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中美西部片的两种审美表征:英雄塑造与文化反思】 中美加征关税表征关税
 

【中美西部片的两种审美表征:英雄塑造与文化反思】 中美加征关税表征关税

发布时间:2019-07-14 04:01:42 影响了:

  [摘 要] 西部片作为类型片当中一个重要的片种诞生于美国,以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为叙事背景,塑造了一大批观众耳熟能详的“银幕英雄”,中国的西部片则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第四代和第五代导演为主,他们把目光投向神奇广袤的西部大地,旨在通过光影的艺术对中华文明进行深沉的反思。由此,中美两国的西部片也就呈现出了“文化反思”与“英雄塑造”两种不同的艺术表征。《黄土地》和《关山飞渡》分别作为中美两国西部片的代表,这种不同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 西部片;审美表征;英雄塑造;文化反思
   作为类型电影中的一种成熟片种,“西部片”以其特有的叙事模式和影像风格一直备受观众的追捧,西部片滥觞于美国,主要讲述的是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时期,发生在拓荒背景中的美国西部故事,反映文明与蛮荒、个人与社会、本民族与异域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现实冲突的类型电影。“在西部片中,个人的成长与升华,命运的抗争与转折,是所谓的‘美国梦’的最好注脚。荒凉辽阔的西部原野,危机四伏的破败小镇,惊心动魄的激烈枪战……所有这些西部片中的经典元素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西部英雄’。”“而中国的西部片是一种非类型化的类型电影,与美国的西部片相比,中国的西部片并不具备明显的商业性,而是更多地融入了创作者对中国西部历史文化的哲学性思考与阐释。”①以第四和第五代导演为主,创作了一批出色的“中国西部片”,如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菊豆》《一个都不能少》《红高粱》,杨亚洲的《美丽的大脚》,谢晋的《牧马人》,吴天明的《人生》《老井》,等等。这些影片以展现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为主,用影像诠释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性格。
  由于民族文化和艺术诉求的不同,中美两国的西部片在主题探索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美国的西部片主要是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西部“英雄形象”,而中国的西部片则更多地通过影像手段进行深沉的“文化反思”。笔者以《关山飞渡》和《黄土地》这两部中美西部片的代表作为例,以期对这种不同作一具体的解读。
  一、二元对立与段落组合的结构
  美国西部片通常呈现出“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展示出矛盾双方在造型方式上的脸谱化对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卢卡契认为:“内容首先是由艺术形式才得以显现,内容转化为形式,又以形式转化为内容为结局,艺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过程理解为一种高度抽象过程。”②我们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美国西部片遵循着这样的叙事模式:在美国西部拓荒时期,险峻荒凉造成政府管理的缺席,宗教教堂寥寥无几,无政府主义泛滥,好汉与歹徒,警官与盗匪之间的较量通过暴力与对抗来解决,而胜利的一方无不是要经历重重险阻,往往在最后关头化险为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影片《关山飞渡》中,马车在前往劳司堡的途中遇到逃狱出来的林哥,在快要到达目的地时,却遭遇了印第安人的围攻,双方经过激烈的“拼杀”之后,终于获得了骑兵队的解围,顺利到达了劳司堡。由此可见,冲突和冲突的解决方式是影片即将结束时的枪战。这也符合西方文学和戏剧艺术的传统,强调故事结构和戏剧冲突的至关重要性,一般以“二元对立”来编织影片的开始、发展和高潮。这种美国西部片的基本故事结构不断在影片中重现,形成坚实的结构模式。正像乔恩?图斯卡所说:“社会中出现冲突,英雄主人公最终决定参与到这一冲突中,他的介入导致了他与这一个或多个坏人之间的生死搏斗。”因此,“二元对立”是一种极易突出“英雄性格”和“英雄形象”的叙事模式。约翰?福特的这部影片也为后来的西部片确立了一种经典的叙事模式,譬如通过人物的旅行对西部风光的描绘、印第安人的偷袭、救援骑兵在最后一刻到达以及在一个小镇的中心区,进行的最后决战等。
  青年导演石磊说:“美国西部片的主题是征服西部,他们需要英雄。而中国西部历史悠久,是孕育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土地,因而中国西部片更倾情于西部风土人情,更关注个体生命价值。”
  中国西部片的叙事模式往往是散文式的,通过段落的组合,展现的是在闭塞、落后的西部地区,个体命运抗争、人性觉醒所带来的文化反思。在《黄土地》当中,下乡采集民歌的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来到陕北黄土高原,并落脚在翠巧家,翠巧在这位“延安干部”的影响下,为了逃离不幸的包办婚姻,追求自由和幸福,在一个大浪滔天的夜晚驾船出走,最后被吞没在滚滚的黄河水中。顾青唤醒了少女翠巧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她却难以抵抗自己作为女性的悲剧命运,她所面对的是养育了她的亲人,是那种平静而温暖中的愚昧,最终她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死的代价。因此,“黄土地”的象征意义就在于那种沉积在民族文化深处的保守性格和无法挣脱天命的悲剧感。这种“女性抗争”的叙事模式,在中国西部电影中屡次得到体现,如《秋菊打官司》中“只为讨个说法”便义无返顾层层上诉的“秋菊”,《一个都不能少》中,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而只身前往城里寻找学生的魏敏芝,《美丽的大脚》中为了给孩子们买电脑而四处求人,一口气喝掉一瓶白酒的张美丽,《菊豆》当中一把火点燃染房的菊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一直是处于一种被压抑和忽视的弱势状态,因此,“女性的抗争”总能传达出对传统的旧思想文化的深刻而沉重的反思。
  二、英雄形象与普通人物的塑造
  一提起美国西部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可以看到地平线的苍茫原野,身形矫健的牛仔们头戴宽边帽,身穿皮夹克,脚着高筒靴,手持来复枪,要么是纵马驰骋在广阔的西部原野,要么是在陡峭山谷的驿车上,要么是在杀机四伏的西部酒馆……诸如此类的人物造型设计和情节处理完全是公式化、模式化的。这种类型化的处理,符合人们对于“西部英雄”的原始想象。在影片《关山飞渡》中,韦恩扮演的林哥是一个明辨是非、快意恩仇的越狱牛仔,执意要为父兄报仇,不嫌弃达拉斯的妓女身份,并有着极高的正义感和绅士风度。在即将要到达劳司堡的时候,他本有机会纵马逃走的,但当他看到印第安人准备向驿车发起进攻时,决意留下来,并在稍后与印第安人的交锋中英勇抵抗,在紧张激越的配音当中,林哥不仅枪枪命中敌人,还果断跳上飞奔的马群,试图控制住脱缰的头马。所有这些无不将林哥的“个人英雄”形象推至了极点。“美国经典西部片”舍弃了边疆居民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互相合作与扶持的现实背景,而是把那些单枪匹马且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人作为影片诠释的主题,以此来表现个人为了自由正义不顾一切挺身而出的气概以及面对险恶环境时慷慨无畏的精神,从而形象地塑造出了一大批不受朋友、家族和社会制度的羁绊、令人崇敬仰慕的救世主式英雄人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