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乔托与勃鲁盖尔绘画比较分析】乔托对西方绘画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
 

【乔托与勃鲁盖尔绘画比较分析】乔托对西方绘画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

发布时间:2019-06-12 03:54:54 影响了:

  引言  本文主要是通过乔托和勃鲁盖尔的画作比较他们的风格,画面的营造,点、线、面的构成。从而去学习、探索。但要想真正了解他们的画作,必须对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地域有所了解。
  二、南北欧文艺复兴的交流以及相互影响
  文艺复兴早期,世界很快被认为是知识的客体,而不再是感情和想象力流露的主体。此时,困扰艺术家的中心问题是尝试对空间的征服。对三度空间的热情促使雕塑位于其他艺术之上,这是15世纪全欧的统一原则,很多画家的方法固然各异,因为佛兰德艺术家踌躇不决地进入空间,让直觉领路,而佛罗伦萨人则理性地从事对空间的探索。凡·爱克能够在几平方厘米的范围内表现出无限的深度全仗大气效果的感觉表现。从此以后,艺术家以记者的眼光,发现了一个可探索的无限领域,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形式的千变万化。
  三、南欧画家乔托北欧画家勃鲁盖尔画作对比
  有了以上对文艺复兴的了解,我们就会对画家的画作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再来看他们的生平,这样就能为我们读清楚他们的作品提供更好的前提。
  3.1 乔托《犹大之吻》
  《犹大之吻》是《圣经》中犹大出卖主的故事:希律王决心灭掉神子耶稣,以重金招示,捉拿耶稣。在耶稣的12个门徒中有个叫犹大的,在重金诱惑下出卖了老师。希律王派来的法利赛人说不认识耶稣,犹大献计说:当我走近一个人并与他接吻时,他就是耶稣。因此,犹大的吻是出卖主的暗号,罪恶的吻。
  《犹大之吻》是乔托的一幅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壁画,被称为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杰作。它是以《圣经》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这个故事我们十分熟悉:为了13块银币,犹大将自己的老师出卖给了犹太教当权者,并为拘捕耶稣的人带路。画面上犹大带领一队人马,直奔耶稣而来,将他团团围住,犹大上前亲吻耶稣,以此作为捉拿耶稣的暗号。而耶稣早已识破了他的诡计,对他怒目而视,犹大则显得十分惶恐。四周人头涌动,杂乱无序,充满了紧张的空气。无论表现什么样的主题,也不管画面中场面有多么嘈杂,乔托都有一种惊人的协调、组织并使画面重心突出的能力。捉拿耶稣的兵士手执火把,挥舞着各式武器,但画面的中心位置却显得平静而庄重。整幅作品用光、用色和构图都显得十分准确、和谐,将“犹大之吻”那一瞬间各种人物的表情、内心世界以及场面的特定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这则圣经故事的描绘,乔托的爱憎跃然其上。
  画家用戏剧性手法,将矛盾尖锐对立的双方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其余人物分列两旁,作对称式向着中心主体人物。处于中心的犹大身体被单纯的、明亮醒目的黄色斗篷所包裹着,在周围复杂的人群中显得更加突出,他抬手欲搂抱耶稣的手势,使斗篷形成扇面形的褶纹由疏到密向上集中,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头部,人们的目光最后落在耶稣和犹大的对立面孔上,犹大向上作乞求状,而耶稣俯视犹大,冷静、锐利夹着仇恨,像一双利剑欲穿透叛徒的胸膛。
  可以看出,乔托的这种现实主义精神从具体的作品上来看是一种技法上的创新与变化,但当我们深入到大的时代背景中去研究的时候,这就不仅仅是技法这样简单的问题了。物质的表现最终体现的还是精神实质问题,时代开始革新,人性本身与现实生活的美感被重新发掘提炼出来,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小说家薄伽丘也在《十日谈》中表达了他对乔托的赞赏:“他生而具有超群的想象力,凡自然界的森罗万象,他无一不能运用他的妙笔画得惟妙惟肖,令见者几疑是物的真体。
  3.2彼德·勃鲁盖尔《雪中猎人》
  这幅《雪中猎人》无论如何都会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或许刚开始的时候说不清为什么,但至少分明的黑白对比已经映入了观者的视线。在一片银妆素裹的雪景中,画面左边顶立着深黑色的树木,它们与画幅边缘形成垂直线,一棵棵沿着猎人前进的方向,遵循透视的“短缩法”逐渐推远。顺着视觉的指引,观众看到山谷中的冰面,以及在上面嬉戏的村民们,他们的头顶飞过一只展翅的黑喜鹊,正好将近处的树木与远景的山峰联系起来。看到这里,细心的读者便能感觉出一些门道了:作者在如此不着痕迹地安排布局和构图,以精确严谨的秩序统辖纷繁复杂的表象。带着这一发现再去欣赏画面,慢慢地,便会令人在这个冰天雪地的世界里流连忘返。我们会在画面上找到不同的三角形和对角线,或许,仅用这两个词来概括还不是很合适,因为提到“线”或者“形”,它们只让人想到二维平面而忽略了空间,可是在实际面对画面的时候,我们却感觉到明显的高低变换和距离上的深远。两条对角线事实上位于高、低、前、后的不同空间,而两个三角形也分别伸向近景和远点,即使从正面看,一条条由白色小路构成的水平线也与形成透视关系的树木一样,将观众的思绪带向远方。
  如果没有对他的分析,我们或许就会用“写实”或“画得真像”便可以简单概括了。可是画面的真实并不等同于自然的真实,它比平日里所见到的一切更加抽象,经过了画家的归纳。虽然表现的是冬天的雪景,寒冷而透明,有动物、植物、房屋、水面、山峰,有活动在其间的人,但在画面中,勃鲁盖尔似乎更关心的是由它们所构成的矛盾与统一、变化与重复的关系。黑与白、垂直与水平、活动与静止,这些本都是对立的因素,然而作者却将它们融入整体的框架当中;高与低、长与短、远与近,它们打破单调的节奏,同时又保持相互呼应。这些关系绝不单独存在,而是纵横交错在一起,让人欣赏起来多了不少思考的乐趣。举例来说,左下角的猎人离我们最近,但背对观众,根本无法看清他们的脸,而最远处的山峰却正对着我们,轮廓分明。那凌厉的尖峰使人联想起构图中的三角形,它也反复出现在浓密的树杈和斜坡的屋顶。作者就如同缤纷宇宙的审视者,无差别地对待眼前的人与景物,默观世界的喧嚣与沉静,对于他来说,它们的意义并不在自身,而是属于永恒秩序的一部分。在平凡的劳作中,在与自然的较量中,生活呈现出它内在的诗意。
  四、结语
  笔者主要是分析两人的画作,从中学习。要想真正了解他们画作,不仅要分析他们的绘画过程,还要对他们所生活的社会背景,地域差别有深刻的认识。他们都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但是一个在初期一个在末期,他们相差二百多年,但勃鲁盖尔吸取了乔托等前辈大师大量的绘画营养,从而改进,探索。绘画的进步,在过度阶段是体现的最明显的,这也正是我选择他们的原因。
  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扬先艺著《西方艺术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