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之 先下之忧而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之 先下之忧而忧

发布时间:2019-04-09 04:45:32 影响了: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仅是他以国事为重思想的表达,而且也是他一生实践的写照。  北宋王朝到了真宗、仁宗的时候,对辽、西夏的战争屡遭失败,只好用“赐”银、绢,实际上是赔款的办法来求得妥协。加上统治阶级挥霍无度,因此,财政收入“年年亏短”,“入不敷出”。在灾荒迭起、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宋仁宗在一○三○年三月还要大兴土木,建造豪华的太乙宫。范仲淹看到这般情景,极为痛心,他毫不考虑个人得失,为民请命,犯颜直谏:“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民心、答天意也!宜罢修宫观”,指出仁宗这样做不合天理民情,应当停止。当时官僚机构臃肿,地方郡县繁多,人浮于事。为了减轻人民负担,这年七月,他又上书建议合并郡县,使“吏役稍减,农时不夺,地利无遗,民财可阜(多)”。
  一○三三年,开封以东和江淮一带大旱,又闹蝗灾。范仲淹奏请仁宗马上派人前去赈饥。仁宗没有答复。为了救民于危难之中,他竟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触犯皇威:“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今数路(几个地区)艰食,安可置而不恤!”要皇帝想想如果饿半天肚子会怎么样,想想灾民的痛苦 鹚月,仁宗派他去安抚江淮。他每到一地就开仓济贫,生产救灾,禁止群众去做无谓的祭祀祈祷,并请准免除了一部分灾区的赋税。为了使挥霍无度的皇室有所收敛,他把灾区饥民吃的野草献给皇帝,请皇帝转示六官贵戚,“以戒侈心”。
  他急群众之所急,主动为群众造福。在苏北、山东沿海和苏州,都曾调动群众兴修水利。因此,据说他所到之处,很多群众在他生前就为他立祠画像。
  晏殊曾是范仲淹的顶头上司,由于晏殊的推荐,范仲淹在朝内当了秘阁校理。他没有把这当作向上爬的阶梯,而是当作大显身手、拯救危机的良机。他还不是谏官的时候,就犯颜直谏,毫不考虑个人得失。晏殊很害怕,责难他“狂率邀名”,并说他这样做会连累推荐者。如何对待上司和好友的规劝,是放弃斗争,还是坚持原则?范仲淹非常严肃地说:我是您推荐的,常常怕自己不称职,使您为我羞愧,没想到会因为忠直得罪您!说得晏殊哑口无言。
  因为他屡次要匡正宋仁宗和宰相吕夷简的错误,结果被贬去做地方官。一个封建官吏遭到贬谪,无疑在政治上是一次严重挫折,因此而明哲保身,老于世故,甚至趋炎附势,助桀为虐者,在历史上不乏其人。范仲淹却截然相反。正象《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居庙堂(指朝廷)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惟独不忧虑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后调任京都时,他仍不考虑个人得失,议论朝政更加激切。宰相暗地使人警告他:你现在是干实际工作的,“非口舌任”。他说:议论国事正是我分内的工作,怎么能不尽力呢!宰相看他不会改变态度,就叫他暂时代理开封知府,想用烦琐的事务缠住他,使他无暇他议,如有过失就罢免他。可是范仲淹“决事如神,京邑肃然称治”。开封有歌谣说:“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
  无事有希文(仲淹字希文)”。因为范仲淹“讥切时政”,在仁宗面前同宰相吕夷简激烈论争,吕夷简诬陷他“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所以他再次被贬。
  四年以后,由于西夏进攻,边城紧张,范仲淹众望所归,才再次被起用。仁宗叫他与吕夷简和好。他豁达大度,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说:我以前议论的是国家大事,对吕夷简个人没有什么恩怨。
  以后,他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以天下为己任”,“日夜谋虑,兴致太平”。他提出了十条兴利除弊的改革方案,积极主张实行“新政”,要减轻徭役,改革官制,发展生产,整修武备,以挽救社会危机。由于包括仁宗在内的因循守旧势力太大,他当宰相不到一年就被排挤出京,“新政”也未能推行,但却成了王安石变法的先导。
  在西夏进攻、边陲有警的时候,范仲淹曾在延州、庆州(今陕西延安、庆阳)一带防守。他在率兵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广大将士。朝廷每次赏赐给他的钱,他都说是朝廷赏赐给将士的,如数分给部下,与将士共甘苦。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也体现在范仲淹的家庭生活中。即使在他做了高官以后,他也崇尚节俭,临财乐施。他家除非来了宾客,一般都不吃肉。他的夫人和儿子仅能温饱而已。他的四个儿子外出时才能换上较好衣服,即所谓“易衣而出”。在儿子纯仁要结婚的时候,他听说儿媳妇要用美丽而贵重的绮罗做蚊帐,很生气,就说:我家素来节俭,怎能乱我家法,若敢带着它到我家来,我一定把它烧了。他不仅廉洁奉公,而且还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设立“义庄”,用来救济同族中的穷人。
  —○三五年,范仲淹在苏州做官,得到一块地皮,想给自己建造住宅。阴阳家说住在这里可以出公卿。范仲淹说:“吾家有其贵,孰若(还不如)天下之士咸(都)教育于此,贵将无已焉。”于是,他就在这里建造学校,设立郡学。这也正是他不谋一己之利精神的体现。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的形成,与他认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和艰苦环境的锻炼是分不开的。他父亲早亡,母亲改嫁,家里很穷,没有社会地位,遭人白眼,但是他没有向恶劣的环境屈服。他“断(ji)划粥”(用韭菜末当菜,每天煮点粥,凉了以后切开吃),“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困了就用冷水洗脸,“往往(zhan稠粥)粥不充,日昃(ze太阳偏西)始食”。困难,不仅使他学有所成,而且锻炼出他的高尚情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范仲淹清贫志高、刻苦学习而业有所成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成为美谈。
  (题图 聂 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