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发布时间:2019-07-11 03:59:35 影响了: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教学设计的情境美,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师生情感融合的共鸣美等。
  一、品词析句,分析情境,引导学生鉴赏美
  “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如:《海上日出》对不同情况下太阳形状、光亮、色彩、动态及周围事物的状态描写都十分准确、生动、传神,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景物的个性:也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描写,把日出过程写得细,仪态万千,语言生动、形象。同时,运用比喻、拟人、借代、映衬等多种修辞手法,词语选择运用都十分恰当,耐人寻味,无限情态尽在眼前。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所表现的出令人赞叹的美,继而使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模拟现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
  “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教学时,模拟现场,或者亲临现场,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例如:《观潮》一课可以通过播放钱江潮的电视录像,把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那汹涌澎湃、气壮山河的宏伟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进而领悟大自然的奥秘与力量。
  三、感情朗读,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使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例如:朗读《草原》一文,可以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学生可以闭目遐想,自己脑海中呈现出“美丽草原”的景象。
  四、剖析形象,驾驭情境,激发学生追求精神美
  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美好心灵的激情与行为。教师要在言传身教中时刻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分辨美与丑、判断善与恶、识别真与伪,陶冶儿童的情操,进而追求美。例如:在出示董存瑞昂首挺胸舍身炸暗堡的图片时,分析品味董存瑞神态的刚毅、动作的果断、目光的坚毅、话语的激昂,体现了一位杰出的战斗英雄誓死卫国的光辉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唤起学生爱国报国的美好愿望,也使学生感到真正的英雄形象的力量。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审美教育这一课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进一步阅读和理解文章,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从而升华美的情感,培养美的想象,激发美的发现。教师总是要满腔热情地去激发学生的审美之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之美去打动学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