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几点思考_如何构建计算机生命化课堂
 

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几点思考_如何构建计算机生命化课堂

发布时间:2019-04-11 04:55:38 影响了: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生活性和科学性, 但现在的思想政治课偏重知识的学习, 使德育智育的价值和任务难以实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联系生活讲政治, 把生活经验政治化, 体现“ 政治教学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 的教学理念。文章主要探讨了构建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价值分析以及实现教学过程生活化的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价值分析;基本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037-02
  多年来,思想政治课一直是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的一门课。理论过于空洞、说教多,与现实生活脱节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赞科夫说:“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以最高的效率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的最理想发展水平。”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笔者认为,对于思想品德学科来说,“活”就要源于生活、走进生活。“活”就意味着体现着课堂的时效性,也即指导生活。
  一、构建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分析
  1.源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就学科的角度而言,从生活中取材不失为一个好途径。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上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背景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将学生置于“心求通,口欲言”的心理状态。在《品味生活》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采撷了一组镜头,再现了学生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生活中“我”的自立现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自然导入本课自立的话题,为本堂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新授环节中捕捉“生活现象”,在课堂上将捕捉到的“听音乐、练书法、饲养小动物、写文章……”等生活片断展示出来,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近”、“小”、“实”、“新”、“趣”,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亲近感,为学生形成积极的道德认识提供现实、生动的感性材料。学习兴趣有了,课堂效率也就水到渠成。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得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走进生活增强参与意识。要解决思品学科的课堂效率问题,就必须让它脱离“崇高、无私、忘我”的“崇高教育”的理想境界,走向“平民教育”。教者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视角,学生的思维考虑问题,设计课堂活动,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在课堂设计中,笔者始终围绕“走进生活”的理念,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交流,积极开展活动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反思并修正自己的行为,很好地体现了课堂的效果。
  3.指导生活彰显德育功能。当代德育的重点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强调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体验、践行。思品学科既要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又要进行主流价值观引导。没有引导就没有教育,但是引导不能代替学生的道德学习,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尽最大可能的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突出德育教育效果。这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给自己的忠告,给父母的感言”环节,还是借助“少年中国说”画面探讨“我的自立与国家民族关系”环节都体现出学生做有道德人的强烈愿望,增强了学生道德学习的生命力。
  二、构建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1.教育观念更新理论。教学中要做到“三个淡化”:即淡化教师说教、淡化理论灌输、淡化知识记忆。现代教育意义上的学校德育,不仅是按既定要求去培养相应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格的丰富与发展,提高社会适应性及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
  2.新课程标准建设理论。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源于生活,走进生活,并指导生活。”中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差,生活阅历浅,常造成学习材料与现实生活脱节,因此教师必须把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创设生活中的现实情景,让学生进行观察、体验、思考、实践,将课本中反映的间接知识与现实生活沟通起来。
  三、构建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1.联系学生实际,有意识的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这样容易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2.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提高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有利于学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就会思维活跃,学习轻松,有利于学习潜能的最大发挥。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欣赏的目光、肯定的微笑,传递无声的言语:你真行!教师借助形象、生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尽力创设计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尝试中体会到快乐、愉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
  3.注重实效,多措并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广泛收集社会信息,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引导学生注意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通过社会生活的联系,通过社会生活的事例去理解课本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就一个社会生活现象进行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自己解决问题。
  总之,追求教学实效是思品课教学改革中一项十分重要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能够让思品课插上“快乐”的翅膀,实实在在地关注学生的生活质量,并真正延伸到课后“指导生活”,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在实践中探索和努力。笔者在求索中感到困难的确很大,而且源于教师自身努力的收获也并不多,但仍然坚信:通过不断学习,努力实践,勤于研究,思想品德课教学就一定能达到“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立科.构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J].教学与管理,2005,(8).
  [2]林文树.试论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J].时代教育,2007,(10).
  [3]邵光华,顾泠沅.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0,(2).
  [4]高玲.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反思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5]马健嫩,蔡雪.当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育教学,2003,(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