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19-04-11 04:55:12 影响了: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现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有其必然性和优越性。文章意在从如何构建小组、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如何评价小组三个方面来阐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057-02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有着其必然性和优越性。新课程理念要求: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理念明确了学生、教师、课堂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具体目标。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应采取何种方式实现总体目标?这是我们一线教师要时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要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就必须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新型素质教育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行为上动起来,思想上也要动起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方式,它的运应而生、闪亮登场也就成了必然。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巨大的潜能。学生在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既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又合理利用了课堂上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资源,实现了教学的民主。同时,学生在取长补短、展示个性的合作学习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兴趣的培养、积极性的调动。
  在构建小组合作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笔者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惑;然而,困难只是暂时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这里,笔者把如何利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的个人方法罗列出来,以求抛砖引玉。
  1.科学分组,优化结构。科学合理的小组结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的基本做法是:①构建小组的基本程序:构建班级教师团队——推选小组长——小组长选组员。本班至少要有三名教师参与此项活动,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主要工作是选定小组长,合理分配组员,这是分组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关键一环。班主任自始至终都要参与其中,因为分的不仅是学习组,也是班级事务管理组。②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到组内能友好合作、共同进步,组间能“旗鼓相当”、平等竞争。这就要求教师团队在分组前应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既要考虑学生的学科差异、课堂表现,又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家庭背景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③小组规模及座序:根据班级实际,笔者把本班学生分为6人一组。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采用这种规模分组,学生合作学习容易操作,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也充足。为了平时工作方便,笔者要求小组长给小组内每位组员编上序号;同时,座位的摆放以有利于组内合作交流和听讲为原则。④小组长的选拔标准:选拔称职、有魄力的小组长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的关键。教师团队要慎重再慎重,班主任更要慎重再慎重。笔者选定小组长的标准是: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有魄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乐于助人,以身作则。⑤营造氛围,定组规。小组成立了,为了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就有必要召开小组会议,共商“组策”,为小组起个亮丽而有特色的组名,制定小组规章制度也是必需的。在教学中,同学们为自己的小组取名“奋进组”、“自强不息组”、“拼搏组”、“雷锋组”等,真的起到了激励与催人奋进的效果。
  2.任务驱动,有效调动。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打造高效课堂方面,笔者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这其中,布置任务就大有文章,一般要把握“四性”,即:典型性、可操作性、启发性和合作性。枣阳市倡导“136模式”实施课堂教学,配合“任务驱动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理想效果。“任务驱动”就是通过让学生合作完成某一个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学习任务,从而达成某个学习目标。所以,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来确定,使每一个任务都具有典型性。任务是需要学生来完成的,教师应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认知水平、手头现有工具、任务难易度等。也就是说,布置的任务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具有可操作性。所谓“启发性”,是指我们能让学生在与实际学习生活相联系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能使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培养他们的素养,让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由于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因此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组员的分工需要,要使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小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并能把总任务分解成小组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分任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并促进小组成员间情感的交流,从而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理念是让学生“动”起来——行为上动起来,思想上也要动起来。但如果不假思索,每课必用就会走入教学误区:一味认为新课改就是让课堂热闹,就是教师不教;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背后,必然会存在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四不”合作:一是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不合作。因为离开了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后,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从而达不到修正、充实自我观点的目的。课堂上学生的独立思考也是不可或缺的。二是简单的问题不合作。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经过合作就说出了答案,这样的问题就没合作的必要了。三是流于形式过于频繁不合作。我们不能只为了“既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或者不考虑学习目标,不假思索地让学生凑在一起,无人组织,各干其事,这种合作就是流于形式,不重实效。我们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否定或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是让大家不分课型、不注重学习目标而过多使用,以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习目标的实现,成了为讨论而讨论的“作秀课”,根本达不到课堂高效的目标。四是现有条件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合作。如果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合作任务比较难,课内根本无法解决,这时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浪费时间,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合作有何意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