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难忘积农家肥的日子] 终生难忘的日子
 

[难忘积农家肥的日子] 终生难忘的日子

发布时间:2019-04-13 04:10:49 影响了: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年一过完,大家就准备春耕生产。天气刚转暖,人们就上山砍那些青绿的灌木和蕨类,然后打捆背下山,一束束踩进田里。老家人把这个做法叫“踏青”,让灌木和蕨类都烂在田里,增加底肥。我那时才7岁左右,也跟在大人后面参加这项积肥活动。以至于多年后,我到大城市读书,老师组织春游,说去“踏青”,我还以为是去积肥,委屈地说忘了带柴刀。女老师以为我是哗众取宠,给了我一个很漂亮的白眼。
  那时的田地并不是很贫瘠,只是人们刚刚包产到户,重新做了田地的主人,加之以前饿昏了、穷怕了,所以拼命想让田地里多产出点东西。种子早就准备好了,缺的是肥料。化肥那时还没有,“踏青”完了之后,只能在猪、牛和人的身上打主意。我们童年时一般都是“二郎神”,既是读书郎,又是放牛郎。放牛要带上两样必备工具,一个是柴刀,另一个是小小的掏粪勺。不仅自家的牛粪不能让别人掏走了,而且还要尽可能眼明手快,把路边或草丛里的无主牛粪掏到自己的粪筐里。我曾经为了一堆牛粪跟一个很要好的玩伴大打出手,现在想来很是不值,可那时却大义凛然,觉得十分豪迈。每天把一大堆牛粪运回自家粪窖里,会有一种成就感,掏粪勺要在粪窖前洗干净,一般洁净程度不低于吃饭的碗,就是为了不浪费。带柴刀也是为了积肥。不上课的时候,我们平均每天要砍两担柴,柴火多得烧不完,就拿来焐炉灰。“炉灰是很不错的有机肥料。”上初中化学课的时候,老师这样津津有味地向我们讲解,我嘴巴一撇,心里轻蔑地说,这个我8岁的时候就知道了。
  说完牛粪,再来说猪粪。那时,人们一般都养两头猪,一公一母,很和谐。养猪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积肥。母亲最见不得猪屎尿外泄,一般会心痛得咂嘴,而后便以最快的速度找秸秆或稻草来垫上,以阻止猪屎尿外漏。如此循环往复,如果一年猪粪不清理的话,我家的猪栏会比我家房子还高出一层。清猪栏粪的日子,是我父母很有成就感的一天。母亲把猪圈栏板一块块起下,把猪放出来,然后叫我跟在它们后面,任其在村庄四处撒野兜风。而父亲则举个钉耙,把猪粪起到粪窖里。这时,粪窖是盛不下的,还需要雇几个人,用独轮车运到田地里去。三四部独轮车,“吱吱呀呀”走在乡村小路上。知道的,明白是运粪去田里;不知道的,还以为送军粮上前线呢。
  其实,人粪尿才是最好的肥料。那时新人结婚,别的嫁妆可以没有,马桶是一定要的。为什么?积肥呗。自家的肥,点滴不容浪费。此外,大家还都把眼睛瞄上公家的厕所。说来不信,那时候,学校和公社的厕所一般都要上锁,怕人来偷粪。乡里的厕所指望不上,就进县城去掏粪。每到星期天,父亲就邀几个人,赶一辆马车进城掏粪去。有时我也跟着去,天还没亮就出门,月亮都升起来了才回家,也不觉得累。
  化肥好像是80年代末才在我们老家出现的。父亲过去种庄稼都用农家肥,一下子冒出高科技产品——化肥,他起初还很不习惯,主要是心痛钱,觉得买尿素太贵。即使买了尿素,也舍不得往田里撒,觉得那是宝贝,就用它来喂牛。结果牛吃了化肥胀肚而死。我心痛万分,那是与我相依相伴了七八年的牛啊,不由得伏在牛身上恸哭,想骂父亲又不敢骂,只能哭喊:“我的爹啊!我的爹啊!”父亲听到我的哭声,转悲为怒,从柴担子上抽出一根棍子,满山满坡地追着我打。
  (责编:王 容)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