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教育载体研究]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教育载体研究]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

发布时间:2019-02-28 03:43:24 影响了:

  摘 要 媒介素养教育目前已经提上我国日程,探索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媒介素养教育任重道远,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学校新组建带来的人心聚合与和谐建校问题;二是生源大多数来源于本土地区,文化背景、观念意识带有浓厚的地域民族特征,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不得不考虑到这个层面的矛盾现实问题。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 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Carriers of Newly-built Group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ZHOU Yanlin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ning, Guangxi 530003)
  Abstract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has put on our agenda, explor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especially college students is a new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in minority areas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s important. New University in minority areas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long way to go, the first face a double pressure. First, the school brought people newly formed aggregates and harmony school problems; second most students from the local area, cultural background, with a strong sense of the geographical concept of national identity,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hav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level of conflict reality.
  Key words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carrier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它包括了三个环节: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媒介、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声音并维护自己的利益。①媒介素养的宗旨是使大众成为能积极的利用媒体、制作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媒介讯息具有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它与提高社会文化品质和健全公民社会息息相关。②关于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进行大众传播媒介的解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能够正确利用和使用大众媒介,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1 现实环境与拟态环境难以区分――媒介环境的复杂性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模式
  当今媒介环境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交融促使传统媒体的形式的裂变。媒介环境的数字化特征,促使媒介生态朝着多元化、碎片化、分众化、小众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媒介构筑的拟态环境显得纷繁复杂、眼花缭乱,尤其处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媒介素养教育的不足甚至缺失,容易促使人们对媒介的盲众。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处在人格塑造的关健年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塑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媒介传播的价值观影响。拟态环境的作用下对人的行为模式影响程度大小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媒介素养教育深入的程度与效果。
  据调查,民族地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基本上“触网”。频繁的运用网络工具交流与沟通是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部分,通过非新闻传播类专业大学生的随机抽样调查,在使用新媒介的过程中,有意识识别、辨别媒介信息真伪及对信息的筛选与评价的行为的大学生不到20%,这说明在民族大学生群体中,媒介素养教育仍然存在弱势与缺位。大学生群体是最容易受到大众传媒信息传播的价值观的影响,大众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有差距,若不懂得在海量的信息中甄别、判断信息真伪,容易出现导向偏差的思想性问题。
  2 新建本科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是大众化教育的产物。绝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建立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已经完成了定位的明确与重组的硬件建设。这类院校立足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媒介素养教育任重道远,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学校新组建带来的人心聚合与和谐建校问题;二是生源大多数来源于本土地区,文化背景、观念意识带有浓厚的地域民族特征,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不得不考虑到这个层面的矛盾现实问题。
  基于以上两个问题,外界的不良信息或负面信息都有可能成为校院不稳定的因子,其中大众传播媒介成了主要的信息载体。一旦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不一致性的距离拉大,大学生因为缺乏媒介素养,难以区分信息真伪,不加思考与分析的盲众信息,容易为拟态环境误导,特别是被敌对势力利用。防卫敌对势力煸动民族情绪成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任务。
  另外,当今大学生群体同时兼具年龄特征和“独生子女”一代的特征,他们不仅有个性,更具有浓烈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但是,他们是伴随网络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网络的虚拟世界的存在与其独生子女的特征,造成了这一群体与会有一定的疏离感与理想化色彩。在大众传媒发展到数字化的今天,传媒的巨大影响无时不刻充斥在这一代的日常生活中,因其年龄特征,盲目的模仿与非理性追捧、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游离在现实环境边缘造成的生理与心理的疾病等这一系列现实问题摆在高校教育者的面前。
  3 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载体运用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找到适合的载体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分层教育,从大一至大四四个阶段,因材施教,润物细无声,以期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1)发挥课堂作用,融媒介素养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高校课堂是媒介素养教育最好的平台。媒介素养教育并不是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独有的能力训练,它的多专业、多学科的交叉性决定了它适用于与高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的融合度。教师通过专业的教学,将媒介素养能力与专业素养能力结合起来思考,在专业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媒介素养的同步提升。
  (2)发挥第二课堂作用,融媒介素养教育于课外实践活动之中。将媒介素养教育贯彻到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媒介素养教育常态化,通过社团、党团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如校园媒体的机构包括校园网、思政专题网、广播站、校园电视、校报校刊的内容平台运作,可吸引有专长的大学生到这个平台进行锻炼,在实践参与中随时随地培训与教育,实践内容写作的同时对媒介内容进行自主反思,从而提升媒介素养。
  (3)发挥校园媒介的整合力量,融媒介素养教育于各种媒介宣传之中。广义的校园媒介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宣传橱窗、校园网及手机平台在内的传统媒介与新媒介。高校校园媒体运行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它们既作为特色的单个个体彼此分工,又是一个整体,在宣传学校发展理念与战略、实现媒体的教育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在我国诸多高校中,校园媒介成功实现了整合,这样做的好处是形成合力,从而校园正面舆论引导功能最大程度地得以发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通过这种整合力量融入媒介素养教育,其教育效果是强而有力的。
  (4)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地方政府与高校决策当中,通过宏观规划,营造出更多的媒介载体形式,实现全方位、多平台的教育机制。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实现,需要决策层的重视与支持。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设置起来,专门编写相关教材在一些发达城市高校已经实现。有无一部适合地方特色发展,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色、高校特点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或学习材料,应该成为政府和教育界思考并付诸实施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地方的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发展空间。通过社会实践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多渠道的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平台。
   本文为2010年度广西财经学院校级课题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0C02)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 段京肃,杜骏飞主笔.媒介素养导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1-2.
  ② 张开著.媒介素养教育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38.
  
  参考文献
  [1] 刘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新模式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2010.12.
  [2] 姚进凤.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之教学策略浅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355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