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敢于坐上那张烫椅]张一
 

[敢于坐上那张烫椅]张一

发布时间:2019-06-13 04:02:52 影响了:

  这次参加的领导能力培训中有一个令我至今难忘的练习,就是每个人需坐到课堂中央的一张椅子上,讲师与其他学员相围而座,对坐在中央的人轮番点评。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评头论足,实在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所以讲师将这张椅子称之为“烫椅”。
  有许多点评当然比较客气友好,长处讲得比较多,但也不乏尖锐深刻的反馈。比如说:你的身体语言有点戏剧化;你的讲话声音太低,给人的感觉是你对自己缺乏自信;你是一个很好的经理,但要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还需要在人际技巧上磨练磨练??尽管点评者尽量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出批评意见,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揭短”,实在需要坚强的神经才可消受。良药苦口,但人很难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理智,扎心的话并不总是容易被接纳的。反过来,要成为一位出色的领导,也必须具备这样的胸怀。内省是做人的基本责任,但自己总有看不到的盲点,这个时候他人的指正就很有必要了。一个善于接纳良言的人未必一定能成为成功者,但至少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聪明人。
  说说别人对我的评价吧,在德国大学教授戏剧表演的伊朗讲师来了这么一段开场白:你是我碰到的参加这一课程的唯一一个中国学员,我很佩服你的勇气参加这个德语授课的培训班。表面上听,这是一句恭唯话,但细细品啜味道就不一样了,言外之意我的德文有不少差距,要不然何须“钦佩我的勇气”呢?这次培训全程使用的是德文,其实我完全可以选轻松一点的英文课程,但最终还是决定参加德文培训。一来觉得自己的德文已有一定的功底,不妨借此机会检验一番,二来可以借此机会深层次接触德国同事。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很正确,但未必英明。说正确,是因为我的初衷都实现了;说不英明,是因为我的德文限制让我错失了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很遗憾,我错过了学员之间很多精彩的对话。我自以为平时跟德国人交流时已没有听力上的障碍,现在才恍悟,是德国同事的礼貌所致,很显然他们在跟我谈话时已经考虑到对方是外国人这一细节,所以与我交谈时用词规范,语速平缓。现在参加了纯德国人之间的交谈,居然有一半的内容听不懂。正常化了的语速,不明故里的习语典故,再加上个别人比较强的方言口音,一下子将我的德语水平打回了原型。这使我想起了大学刚毕业时的良好自我感觉,能听懂外教的讲课,能不翻词典地阅读CHINA DAILY,自以为英语很棒了,结果几年后去美国时,看电视中美国人的脱口秀时竟不明白现场观众为何而笑。这样的情景,这次培训也屡次出现,别人都在笑的时候,自己却不知何云,实在是件很尴尬的事。这也可以说是从不知到知,再从知到不知的螺旋式发展规律吧。其实,我们平时学的外语都是标准外语,比如不考虑方言影响,词法句法不像俚语那样不规范,所以读CHINA DAILY这类规范语言写就的文章没什么问题。但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却是五花八门,难度各异。我们无法抱怨外国人的外语不够标准,只能怪自己所学的东西太过理想化。教科书大都只考虑标准情形,但不规则才是生活的真实面目。从规范到对不规范的适应,重要的已不再是知识水准了,而是能否适应外界变化的基本生存能力。再往深一步讲,就是如何面对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哲学问题了。是以我为主,还是放下高贵的自我去适应外部的世界?是别人都错了,还是自己已然落伍?
  面对批评,面对不同的观点,我们敢不敢正视自己?能不能虚心倾听?当一个人坐在“烫椅”上,仍然能面带笑容地听取批评意见,这番从容必须来自灵魂深处的安然与自信。我个人感觉我们从小在这方面缺乏训练,缺乏一个宽松的环境。领袖被描述成圣人,宣传材料上介绍的劳模仿佛都是完人一个,无形中会有一种犯错是可耻的思想压力。再加上犯错后,得到的批评都是惩罚性的而非建设性的,所以,久而久之,会下意识地掩盖错误,即使不是文过饰非,出了差错的第一反应往往也是考虑如何进行自我辩护。反之,我觉得西方人的成长环境要宽松得多,从小受的圣经教导尽管未必能成为行动指南,却会潜移默化地留下这样一个深刻的讯息:人时刻都有犯罪出错的倾向。学校里老师也不以满分来要求学生,更没有九九归一的求同理念。老师鼓励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这次的课程有个专门术语:“送上开启思想的探索之旅”),这种教育方法的潜在注解就是:学术权威也会犯错,科学定律仍需不断完善。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一个刚刚起步的学生完全可以用轻松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差错。
  说具体一点,工作场合我常常听到德国同事十分确定而从容地说:这个我不知道。作报告的人讲演时,当被问倒之时,演讲者会脸带笑容地说:对不起,这个我不知道。这让我想起在新加坡读书时,有新加坡同学在上前做演示前,悄悄对我说:朋友,别提难为我的问题。除了计分考核等因素外,我觉得从本质上讲还是无法面对自己,无法面对自己的弱点。谦虚似乎一直是我们华人的美德,但从开放自我的深层次角度看,我观察到的结果恰恰相反,我们历来缺乏反思和忏悔精神。
  很多所谓高深的东西需要的只是常识(COMMON SENSE)而已。我们花了大价钱请咨询公司来讲授最前卫的管理理念,其实说到底,只是学习做人的基本而已。如何面对批评,如何评价自我,如何把握自信与自大之间的微妙平衡,如何让聪明的我融合于群体之中并运用群体资源进一步提升个人影响力?这些常识性的东西要比分数和证书来得重要得多。一个认识自我,允许自我接受挑战的人,无论起点多低,其前途一定无可限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