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

发布时间:2019-02-07 03:39:47 影响了:

  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在课堂中引进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的手段,弥补以往计算教学中出现的弊端,使计算教学更适应社会的发展,更贴近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真正爱上计算。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同样是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计算机进入课堂,计算教学的趣味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师力图在继承传统计算教学扎实有效的基础上引入信息技术,弥补以往计算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对学生进行程度更深、更广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教学中总结经验,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真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1 在开发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方面起到催化剂的 作用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
  包括网络在内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版课件不仅继承了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同时也让学生动手参与,这就在无形中更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用色彩鲜艳、情节新颖、过程刺激,更重要的是完全由学生自主操作的网络版课件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惊喜、获得成功。并且将生动形象的交互式课件发到班级网上,学生就可以自主地动手操作,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学内容,甚至可在课堂上互相展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 揭示规律,拓展思维的深度
  运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用信息技术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
  3 呈现过程,降低教学的难度
  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数学化的过程仍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如在教学“线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竖琴中的琴弦,然后引出线段;展示出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引出射线;展示火车的两条无限延伸的铁轨,引出直线,从鲜活的实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再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把抽象出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利用多媒体进行闪烁,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动静结合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解决了常规教学中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在常规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集图、文、声、动、色于一体,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整理与简单统计表”以后,用电脑分别模拟街道某处不同时间各种车辆经过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所获得的关于出租车的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帮助出租车司机提供合理的行车路线。让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充分认识到统计与概率的广泛应用,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需要教师提高自身 的信息素养
  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的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教学。
  5.1 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教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支持认知过程,激发探索兴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理解学生的具体观点和意见。
  5.2 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软硬件操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要熟练操作一定的硬件和软件,并将他们运用到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当做一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编写可以用Word完成,演示文稿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用Flash或Authorware等,另外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通过FrontPage集成,在网上发布,供学生浏览。事实上,教师掌握了常用软硬件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5.3 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参与的学习环境中,强调知识的获取,并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中与同伴或者其他人群进行交流,并对知识进行再加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信息的分类、分析、判断等能力和熟练运用网络工具的能力。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作为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溪歌庄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