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自主品牌能否扛起“公务运动”大旗?_扛起社会主义大旗
 

自主品牌能否扛起“公务运动”大旗?_扛起社会主义大旗

发布时间:2019-02-09 03:38:42 影响了:

  策划/本刊编辑部   前言:   10年来,合资品牌车和进口车占据了公务车市场。只要一提起政府公务车,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奥迪、广本雅阁、帕萨特、蒙迪欧、桑塔纳、捷达等。政府采购的汽车里,红旗当年的雄风早已不再,自主品牌也一直没能接过公务车的大旗,静静地坐在政府用车市场中不起眼的角落里。
  然而,进入“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倡导“廉洁、务实、高效、创新”,加上汽车产业在合资模式下出现技术“空洞化”现象,使汽车业自主创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给自主品牌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公务车市场已经向自主品牌开了一扇门,而这道门能凿开多大还要凭借自主品牌自身的实力与对手进行竞争。虽然目前自主品牌进入公务车市场的力量还弱小,但以他们目前日益成熟的技术、稳定发展的市场基础来看,这股自信满满的生猛力量无疑要在公务车主流车型的争夺上大搏一场。
  “公务运动”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将公务车的大旗插上自主品牌的山头!
  
  
  中国公务车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自主品牌在公务车领域的表现与作为  Candy
  
  说起中国的公务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间,中国公务车一直是使用自主品牌车,以红旗轿车和上海牌轿车为主:九十年代后,政府对公务车采购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规划,从此合资品牌汽车和进口汽车快速取代了自主品牌车成为政府专用车,奥迪、帕萨特、雅阁、桑塔纳,捷达等品牌汽车引领了公务车潮流近年来,随着华晨、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的茁壮成长,它们也开始在公务车市场大放异彩,尤其是今年以来政策对自主品牌的大力支持,在政府和市场的双向作用下,自主品牌公务车必然会成为未来公务车的新宠。
  
  前世:红旗偶像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30年间,中国公务车一直是使用自主品牌汽车,尤以红旗轿车和上海牌轿车为主。
  说起那个年代的中国公务车,最有故事可说的当属周总理的座驾了。1949年,周总理随毛主席去苏联访问,斯大林送给他一辆吉斯110高级轿车。几年以后,有关部门准备更新一辆,周总理拒绝了,“不能再花外汇买,要尽快研制出自己的汽车”。
  1958年5月,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自行研制设计生产了第一辆与当时政治风云起伏颠簸、荣辱与共的红旗牌轿车。红旗车刚一出来,周总理就换上了红旗车,说,“别人不坐我坐,我喜欢坐国产车。”有人劝他:“这种车刚刚研制出来,性能还不稳定,坐着不保险。”周总理说:“我是试用,不保险才试用,保险了还叫什么试用?我坐了,可以促进他们改进,促进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我坐红旗就是为他们做广告。”
  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周总理指示要研制能够替代吉斯的三排座红旗车。1965年9月19日,一辆红旗CA770轿车开进了北京,第二年4月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开始换下苏制吉姆、吉斯,改坐红旗车。之后,周总理要求在重大国务活动中要使用国产车,从此红旗和上海轿车就承担起了接待外宾的重要任务,在各种重大国务活动中频频亮相。
  据可查资料记载,自1959年建国10周年阅兵起,阅兵所用汽车就大部分都是国产车,1984年建国35周年阅兵所用车辆装备已经全部国产化了,这其中就包括邓小平和秦基伟同志乘坐的红旗CA772敞篷轿车。
  总的来说,那个年代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最得公务车市场青睐的时候,除了最“得宠”的红旗轿车,上海牌和北京牌轿车也是“大红人”,它们在我国汽车业界的影响力和历史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它们一度成为国人的轿车偶像,人们对自主品牌红旗轿车和上海轿车的向往和尊敬之情是无法言表的。
  
  今生:“四个圈”时代
  如果说前30年间,从第一辆红旗轿车,到后来的北京牌和上海牌轿车,都是中国汽车人关起国门为自主品牌而努力的结晶。那么后来的20年间,中国汽车工业经历沧海桑田,曾经是政府公务车象征的“红旗”已经被四环的“奥迪”取代。
  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轿车市场是公务用车阶段。整个轿车需求量非常低,其中70%来自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那个年代政府采购一直是企业销售的重点,在德国大众和广州标致及北京吉普进入我国合资生产轿车初期,由于当时轿车对私人来说还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商品,所以这3家所生产的产品近90%的份额销售给了政府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一时间北京生产的吉普车成为了公检法等部门的购买车型,而广州标致和桑塔纳轿车更是成为了官方用车的首选,特别是桑塔纳轿车在当时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官方车。
  后来德国大众在我国合资受益匪浅,于是趁热打铁将政府用车进一步升级,推出了旗下最高品牌轿车――奥迪系列。奥迪轿车的推出更是加快下政府采购的步伐,形成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当时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不管官多大都开桑塔纳,不管级不级都要坐奥迪。奥迪已经成为国内高档商务车的代名词,它的“官车”形象不用花一分钱的广告费却牢牢印在中国消费者的心里。虽然政府采购目前只占到奥迪市场份额的20%,但政府采购对奥迪品牌的正面影响以及带动市场销售的效果不可低估。
  总的而言,九十年代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力增强、国际交往增多,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政府对公务车采购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规划,从此,奥迪,帕萨特、雅阁、桑塔纳、捷达等合资品牌汽车和进口汽车快速取代了自主品牌车成为政府专用车。曾经是政府公务车象征的“红旗”已经风光不再,留下来在中级车市场苦苦挣扎的新产品红旗世纪星又被业界不断议论,因为有专业人士说它模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众的奥迪100,作为民族的骄傲,“红旗”似乎渐行渐远。
  
  未来:自主品牌势必夺回曾经的辉煌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公务车几乎被脸谱化。只要―提起政府公务车,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奥迪、广本雅阁、帕萨特、蒙迪欧、桑塔纳、捷达等。政府采购的汽车里,自主品牌也一直是不起眼的角色。据财政部国库司2005年发布的《2004年全国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分析》显示,2004年全国政府采购小汽车总规模为154.7亿元,合资品牌桑塔纳(占22.97%),别克(占18.20%)、帕萨特(占16.45%)、本田(占15.98%)位居前四名,而自主品牌红旗(占2.28%)、中华(占1.58%)所占份额极少。
  众所周知,没有被列入采购名单的汽车品牌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公务车。像奇瑞、吉利这样的企业一开始并未得到政府的重视,当然也就长期被关在政府采购大门之外。
  不过,可喜的是奇瑞终于率先敲开了政府大门。2005年10月,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与奇瑞汽车签订了“对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采购和车改用车集中采购提供全面采购服务的框架协议”,奇 瑞汽车旗下东方之子、旗云、风云,瑞虎、奇瑞QQ五大系列车型正式列入中央级政府采购名录。
  2006年2月6日,奇瑞汽车与全球化学建材业的重量级企业金德管业集团一次签订首批采购600台新旗云和60辆东方主子轿车的供货大单。进入4月份,奇瑞新东方之子在四川地区又掀起了一场“新公务运动”。新东方之子公务版在四川市场亮相后,立即受到市场热切关注。在不到一周时间里,成都西物精锐汽车公司创造销售70多台公务车的奇迹。攀枝花、乐山、雅安等城市的一些政府部门都先后成了新东方之子的用户。这标志着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车,已开始阔步从家用车市场的胜利,走向公务车市场的又一个胜利。而且,这也得到了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等理性力量的认可。
  如同破冰之举,接下来车界先后传出吉利、比亚迪、华晨等品牌进入政府采购序列的消息。中华骏捷凭借成熟的外观成为公务车关注的焦点。另据媒体报道哈尔滨市政府向政府各部门下达文件,要求各部门在新购置公务车时必须购买哈飞赛豹,哈飞赛豹从此也进入公务车市场。甚至连刚刚造车不久的浙江众泰也被浙江省政府列入2006年采购目录,众泰集团总裁吴建中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刚刚向省公安厅交付了20辆车。”政府公务用车的铁桶般的“惯例”终于被打破了。
  虽然目前自主品牌进入公务车市场的力量还弱小,但自主品牌车欲在公务车领域大干一场的决心已昭然可知,他们立誓要重新夺回曾经的辉煌。以他们目前日益成熟的技术、稳定发展的市场基础来看,这股生猛的力量无疑将成为公务车主流车型之一,这波“公务运动”才刚刚开始。
  进入“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倡导“廉洁、务实、高效、创新”,加上汽车产业在合资模式下出现技术“空洞化”现象,使汽车业自主创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十一五”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产品的实施政府“首购政策”和订购制度。而且自去年来,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前往奇瑞或吉利汽车厂视察,也足见国家领导人对自主品牌发展的关心、支持和肯定。我们深信,在政府和市场的双向作用下,自主品牌公务车必然会成为未来公务车的新宠。
  
  公务车市场:自主品牌PK合资品牌  秦 聪
  
  
  公务车市场是汽车市场中的一块大蛋糕,能够让自己的车型进入政府用车采购的名单无疑是对销售的保证。无论是国外知名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希望能够在公务车市场中得到足够的市场份额。这几年公务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尤其是今年,在提倡节约性社会的形势下,一些物美价廉的自主品牌车型撬开了关闭已久的公务车市场的门缝。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公务车市场上的一场PK赛即将展开,面对各自的优劣势,谁将笑傲公务车市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民意呼声PK采购现状
  2005年8月至2005年底,新华信进行了一次“您心目中的公务车品牌”市场调查活动。结果是在大街上日渐稀少的红旗以23.4%的比例高居榜首,当选普通百姓心目中“最适宜作公务车的品牌”,可见红旗并没有被大众所遗忘。华晨自主研发的中华以19%的比例列于奥迪之后排在第三位。而奇瑞的东方之子排在第五位。在消费者认为最适合作为公务车的五大品牌中,国产品牌就占据三个,可见,自主品牌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接受和认可。而政府人员的选择是:奥迪、红旗,帕萨特居于前三位,私企人员的选择也是以红旗领先,其他品牌紧随其后。
  经济实惠、大气稳重的国产车型显然是更加贴切消费者心日中的公务车型。然而,调查仅仅是调查,表面上看自主品牌已经可以与国外品牌相抗衡,不可否认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良好愿望,但要看到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可能并不具有公务车的选择权,调查只能反映被调查者的良好愿望。但现实中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在私企,绝大多数拥有公务车选择权的人在选择公务车时均选择品牌形象、品质均优于自主品牌的国外品牌,自主品牌仍然处于劣势。
  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上的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政府采购小轿车总规模为1 54.7亿元,第一名为桑塔纳,22.97亿元,其中红旗,中华分别以2.28亿元和1.58亿元位列第十、第十一名,与民众期待相去甚远,另一方面,与大多数自主品牌同一时期上市的别克以18.2亿元成为去年政府采购小轿车的第二名,采购规模更是近8倍于红旗。而政府汽车采购这一数字在2005年得到了进一步突破,可能达到了220亿元以上,汽车采购额已经占到政府采购总额的19.4%,在政府采购物品中排在第三位,各地政府采购公务用车的数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
  点评;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顺水行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在此轮PK中品牌以绝对优势胜出。
  
  自主研发PK品牌形象
  2006年4月,新东方主子掀起了一场“新公务运动”,在不到一周时间里,成都西物精锐汽车公司创造销售70多台公务车的奇迹。华晨骏捷凭借成熟的外观、取代中华成为了公务车关注的焦点,哈飞赛豹成为哈尔滨政府指定公务车……
  虽然目前自主品牌进入公务车市场的力量还弱小,但自主品牌车凭借着近几年来自主研发的突破进展,技术日益成熟,市场基础也开始稳定,已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自主品牌欲在公务车领域大干一场的决心已昭然可知。
  经过多年的发展,自主品牌的一些优势已经开始凸显。国产车型的外观符合国人审美标准,体现了公务车的大气感;一般为2.0L的排量和新发动机提供的动力非常符合公务车采购的排量标准和动力要求,公务车要求的乘坐空间宽敞、舒适性也在自主品牌车型身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但是,新事物的推广开头总是艰难。从2004年的采购数据中可以看出,20年的桑塔纳依然占据着公务车市场的宝座。追溯到10年前,普桑、红旗、奥迪100和皇冠等日系进口车是制定公务用车标准的仅有参照,而这10年来,我国的“三大三小”(一汽、二汽、上汽和北京、天津、广州)汽车生产基地均分别与不同的跨国汽车企业合资,生产出各自的系列轿车产品,同时,世界汽车业排名靠前的6大(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日产)3小(PSA、本田,宝马)跨国汽车巨头在2002年全部进入中国,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初步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具有优异国际形象、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合资车还没有完全参与到公务车市场的竞争中,那么自主品牌的抢滩更需要实力与耐力。
  公务车作为政府、公司等机构的形象代表,其品牌形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机构的形象,而目前自主品牌生产的大多是中低档车型。况且,在公务车后市场上,自主品牌的售后服务更无法与合资牌的完 善服务体系相抗衡,而这些都非一日之功所能蹴成。如果自主品牌未来在外形设计、品质、售后服务等特征上进步不大,我国的公务车市场仍然将会是国外品牌处于主导地位。
  谈到政府汽车采购中自主品牌所占份额非常低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从另一个角度指出:“在政府采购市场中,采购单位对自主品牌的选购还处于开始阶段。客观地说,有些自主品牌车的质量与其他车相比还有差距,还需要企业在这方面多努力。”
  点评:在工艺品质与品牌形象上,自主品牌在现阶段还无法超越合资品牌,所以此轮PK的结果是合资品牌占上风。
  
  政策环境PK官本思想
  早在1994年,就有了“节约国家财政开支,加强廉政建设,纠正有的地方和部门在汽车配备、使用中攀比高档车的倾向”。现今,在倡导节约型社会的大前提下,政府采购在车型的选择上应遵循安全、节能、环保三个基本原则。
  另一方面,根据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家将利用即将出台的政策,把高价格、功能复杂的进口车、合资车排除在政府采购大门之外,从而实现对自主品牌的保护与扶植。自主品牌应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经济实惠的特点,抓住这个好机会,力争在政府采购市场有更大的作为。
  据有关专家统计,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公车已达350多万辆,每年用在公车上的开支高达3000多亿元。从占有道路资源角度看,在北京市行驶的车辆中,除出租车外,公车动态占有的道路资源是私车的4倍。如果加上日常的养护和油耗费用,公务车消费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对其中相关标准的执行,有时也并不是非常严格。更有甚者,在某些地方某些基层,公务车消费仍然是一些部门一些人相互攀比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些贫困地区,尽管财政拮据,群众生活仍不富裕,但是公务用车却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档。因此,正视公务车消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政府采购政策实际上是指令性购买,从而形成了公务车市场垄断性经营。没有被列入采购名单的汽车品牌根本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公务车。另一方面,官本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公务车使用者的相互攀比心理,使公务车成为了一种地位和面子的象征,一些公务员纷纷以大排量、超豪华车为荣,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的不良影响,老百姓对此也意见大。社会上曾经流传过“屁股底下坐着一栋楼”,来抨击公务车奢侈消费造成的不良影响。
  现代政府是一个人民赋权的有限政府,公务员代表人民工作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以浪费和崇尚奢华为荣。从自主品牌汽车首次成为公务车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公务车的官奉本位思想正悄然发生变化,公务车奢侈之风在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督促下开始收敛。公务车实用,经济实惠方向受到了政府和不同使用者的广泛认同。
  在国家科技部与汽车工程学会举办的“2006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发展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尚勇表示,“如果政府采购问题解决了,我很想坐我们自主品牌的汽车!”而2005年底,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也在试驾吉利新车FC-1后表示,“这款车不错,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自产的公务车,而且商务部可以带头坐!”政府高官对自主品牌可作公务车的表态,无疑具备典型的示范意义。
  点评:形势是在不断变化的,是去伪存真的,建设节约性社会是对我们民族优良传统的保持,而官本位思想是一直受批判的。在此论点基础上,自主品牌无疑更具竞争优势。
  三轮PK,自主品牌以“两胜一负”取胜,不过这三个假设仅仅被挑选为假设,得出的结论也是理论性的,不具有现实意义。汽车市场上的竞争不是田忌赛马,更不是PK娱乐。但真心希望自主品牌在政府汽车采购上有所作为,不负众望。
  
  政府用车采购要破除地方保护  沈晓飞
  
  汽车工业曾经是我国制造业中受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程度最高的行业。由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及可预期的利润,造成业界历来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不仅对外资、外商“高筑墙”,就连对自己同胞也要“深挖沟”,从而使整个市场K期处于“睹侯割据”的状态,地方政府在此过程中通过发布诸多“限制”与“鼓励”措施给予了地方汽车工业足够的保护,笔者对此深表忧虑。
  
  地方保护成为汽车市场“诸侯割据”的晴雨衣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政府采购作为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政策措施,如果政府采购倾向于自主品牌,这一举措对支持我国自主研发的力度将是非常大的。由于涉及到利税问题,地方保护严重,地方政府在汽车采购中往往倾向于自己管辖区内的汽车品牌,并通过行政的手段并辅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购买“本省汽车”,限制外地车辆进入地方政府采购范围,为我国日前汽车市场“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形成了强有力的地方保护。
  据《江南都市报》4月17日报道,今年5月1日起,购买“省产汽车”将亨受免收新购汽车检验费、减免养路费等多项优惠政策。同时,江西将从纳入政府采购、鼓励社会购买、推动自主创新、强化协调服务,提供生产保障和加大信贷支持等六个方面,提出支持江西汽车工业稳健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再如2005年10月21日,广西有关方面下发了―份文件规定:全区各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纳入小汽车编制管理的单位,在配置小汽车时,必须优先选择区境内生产的同类型小汽车,否则财政将不予拨付资金,不予办理政府采购事宜,车辆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入户手续等。
  诸如此类的报道还很多,这些地方政府纷纷走上市场的前台,通过减免费用“鼓励社会购买”,甚至明确表示“纳入政府采购”,以扶持地方汽车工业发展,提高辖区内的GDP增长率但这种拔苗助长的短视行为无疑是对实施自主创新、创建自主品牌的重大挑战,同时也违背了《政府采购法》和商务部近日发布《汽车贸易政策》的相关规定,并与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原则背道而驰。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有形之手”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指导服务,以帮助企业练好内功,走自主创新、创建自主品牌之路。
  
  汽车政府采购地方保护的危害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频频出台汽车市场的保护性政策,人为构筑区域壁垒,或强制消费者(尤其是政府采购)购买本地生产的汽车,或对非本地生产的汽车实施歧视性政策,甚至进行市场封锁。以至于各地之间的汽车贸易磨擦时有发生。这种构筑汽车贸易壁垒,是一种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单从经济角度看,地方保护作为一种狭隘的经济利益观,也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其一,弱化了竞争,损害了市场竞争的效率。地方保护将统一的市场进行人为 的条块分割,缩小了竞争范围和竞争强度,从而导致企业及其产品优不胜、劣不汰,市场竞争效率低下,市场功能严重失效。
  其二,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我国人多数省市区都有自己的汽车产业,还有很多地方将汽车作为了支柱产业,而实际上大多数地方的汽车产业都在低水平上运行,都是靠政府“有形之手”支撑。缺乏整体和全局观念,重复建设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其三,限制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由于地方保护的存在,外地的产品和服务无法跨越市场壁垒自由进入,使得消费者不仅无法充分享有选择商品和服务的自由,而且往往要为强制(或变相强制)的消费支付较高的经济代价。地方保护在保护奉地经济利益的同时,却损害了普通消费者的权益。
  总之,地方保护主义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汽车政府采购都不倾向于自主品牌,那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政府采购作为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政策措施将难以实施。
  
  完善汽车政府采购体系,克服地方行政保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呼吁公平和开放,要求必须打破地方和行业的垄断。作为财政支出体制改革的政府采购角度也应如此,如何在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阻碍也是各方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首先法律先行,在法律规范上进行保障。《政府采购法》里有相关的内容,可以说国家有关部门在这点上意识还是比较清晰的。只要供应商满足政府采购的资格,通过相关的资质要求就有机会参与到政府采购中来,分享这一大“蛋糕”。同时,各个供应商在获得政府采购项目和利润的机会和权利是平等的,在评定中标供应商时更多的是考虑采购项目本身所必须满足的要求、供应商产品的优劣和价格。任何别有用心者想通过各种手段来内定、倾向自己喜爱的供应商,排斥别的供应商在法律上是得不到支持的。
  其次,使信息更公开透明,从交流畅通上保障。当招标的信息被更广泛的供应商群体得知,当更丰富的供应商信息被采购人获得,相信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风险必然会大大降低,而且政府采购活动受到各方的监督范围无论从广度和深度而言都更有力些,此时再想搞地方保护,想“闭门内销”就不容易了。
  最后,建立质疑投诉机制,从反馈渠道上保障。为了防止某些存有私心的人在政府采购中为了刻意维护本地区或本地供应商的利益,在操作政府采购过程中有“黑箱操作”的行为,应建立和完善质疑和投诉机制。无论任何人或者部门只要发现有违法、违规的行为,都可以向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提出。及时纠正政府采购中不规范、不公平的地方,杜绝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
  
  汽车政府采购应助推民族品牌壮大
  自主品牌难“优先”。自2003年1月1日以来,《政府采购法》已经实施3周年。尽管《政府采购法》规定必须优先采用自主品牌,但实际上我国的自主品牌并没有得到优先权,非自主品牌仍然是政府采购的主导产品。这种现象在汽车行业尤为明显。据悉,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通过政府采购中心公开采购的汽车有3000多辆,总价值超过8亿元,其中自主品牌汽车所占的比例非常低。所以“凡用纳税人的钱购买的汽车,应首先采购国产汽车”的呼声在业界异常强烈,使得国产车在政府采购中的地位再度成为焦点。
  扶持自主品牌是政府的责任。政府采购对汽车品牌的正面影响以及对私人购车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政府汽车采购的大幅增长,也为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市场份额、增人经营业绩提供了有利的时机。政府采购本身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采购应借鉴美、英等国经验,应偏重于本国工业企业和自主品牌产品。
  对于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不仅需要市场需求的拉动,还需要市场培育。政府采购应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借鉴国外经验,使政府采购成为政府实现科技、经济与社会日标的一种公共财政支出手段。希望政府能把相关配套资金作为采购资金,为高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提供产品需求市场成为解渴之源。政府采购可以有效起到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在自主知识产权买方市场形成后,技术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自主创新起决定作用。
  节约型社会,自主品牌当唱主角。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需要建设节约型政府,让公务车远离奢华。对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政府采购来说,在支持本上汽车企业走自主研发道路、创立中国自己的品牌的同时,必须实现汽车节能降耗的理念。政府采购中支持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通过与越来越多像奇瑞汽车这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大力合作,在提高自主品牌产品采购比率的同时,能够以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效率完成采购目标,更好地体现出振兴民族工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政策功能。
  自主品牌当自强。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孙伯淮指出,我国的汽车供应商要放眼未来,正确判断政府汽车采购市场的潜在价值,关注并积极参方口汽车采购市场的竞争,制定和实施应对政府汽车采购的营销策略,不断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力度,提高质量,讲究工艺,增强服务,还要通过宣传,进一步提升品牌的价值,从而在激烈的政府采购中赢得订单。
  
  
  国外政府采购制度概览
  白 莉
  
  在国外,现代意义上的政府采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采购对象的资金是否来源于国家财政,是否属于公共资金,而更多的是考虑到国家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以及对国家资源、公共安全、公众利益进行有效保护和维护,故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采购制度又称之为公共采购制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国外一些国家的政府采购制度,希望对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美国政府采购制度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政府采购立法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政府采购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采购制度以完善的法制为基础。
  美国早在1761年就颁布了《联邦采购法》,以立法的形式对政府采购进行规范的法制化管理。从颁布《联邦采购法》开始,美国先后颁布了《合同竞争法》、《购买美国产品法》、《服务合同法案》、《贸易协定法案》等等一系列规范联邦政府采购行为的法律、法规。这些早期的政府法规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以后政府采购法成为世界性的立法现象,而且政府采购法无论以何种立法和形式存在,在各国经济立法体系中均居于重要地位,对于建立和维护政府采购市场竞争秩序具有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功能。
  美国政府采购立法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贯奉行三大思想,即展开充分竞争,保持 采购制度的透明度;维护采购信誉。美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思想精髓也是这三大思想。而这二人思想的贯彻是在政府采购立法时,遵循了竞争性原则、透明度原则及廉政性原则。
  尽管美国是世贸组织《征服采购协议》的签字国,但美国在政府采购立法中始终重视保护本国工业。
  
  瑞典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制度在瑞典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早在19世纪中叶,当时的瑞典王国政府就以王室法令的形式颁行了关于军需用品采购等法律规章。20世纪50年代初期,瑞典已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与中央或者地方政府采购相关的采购规范和条令。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瑞典政府采购法》(LOU)的颁布实施为标志,真正规范意义上的统一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正式建立。近年来,瑞典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根据2004年底的统计数字,目前已经达到并超过每年5400亿瑞典克郎(约540亿欧元),约占其GDP的19%。
  瑞典政府采购实行的是统一政策管理、分散采购的模式,政府采购的具体实施由各部门自行开展。从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看,可分为四个层面,即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GPA),欧盟政府采购指令,瑞典政府采购法,以及与政府采购法相配套的一系列单行条例,如政府采购技术细则条例、政府采购信息通告条例等。
  瑞典政府采购主要遵循平等待遇原则和公开透明原则。瑞典对政府采购范围从采购主体和采购对象两方面对适用范围作了明确。在采购主体方面,包括中央政府及其代理机构,地方市政府及其代理机构,地方县的管理委员会,国有公司和团体,以及少量特许经营公用事业的私营公司等。
  
  英国政府采购制度
  当前国际上通行的政府采购制度起源欧洲。早在1782年英国就建立了政府采购,中央各部门的采购活动都是在政策指引的基础上进行。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特别是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以后,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府采购体系和运作规则。
  自从英国1973年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之后,政府采购就受到日益增多的各种法律条款的限制。
  英国政府采购实行比较松散的管理体制。从政府采购的机构看,英国中央各部的预算部门和地方政府都拥有自行采购的权力,独立承担本部门、本地区的采购事务,财政部作为政府采购的贯彻、调节和牵头机构主要起管理作用。另外,还有采购代理机构和采购行业协会,协助政府采购的实施。从政府采购的法律依据及规定都散见于各类法律法规之中。从政府采购的政策看,英国政府采购政策都偏重于原则和要求,且以采购本身为出发点,较少要求运用政府采购来实现某些经济目标。
  
  新加坡政府采购制度
  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没有地方政府,政府采购政策由财政部的预算署制定,其权限来自于《财务程序法案》授权以及内阁授予的权力,这些权力适用于所有的政府采购机关。政府采购活动由以下政府采购机关执行:一是政府部门,二是法定机构类似我国的事业单位,它是按照特别设立的法案成立的,以执行特定的政府政策,向个别部长负责。法定政府采购机构与政府部门相比,有较多的自主权。例如,经济发展局(由贸易与工业部监督)等等。法定机关有别于政府公司,后者不需要遵守政府采购条例。三是审计总长。它对政府采购进行审计,确保政府采购政策的有效实行,如发现违规行为,则向公共账目委员会报告,违规部门和机构需要有合理的解释。
  1997年新加坡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政府采购实行《政府采购协定》(简称GPA)。1997年9月,新加坡j口入国际贸易组织的《政府采购协定》,该协定适用于新加坡所有的政府部门和25个法定机构。
  
  自主品牌公务车――任重道远  白 莉
  
  有关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汽车市场一直都是公务车阶段,整个汽车行业的需求量绝大部分都来自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1993年末公车仍在全国230万辆小轿车中占据了95%。尽管目前的公务车市场已是换了人间,所占比例已大幅下降,但基于国情所限,其地位和作用仍不容忽视。
  4月份以来,中国汽车界出现革命性的一幕,铁桶般的“惯例”被打破,自主品牌汽车悄然进入公务车市场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新东方之子掀起“新公务运动:中华骏捷凭借成熟的外观成为公务车关注的焦点,哈飞赛豹成为哈尔滨政府指定公务车,浙江车企纷纷开造官车等,在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等。虽然目前自主品牌进入公务车市场的力量还弱小,但自主品牌车欲在公务车领域大干一场的决心已昭然可知。以他们目前日益成熟的技术、稳定发展的市场基础来看,这股生猛的力量无疑是民族产业的生力军团。一旦自主品牌车在获得市场认同的基础上,再成为公务车主流车型之一,将大大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可见,这波刚刚才开始的“公务运动”,意义非同凡响。
  现代政府是一个人民赋权的有限政府,公务员代表人民工作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以浪费和崇尚奢华为荣。从自主品牌汽车首次成为公务车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公务车的官本位思想正悄然发生变化,公务车奢侈之风在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督促下开始收敛。公务车实用、经济实惠方向受到了政府和不同使用者的广泛认同。在这一点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家领导人和相关部门的行动。自去年来,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先后前往奇瑞汽车厂视察,足见国家领导人对自主品牌发展的关心、支持和肯定。新东方之子、中华骏捷,哈飞赛豹等自主品牌车引发的这场公务车消费革命运动势必转化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政府采购本身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采购偏重于本国工业企业和自主品牌产品,而且照顾中小企业和以解决弱势群体就业为主的企业。但前提是我们的自主品牌要能够适应政府公务的需要。据了解,在目前的政府采购清单上,自主品牌的红旗轿车采购量较大,但是,其他的自主品牌汽车很少。而仅有的少量采购,大多数也是企业所在地政府部门所需。这就要求我们的汽车供应商要放眼未来,正确判断政府汽车采购市场的潜在价值,关注并积极参加汽车采购市场的竞争,制定和实施应对政府汽车采购的营销策略,不断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力度,提高质量,讲究工艺,增强服务,还要通过宣传,进一步提升品牌的价值。同时,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自主品牌汽车进入政府采购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在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中关于自主品牌优先原则的基础上,辅之以具体的实施措施,也包括从振兴民族工业的角度,提升对自主品牌的认知度和支持程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指出:“在政府采购市场中,采购单位对自主品牌的选购还处于开始阶段。客观地说,有些自主品牌车的质量与其他车相比还有差距,还需要企业在这方面多努力。”中国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孙伯淮也表示,政府采购应偏重于本国工业企业和自主品牌产品,但前提是我们的自主晶牌要能够适应政府公务的需要。
  据了解,自主品牌主力军之一的奇瑞已经把“在政府采购中逐步扩大市场,并通过中高端车拿到应有的市场份额”,列为三大基本生存空间之一,可见其对政府采购市场的重视。
  前一段时间,哈尔滨政府为贯彻“创建节约型机关”的要求,针对公务用车配备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新增轿车一律购买哈飞赛豹轿车,引发了“是地方保护还是支持国产”的广泛争议。
  有人认为公务车就该全部改用国产车,花自己的钱养自己的孩子。买公务车花的是中国人的钱,那就应该为中国民族企业做贡献。在长春捷达很多,在重庆羚羊很多,北京也用了一大批索纳塔当出租车,哈尔滨当然也可以让赛豹多起来。也有人认为许多国人的爱国往往只停留在口号亡,真要买车不见得会选自己的品牌。这点比不上韩国,大多数韩国人都开韩国车。刚开始时韩国车肯定也没有现在那么好,还赶不上现在中国的水平,就是因为有了国民的支持,才能发展那么好。所以我们应该宽容地看公务车有明显的地区特征这个现象。
  我们上学的时候就学过,政府是只“有形的手”,市场是只“无形的手”,只有在两只手的共同指挥下才能最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哈飞汽车能够得到政府这只“手”的扶持,当然是件好事,对整个民族品牌汽车也是一个好消息,表示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优惠的政策。不过市场的力量也不可忽视,过度的保护将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培育,若各地都画地为牢,则将会割裂市场,到头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会越来越弱。政府充分把握好“度”是关键。
  所以更应该重视的是自己提高质量与品牌认可度,让消费者根据市场主动选择它,而不是一直依靠政府的那只“手”。中国的科技并不差,但为什么汽车工业一直上不去?国家、政府的扶持只能当做拐棍,而要走得远靠的还是自己的双腿,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整个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成功。
  
  有的放矢:公务车市场可再细分  Daffodil
  
  进入2006年,可以说是自主品牌大放手脚的一年,在国内有越炒越热的趋势。自主品牌不断将触角伸向汽车市场的每一个领域,并促进着中国汽车格局的细化。我们可以看到,自主品牌正在打破政府用车采购的坚冰,积极谋求在公务车市场上的发展。
  目前,政府采购公务用车的趋势是正向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公务车车型采购细分趋势日趋明显。自主品牌面对公务车这样一个领域,完全可以针对政府用车的切实需要,生产适合中国公务情况的车型。
  
  新车扎堆,竞争白热化
  2006年新车纷纷亮相,平均每三天就有一辆新车上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力口剧、政府采购相对而言市场风险略小,公务车市场对私人购买行为能产生明显带动作用,再加上由于中国市场独有的复杂性所可能带来的种种不可预知的因素,众多新品都越来越愿意将目光瞄准公务车市场。由于政府公务用车采购有很严格规定,所以公务用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还无法完全在高端豪华轿车市场显露,而中档公务车领域的竞争却早已白热化。很多品牌从外型上下手,在时尚动感的外型上大做文章,这就颠覆了端庄稳重、严谨中庸的公务车传统形象。
  
  先攻中低档再对决高档
  就目前自主品牌的生产形势来看,自主研发的车型基本上以中低档为主,这是由于自主品牌车自身还很弱小,品牌影响力和自身品质还有待于提高。而自主品牌打破垄断,勇敢闯入公务车市场后,将与哪些车进行竞争呢?所以首攻对象理所当然应该选定公务车中低端车型,如桑塔纳3000、捷达等。
  据了解,目前桑塔纳3000与捷达在中低档公务车市场份额超过了50%。虽然,桑塔纳3000与捷达经过20年的发展,在技术,网络,营销方面都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人们对其外型已经产生审美疲劳,这就给予外型较时尚而符合公务车审美观的东方之子,中华骏捷等自主品牌车创造了机会。如果政府部门能在公务车级别使用标准上再对自主晶牌给予一些支持,自主品牌就可以在稳住中低档公务车市场的基础上迅速向中高档公务车市场发起冲击,将直接挑战广本雅阁、蒙迪欧、帕萨特等。
  自主品牌的中低端车虽然便宜,但一定要注重满足公务车的需求,低价并不等同于低质量,在技术进步和满足消费者其他需求上还大有空间。
  
  不容忽视的专用车市场
  在跌宕起伏的车市大潮中,专用车显得相对稳定。而在政府采购中,专用车占有绝对的份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及基本建设投资增加、房地产开发力口快、西部大开发等,国内对专用车的需求必定会迅猛增长,专用车占汽车产量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专用车将会成为拉动汽车产业增长的有利动力之一,做强、做大专用车为自主品牌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发展渠道。
  目前,自主品牌在专用车领域中的发展势头良好,中重型载货车以及各种专用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60%以上,自主品牌几乎覆盖了整个中低档的客车市场。
  但我国专用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高科技产品及高技术关键件仍需进口:国内对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国内专用底盘(特地为专用车设计的)较为缺乏。自主品牌应积极解决这几大问题,进一步加强国内专用车技术开发能力。
  
  把握公车改革的契机
  公车消费,是职务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公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与公务车带来的高运营负担息息相关。
  用车成本角度看,公务用车费用高昂,财政负担沉重。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至少在6万元以上,一般情况下推算,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大约在6%~12%之间,有些地方甚至更高。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公车使用效率极其低下。据新华社报道,社会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党政机关则需要5万余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车的5倍,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伴随着第三次公车改革浪潮的来临,全国各地公务用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越来越深入。而对燃油税出台和调整汽车消费税的千呼万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政府女口快公车改革力度。有专家建议,政府应该把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作为公务用车的首选车型,积极倡导老百姓购买节能的小排量私家车的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带头表率,先把各档公务车的排量逐级下调一些,从而有效节约能源和防止环境恶化的,那么大排量的豪华车型将不合时宜。另一方面,调查显示,12~18万元的车成为了公车改革后公务员的首选,那么自主品牌的中档车型应该力争有所作为。
  
  
  利用公车垂范效应
  公务用车、商务用车和私人用车是共同构成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三大块,虽然 政府采购目前只是占据各汽车厂商市场份额的一小部分,但可“因小窥大”――由“官车”形象带来的特殊的品牌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尤其是在出席一些大型和重要的活动时,政府官员的“坐骑”更是备受人们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消费起着“示范”或导向作用。一旦自主品牌的汽车频频成为政府官员出行的标志,那么对于其市场影响力的提升是不容小觑的。
  不仅仅是普通纳税人在关注着所缴纳的税款去购买了什么车,公务车所象征的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形象也有利于带动其它相关市场,许多企业和商务人士在购车时往往带有同政府用车“趋同”的心态,于是政府公务车的影响力就扩大到企业商务车市场,而公务用车和商务用车的走向就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私人用车。由此形成这样一个“规律”:某车型一旦进入公务车市场,就无形中提升了其品牌和形象,反之,如果某车型无法进入公务车行列,失去的不仅是这部分市场,还可能影响到有其“趋同”心理的大企业和精英商务人士等更广泛的用户群。
  
  呼吁健全的法律
  虽然《政府采购法》中规定必须优先采用自主品牌,但是规定归规定,事实上“优先”两字并没有给自主品牌太多的优先权。在目前的政府采购清单上,自主品牌汽车中只有红旗轿车的采购量较大,其他的自主品牌汽车很少。而仅有的少量采购,大多数也是企业所在地政府部门所为。“现在的公务车采购很多已经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企业公关行为的胜利果实。”地方保护严重。由于涉及到利税问题,当地政府在汽车采购往往倾向于自己管辖内的汽车品牌,使得招标缺乏客观公正。据说,成都的政府用车就以广奉居多,贵州则较青睐天籁,在重庆,奥迪、蒙迪欧等堪称主流。北京市政府在出租车采购中,所设立的条件对北京现代有明显倾向。
  代理商与厂家同台竞技。汽车代理经销商和厂商一同参与竞标,经销商以低价中标后,厂商拒绝为其供货,采购项目也因此无法顺利进行。据说,近年来类似的情况在宁夏政府的车辆采购中发生了好几次。
  现有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政府采购法》对汽车采购适用的方式无非是公开招标或者协议供货甚至更多的单一来源采购,最终名义上是公开招标,实际上变成一个品牌的几个代理商之间的竞价,这种现象很不正常。此外,《政府采购法》规定应当采购国货,但对国货的认定国家又没有统一的标准。
  财政部表示,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将继续扩大政府集中采购的范围和规模。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也表示,今年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坚持购买国产汽车,优先购买节能产品。
  今年是提倡节能、环保的一年,中国政府倡导“廉洁,务实、高效、创新”,加上汽车产业在合资模式下出现技术“空洞化”现象,使汽车业自主创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希望这种提倡能够持续。而自主品牌也立誓要重新夺回曾经的辉煌。在政府和市场的双向作用下,自主品牌公务车必然会成为未来公务车的新宠。
  明确自主品牌的市场优势,把握好自己的细分市场定位,走螺旋式上升之路,这样自主品牌才能在公务车市场上有所作为。如果真正到了我们的自主品牌成为了政府用车的标志的那一天,相信自主品牌的壮大就有了依托,民族品牌的腾飞就指日可待了。
  
  政府公务车采购车型评估与点评系列――国产中高档轿车  示 耳
  
  
  政府公务车采购一直处于改革的边缘,笔者抛开其中的是是非非,重点研究了当前情况下满足政府采购要求的国产轿车,并对其进行了灰色评估与满意局势决策,希望能为相关人士作出判断提供参考,本篇为开篇,为国产中高档轿车部分。
  
  国内政府公务车发展现状
  “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财政不堪其重的人包袱。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公务车政府采购总额已经占到政府采购总额的19.4%(在政府采购物品中排在第三位),达到203.8亿元,其中小轿车总规模为154.7亿元。
  目前我国公车已经超过300万辆,每年用在公车上的开支达3000多亿元,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千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据统计,在北京市行驶的车辆中,除了出租车外,公车与私车的比例是4:1。
  
  政府公务车采购标准
  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就出台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也发布了《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在2004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的通知中,仍沿用了当初“两办”的标准部长级干部配备排气量3.0升(含3.0升)以下,价格45万元以内的轿车副部长级干部使用排气呈3.0升(含3.0升)以下,价格35万元以内的汽车;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
  1994年与2004年的《规定》中,都有对自主品牌优先的明文规定:“党政机关车辆配备要坚持使用国产汽车的原则,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虽然《政府采购法》中规定必须优先采用自主品牌,但实际上我国的自主品牌没有得到什么优先权,非自主品牌仍然是政府采购的主导产品。
  国家对公务用车排量、价格的限定,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自主品牌汽车进入政府采购市场,因为政府部门在实际采购过程中,普遍采取价格上限的做法,而自主品牌汽车经济实惠,特别是价格偏低的优势,在政府采购市场上却成了劣势。
  
  满足标准的国产轿车技术评估
  本文希望能够根据政府公务车采购标准对国内市场的轿车进行专项划分与评估,为政府公务车采购提供参考,考虑到35~45万元车型较少,本文只以排量介于1949~3049mL之间,建议零售价低于45万元人民币的国产轿车进行评估,2.0排量以下轿车,碍于篇幅,将在下期进行分析。
  其中,35~45万元的车型中包括新皇冠、奥迪A6、A4、宝马325i、318i、320i、凯迪拉克CTS、荣御、君威、雅阁等6个厂商,10大品牌,共22个车型,35万元以下的车型中包括帕萨特、速腾、新皇冠、锐志、奥迪A6、A4,宝马325i、318i、320i、凯迪拉克CTS、荣御、君威、君越、雅阁、天籁、世纪星、佳美、蒙迪欧、马自达6、索纳塔、御翔、东方主子、远舰、标致307、赛纳、景程、蓝鸟、阳光、高尔夫、中华、新马自达3、福克斯、中华尊驰等16个厂商,26大品牌,共87个车型。
  文中所选车型中,一般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欧美系轿车,以 大众合资品牌为代表,车身造型流畅,大气,注重内在品质,而不追求外观的奢华与夸张,十分适合高端公务用车;第二类为口韩系轿车,车身造型时代感强,注重配置,善于利用配置与技术制造噱头,造型上特点明显,个别车型可列为公务用车;第三类为国内自主品牌,以中华和奇瑞为代表,车身造型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工艺方面有待改善,但性价比极强,且完全可以满足公车任务需要,可作为普通公务用车大量采购。
  这些车型的主要配置参数范围见下表:
  
  经过统计,上述共109款车型中,配置比例最高的中控门锁、安全气囊,达到100%,前座双安全气囊,达到97.76%,只有部分低端老车型没有配置。其余配置中配置比例达到50%以上的,包括高位刹车灯、铝合金轮毂、自动恒温空调系统、遥控中控锁、警报器/警报装置、皮质座椅、电动侧视镜与前后雾灯,比例达到40%以上的,包括电动调节驾驶员座椅,前部地图阅读灯、电热除霜后视镜、防侧撞保护横梁、前后电动窗、铝合金轮与定速巡航系统;比例达到30%以上的,包括动力转向、天窗、带爆炸式张紧装置的前排安全带、6CD、自动折叠外侧后视镜、内后视镜防炫目镜、后排中央扶手、倒车/停车感应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可调节方向盘、电动窗与空调。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车型众多,且很多车型配置表述不清(如:中控锁、动力转向等就有3、4种表述方法),难免出现统计错误,同时,根据分类的细致程度,有的配置较多的项目也有可能由于划分的过于细致而使比例下降。
  
  灰色综合评估
  对车型进行评估,往往采用各项对比的方法,或者取得专业的试车报告,我们说,都是可取的,但政府采购行为需要进行最后的综合决策,要尽量降低少数人的丰观判断行为发生,所以,本文采用灰色系统评估模型,以及灰色决策系统对所选109种车型的9项参数进行综合评估。
  由于主要侧重于车型技术参数,所以选择了车长、轴距两项代表整车尺寸,选择整备质量代表质量参数,选择最大功率与最大扭矩代表动力参数,同时,我们还将指导价格、整车配置项目数,以及车身造型作为辅助评估项,其中,配置项目数受产品资料完整程度限制,会有一些出入,在灰类划分时,我们会缩小它的影响;造型参数的打分依据为车身外形商务化程度,有些车型十分漂亮,却分值很低主要是由于偏向于过于前卫的造型。
  评估时,我们将车长、轴距、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整车配置项目数及车身造型评分设为最大极性值,即取最大值为优;整备质量与指导价格设为最小极性值,即取最小值为优。
  
  
  从表三中可以看到,新皇冠、CTS、荣御、帕萨特在评估中均有不俗的表现,奥迪新A4、A6、宝马新3系与雅阁也均有车型入围一甲。总体看来,上汽集团具有绝对的优势,而传统的高端公务车代表奥迪系列,则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只有一款新A4和一款A62.5TDi由于完美的车身与动力匹配,获得了较好的评价。
  
  我们还可以看到,日韩系品牌在评估中并不占有优势,笔者奉着学术研究的态度,不涉及民族感情的前提下指出,这样的结果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为避免评估的片面性,笔者希望通过各类参数的平衡来确定整车的综合性能,但是日韩品牌往往在底盘、发动机等硬指标上略逊于欧美品牌,而在配置方面极尽奢华,赚足眼球,这对于仅有一项靠配置数量反映的指标体系来说,是有点吃亏的。
  对于国产品牌,同样也有些吃亏,原因在于国产品牌重点并不在于中高档轿车,发动机技术水平较低,评估指标中有三项都主要取决于发动机技术水平,而只有价格是国产品牌的优势,这种情况下,与国际知名品牌进行比较,自然会有些吃力,但是,一旦放在经济性轿车这一级别,其优势将逐渐显现,我们在以后经济型轿车评估中将进一步阐述。
  
  
  灰色满意局势决策
  我们说,进行综合评估时,选取了两类极性,最大极性与最小极性,但是,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我们有时更需要模糊判断,比如;排量不一定越大越好,如果我们选择的标准就是“适中”原则的活,更加有利于国家政府公务车改革的需要。
  在这里我们不去判断哪个车最好,我们仅对各项指标设置满意局势,我们将车长、轴距与指导价格设置为适中值,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整车配置项目数及车身造型评分设为最大极性值,整备质量设为最小极性值。进行决策时,只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满意局势即可,有利于减少公务车采购为不必要的一些性能与配置买单。
  通过效果测度计算,我们得到综合效果测度空间,其中,下表为效果测度大于0.7的车型,雅阁V6 VTEC为满意局势。
  另外,需要对个别车型有所说明:近期发现,市面上国产皇冠、锐志存在发动机漏油漏液现象,且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有关采购部门应予以重视。
  
  政府公务车采购技术原则与建议
  笔者认为,政府公务车采购技术原则应包含以下几点:
  1.满意原则――不存在技术瓶颈,满足日常公务需要,就本文所分析中高档轿车而言,所有车型均满足这一原则;
  2.实用原则一一不仅要考虑购买成本,还要考虑使用成本,一方面可以通过品牌集中降低维修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有选择的考虑国产品牌或国产化率高的品牌,车型选择上也可以更倾向于手动档或手自一体的车,地方政府还可以考虑提高柴油车的采购比例;
  3.公务原则――要能体现公务形象,不招摇,不夸张,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公众形象;
  4.国产化原则――缺植民族工业任何时候都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有政策而没有实惠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往往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建议相关采购部门在考虑了实用需求之后,适当考虑国产中高档轿车市场,并与相关厂家建立长期的合作互利关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