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浅谈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的方法】浙江高职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调整
 

【浅谈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的方法】浙江高职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调整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9:58 影响了:

   [摘要] 为确保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思想稳定和心理健康,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大力普及心理基础知识,把握好心理教育和疏导的方法,营造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少数民族高职学生 心理教育 心理疏导
  
  一、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凸现
  随着当今社会变革的加剧和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学习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必须学习汉语甚至是英语),致使少数民族高职学生自身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改进具体方法,方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主要面临以下的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
  1.改革引发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政治制度改革的加快,不同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强烈地冲击着广大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思想,从而引起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深刻变化。目前,我校2009级预科的少数民族高职学生都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初期,其思想处于一种着重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崇尚享受和时尚的状态,缺乏独立应对外部艰苦环境的耐劳品质和自我调控及关心他人的意识,父辈和祖辈人所崇尚的艰苦奋斗的传统,在新一代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眼中被视为过时,吃苦耐劳精神被享乐主义所取代,因而会滋生一些出人意料的心理问题。
  2.群体的特殊性诱发心理障碍
  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由于地域的差别和语言的障碍,会导致本来成绩优异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产生焦虑感,致使自己在职业技能、实际操作和操作熟练程度等方面产生自卑心理。正是这些特殊性,致使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无法适应职业的院校这种工学交替的生活,出现自由散漫和自我封闭的现象,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严重影响学校的管理。
  3.心理失衡导致自我调适能力下降
  广大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心理素质也处于一种易动和不稳定的发展阶段,如果缺乏正面的引导和激励,将会导致心理失衡和冲突,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应加强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调适,使其适应新型职业人才的需要,尤其是适应少数民族地区职业人才的需求。
  4.心理教育疏导受传统思维的影响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两种倾向:一方面是把心理问题等同于思想问题,用思想教育代替心理疏导。明知是心理问题,还小题大做,上纲上线,加重了被教育者的思想负担;另一方面,忽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在特定条件下的转化,不注意全面结合情况和综合治理,从而导致思想问题的严重性。在创建和谐校园的社会氛围中,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自身利益也成为影响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思想的因素之一。就目前来说,广大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现实的思想问题主要集中在理想前途、家庭状况、人际交往等方面,很多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在价值认同和利益得失上还存在一定的思想局限性,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关系,针对目前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现状,不断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二、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的方法
  面对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何种方式进行正确的疏导呢?
  1.在少数民族高职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我们知道,不论是城市少数民族学生还是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其文化层次的差异受地区的影响较大,科学的心理知识不一定尽人皆知。因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已成为我们搞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培养少数民族高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头等大事。教育者应根据不同高职学校、不同环境下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心理学》、《学生心理指南》等不同语种的教育读本(汉语水平较高的可直接选汉语读本,汉语水平较低的可先选本民族语言读本),有侧重点地学习一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基本知识,培养广大少数民族高职学生遵纪守法的自控能力,培养广大少数民族高职学生不畏困苦,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更要针对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采取正确的方法,使少数民族高职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健康的心理调适方法。
  2.掌握时机和方法是心理教育和疏导的关键
  学校工作错综复杂,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千差万别。心理教育和疏导要把握时机,才能选准切入点,增强实效性。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学期进行不同的心理教育活动,如遇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时、面临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切身利益时,可抓住这些时机有效地开展心理教育。将心理知识教育纳入教育训练体系,切实做到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坎里,形成制度,确保实效。亦可采用双语开展心理咨询、健康一周谈、心理知识问答等活动,坚持多形式、多手段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利用学校教育网络进行直观化、形象化教学,直接播放或转播心理科学知识讲座、心理教育疏导光盘、录像片。有条件的也可借助社会力量,凭借资源优势,聘请双语心理学专家和心理医生进行指导。
  3.建立健全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机制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逐层逐级建立系统的心理教育疏导和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将搞好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与培养新一代少数民族高职人才相结合,以教育者的行动和组织行为来保证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进议程、进规划、进课堂、进头脑。
  在各高职院校,创造条件培养相关的心理专业人才,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做到不歧视、不嫌弃、不揭短,确保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健康发展,各部门分工明确,医疗后勤部门要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提供技术保障,不能想当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乱下结论。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不能将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混为一谈,要区别对待。对于确有心理障碍,特别是精神病早期症的学生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医疗卫生部门要配合学生工作部经常深入院系,举办讲座、发送宣传手册、巡回展览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卫生知识。有条件的学院,还可开办咨询站或电话咨询,随时解答和疏导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设心理网站,定期利用网络为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这样既保证了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
  4.努力营造确保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健康向上、和谐融洽的内外环境,对提高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控制不良心理情绪,巩固心理教育成果,做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努力净化学校内外部环境,以确保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1)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氛围是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
  在校园中要发扬各民族师生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使各民族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努力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各种活动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处理各民族学生入党升学、评奖评优等切身利益问题上,广开渠道、广征意见,最大限度做到各民族学生的认同,使他们心服口服,心情舒畅。况且,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本身就具有心理疏导功能,能开阔心胸,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情绪,并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
  (2)把握心理教育工作的梯度,合理安排学生学习和活动时间
  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决定了少数民族高职学生要在真实的环境中践习技能,还要处理相对的人际关系,这样会导致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精神紧张又疲惫。何况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负荷工作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学生,防止因实习工作安排不当或过满造成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而引发问题;要根据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特点,解决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实际困难。如部分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家境贫困问题等若得不到适当的解决,必然会导致思想包袱过重而诱发心理问题,各级部门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为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排忧解难。
  加强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帮助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使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引导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建立科学的生命观,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生命的宝贵和力量,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三、结语
  由此可见,因现实社会和生活中各种竞争的激烈,引发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思想动荡的因素增多,精神疾患、心理障碍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职业院校工学交替等各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及招收生源的政策倾斜性,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居多,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数量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入校后,心理适应能力较差,各种反差进一步拉大,少数民族高职学生承受着语言障碍和心理压力,引发心理问题的因素明显增多,这都需要我们全方位去分析和思考,不断探寻和总结改进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有效方法和良策。
  
  参考文献:
  [1]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刘卓红,钟明华.开放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借鉴与批判创新研究[M],200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