动能定理来解题;在学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也能较好地加以运用。但在高三学习中,学生就需要自己做出判断,选择该运用哪一原理来解题,这时,他们就很容易产生困惑。尤其是当问题需要综合几块知识,进行共同求解的时候,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了。
  同时,部分学生由于阅读理解、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空间想象、灵活应用等能力都还没能很好地形成。因此,到了高三,面对思维要求的突然提高,学生就会感到很困难,从而形成障碍,这是目前让人无可奈何的一种客观现实。
  2.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基础年级涉及的物理问题较简单,现象也较直观,理解就相对容易一些,且由于篇幅少,概念少、公式少,所以容易记住,掉队的学生就相对较少。此外,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这也是学生感到轻松的原因之一。在学习方法上,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按他们的话说:“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的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但进入高三以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的花样也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而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倒定义、公式,也因不解其意,不会用恰当的条件,而感到束手无策,从而失去了信心。当面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由于遇到一些似乎两个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要用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或者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问题时,却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的情况,致使学生认为物理无章可循,由此,他们对物理的畏惧感就会越来越强。
  3.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较多,运算的复杂程度也较大,如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判别;多个方程的联立求解;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没有牢固地掌握,更别说在解题当中熟练运用各种运算了,这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解决“瓶颈”现象的对策
  
  1.多了解、联系学生,鼓励学生,并对学生抱有信心,同时还要增进与他们的情感交流。在现实中,很多老师都没有细心对待学生,一看某个学生几次都考得不好,就认为其学不好物理,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绩。这样,就会在情感上对学生造成伤害。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其潜力都是无穷的,关键是教师要找到正确的激励方法。笔者认为,要多关注学生,在情感上多投入,这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就会增加了,从而更好地学习。
  2.加强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建议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之掌握新知识,并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知识间的整合,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对于物理学习出现瓶颈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做好知识的归类与整合,这样学生在系统化知识的过程中就容易多了。如果这一项工作做好了,知识间的联系就丰富了,也就有条理了。三是指导学生如何做题。出现瓶颈的同学往往是做了很多的题目,却仍然事倍功半。该怎样解决呢?首先,应该抓典型例题的解决,以建立解题模型为主,多增加对题型的类比,做到搞懂一个题目就学会解决一类题目。同时,解完题目之后还要反思问题。反思什么呢?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其中应注意的要点,如怎么想到的,有没有其他方法等。在解习题时,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对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能力。比如,在解决一个动力学问题时,学生可能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经过比较复杂的计算得到最后的答案,但还发现用动能定理解决这一问题时会更加简便,且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而如果再进一步比较牛顿第二定律解题与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缺点的话,就会对两个定律都有更深的认识,从而真正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3.妥善过渡,降低台阶,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的阶段。教师在辅导这些学生的时候,应该组织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开始时,可以适当降低复杂性、难度,尽量从他们能懂的角度切入,并注意联系。同时,在学生进行例题分析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物理过程叙述出来,把问题的解决思路叙述清楚之后,再开始规范的解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对学生出现的想当然的经验性错误,一定要及时针对其自身情况,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使之及时纠正(同时还要注意再次犯类似的错误)。
  4.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指导学生先降低自己的目标,然后再逐渐上升要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是把目标定得太高了,而自己又达不到,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可引导他们在复习过程中采用逐个突破、依次掌握的方法,如先解决光学、原子物理,机械波等必考而又不是太难的章块知识,然后再来解决力学问题,突击电学难题。考试的时候,要求学生多看自己可能会得多少分,而不看自己哪里不会做,这些细节的心理辅导,在考场上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帮助。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更好地突破问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