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境生象外,意由心生】 意由心生
 

【境生象外,意由心生】 意由心生

发布时间:2019-07-11 03:49:05 影响了:

  【内容摘要】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追求是广泛而高远的,历代画家都在创作实践中重视意境风格的展现。画家们对生活的联想以及自由随心的创作方式推动了对山水画意境的探索,从而达到以丰富形象表达意蕴情思,以深厚意蕴结成山水画的独特境界,使山水作品达到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山水画 意境 风格 表现
  清代董棨说:“画固所以象形,然不求之于形象之中,而空求之于形象之外。”山水画的学习不能因为是初学者就停留在形象或笔墨上,还应该让学生充分体会山水画的意境。因为笔墨色彩、布局取势等都是意境的载体,需要调动各种构成因素表现出意境。意境的产生要“迁想妙得”,还要“意在笔先”。画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深刻的感悟,才能创作出用真情实感打动读者的山水画作品。山水画的教学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应从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启发和感悟,使技法与体悟结合在一起。而意境正是这一结合的关键点。
  一、意境之美
  山水画千百年来一直有着充满魅力的审美理想与独特的情境表达方式,正是因为其特殊的美学追求与表现,才使得山水画没有简单地再现客观景物,而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其典型的风貌特征,这种意境之美经得起推敲与回味,使人产生无尽遐想。山水画与诗歌的审美理想相似,可以互相融合与借鉴,山水诗是对人想象力、生活阅历或美好愿望的记载传达,山水画与诗歌中同样承载了中国人对于人、事、物的敏感与执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审美心理。所以,山水画意境的美学特征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血脉相连。“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①“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②。传统的哲学思想呈现出山水画意境的最高规范和要求。《傅雷家书》中提到,“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不是艺术家……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国画大师李可染也曾说过:“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③可见,画家对形象、笔墨、构图等因素的驾驭是为了让山水画的艺术境界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以人文的思想去面对客观事物。对立意、笔意、局意、画意的总结正是画家自身的感悟与实践所得。
  二、以象表意
  六朝时,人们认为“言不尽意,立像以尽意”,虽然一开始的画作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只能“伸臂布指”“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但随着对观察方法的改变和对技术的掌握,山水画表现客观景物的面貌发生了很大转变,更能体现出诗的意境,更加彰显民族的审美情趣。在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高山耸立巍然,比例得当;树木葱郁挺拔,屈伸俯仰。山与树的形象生动自然,充满生命力,加上隐约在山中的泉水、灵动的车马人物,与大面积的山作对比,有细致温婉之感,不用多加说明就能让观赏者体会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情感。这幅画所表现出的正是一位仁爱的智者,博大的胸襟如高山,透彻清晰的思维如山泉,正是山水之意的表现。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就是要表现出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通过物象展现不一样的意义。又如李可染的《雨势骤晴山又绿》中的点景牧童,古人画山水很少表现孩童,即使有也较小,以山为主,而李可染的画表现出了牧童天真快乐的童年。儿童的自在悠闲,以及与牛的深厚感情,融入画家独特的山水画情境之中。李可染年轻时的传统笔墨功底,加上大量的写生实践,运用了散点与焦点透视,在西画的启发下大胆启用了光影效果,创造了李家山水,他的山水画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时代的必然。
  三、笔墨表意
  “意在笔先,为画中要诀。”④山水画的意境要通过笔墨达成。笔墨在中国画艺术观念上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这种独立是指从笔墨的形象上来看是经得起推敲的,但作为画面的载体,它必须服务于意境,通过自身笔墨的意趣追求,最终表现意境之美。中国画中的“皴、擦、钩、斫、丝、点”等画法使得笔墨不再写实,而带有表现力及符号意义。表现雨雪阴晴、南北地貌的手法多样,画者应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用笔、用墨之道,要把握住其内在关系,挥毫泼墨、聚拢成像,使笔墨在更大的空间里自由发挥,表达出画者的思绪和心意。雨景的表现用笔多湿润,用墨多浑化,皴法不甚明确,若隐若现中表现出“元气淋漓”。例如明代孙克弘的画作《雨景山水图轴》,画中云蒸霞蔚,小桥古道、楼阁村舍、近树远山皆笼罩在一片水晕墨染之中。水汽、雾气扑面而来,仿佛能闻到新鲜的泥土味道。画家用轻快之笔、淡雅之墨表现了山间的云遮雾漫及盎然生机。而雪景的表现皴法简练,山体留白,枯树挂雪,山淡天远,气色平静之景跃然纸上,例如明代戴进的《雪景山水图轴》。所以,清代郑绩说“意欲雄浑,笔圆气足,层叠皴起……墨宜浓焦。意欲清逸,笔简而轻……墨以淡为主”⑤。
  四、经营表意
  山水画中的意境是审美理想付诸情境的表现,意境的有无取决于物象造型是否丰富,笔墨韵味是否完备,经营布局是否成熟。山水画中的经营布局是意境表现的关键点,平远经营表现开阔之意,高远经营表现博大威武之意,深远经营表现幽静深遂之意。只有审美与表现的完美结合,才能完成一幅让人观后如饮甘露、回味良久的山水画作品。北宋山水画局意博大,如巍然屹立的将军;元代的山水画局意古朴天然,如一位不问世事的隐者;明清的山水画局意恬淡隽雅,如一位温文尔雅、执扇而来的谦谦君子。以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来看,他的构图方式更加轻松、活泼,笔法更加自由多变,他在《题春江图》中说“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把卷望江楼,高呼曰子美。一美水云纸,开图幻神髓”。我们可以看出石涛性格中的天真烂漫、孤傲不羁。而范宽的大作《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潇洒灵动有余,石涛的画虽不如范宽的视觉冲击力强,一望便可震撼人心,但有一种闲淡之情、高逸之致,慢慢沁人心脾。画中的点景人物也具有体现时代的特点。如范宽画中下方的众人车马出行,石涛画中的一人把酒赏菊花,点景人物虽不能以偏概全,但也能反映出时代的不同,画家的关注与着眼点也存在差异。艺术风格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趣味,反映出时代的变迁痕迹。近现代的山水画贴近人民生活劳动,提倡写实。例如李可染的作品《夕照下的重庆山城》,构图打破了中国画的传统形式,以建筑房屋为主体,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巧妙结合,反映了祖国的建设、人民的勤劳质朴。这是对传统山水画在技法上的继承和发展,融合传统笔墨画法,造型结实厚重,局意上有了较大变化,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山水画的意境是精神的凝结。林泉之中物我相合,是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理想人格的合而为一。这种艺术表现更为真实可靠,山水画的观察方法决定了经营布局是精神性的。澄怀味象、目识心记的记录方法使得对事物的观察不只局限于本身,而是观照事物的诸多联系及特征,是超然物象之外的一种风格、观念、思想、情绪的表达。这种意境的经营与加工可以打破原有的构图形式,在不同时间、空间上进行斟酌推敲,使观赏者感觉既似曾相识又产生向往的美的意境。
  审美理想的延展使得山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山水画意境风格的展现,最初的觉醒往往来自于对鲜活生活的启示与联想。彰显文化与个人修养、随心随意的创作方式推动了山水画意境的探索。笔墨韵味的自由挥洒、经营布局的巧妙安排,使得意境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从意境之美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时代之美、心灵之美。
  注释:
  ①孙通海.庄子·天道[M].上海:中华书局,2007:15.
  ②孙通海.庄子·刻意[M].上海:中华书局,2007:36.
  ③孙美兰.可染论画[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5:25.
  ④⑤潘运告.清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247,385.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