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大学时代的取舍与规划_大学时代的人生规划
 

大学时代的取舍与规划_大学时代的人生规划

发布时间:2019-01-19 03:50:15 影响了:

  很多大学生表示,大学生活犹如流星划过,绚烂然而短促。转眼,大三马上就要过去,需要同学们面临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选择。在校园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做了充分准备、胸有成竹迎接大四的同学的笑脸,然而更普遍的现象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抉择,许多同学的状态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茫然。是考研还是就业,拿不定主意,更提不上行动。为什么很多的同学到了大四时候出现两眼一抹黑的情况,应该如何在考研与就业之间做出取舍,又如何规划大四的生活呢?
  
  一、缺少职业规划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应该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并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学生长期考察自身能力和社会需要后做出的综合性判断。有专家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四个年级的侧重点应各不相同,一年级为试探期,二年级为定向期,三年级为冲刺期,四年级为分化期。而在一次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的205位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62.2%,有设计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造成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高校对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尚未完善。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针对高校扩招后就业难的现实,各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加大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投入,并开设不同形式的就业指导课,其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其中一项。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如:职业生涯规划的开设时间较为滞后。职业测评工具的选取过于随意,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社会常有脱节等。
  2 家长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正确引导。很多学生家长单方面注意到本科生激烈的就业竞争,缺乏对孩子自身兴趣和能力的正确认识,也缺乏对就业市场上职业需求的正确判断,往往盲目地替孩子选择考研继续深造的道路。
  3 大学生自身的职业意识和竞争意识淡薄。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求职经历,只是参与过一些学校组织的短期社会实践或家教、促销等工作,择业观尚未定型,缺乏职业感觉,同时对就业形式的严峻性估计不够,缺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很多同学在谈到就业的时候还对父母和学校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依赖情绪,不利于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
  
  二、考研与就业的取舍分析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中,考研与就业的抉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近年来高校中一度上演着“考研热”。据统计,2006年北京地区有超过半数的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大学生考研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有父母之命,有从众心理,更多的是一种鸵鸟政策,早已违背了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拔研究型人才的初衷。综合说来,决定考研之前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的成本来审视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是否适合,再做定夺。
  1 时间成本。攻读研究生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这对于某些需要更多实践经验的职业如新闻工作来说,也许不如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和人脉更有帮助。尤其女生在研究生毕业之后也许很快会面临结婚生育等现实的问题,很有可能会削弱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毕业即读研的时间成本是第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2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意味着现在选择读研需要放弃的可能得到的工作机会。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就业市场的形势变迁很有可能就是朝夕之间的事。对某种热门职业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曾有同学感慨地说当初原本找到不错的工作,选择了继续读研,毕业出来也许并不能如愿以偿。
  3 素质成本。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仍属于精英教育阶段,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区别,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刻苦的钻研精神。一些同学本无对学科深入研究的兴趣。只是抱着逃避就业压力的心态考研。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不重视自身素质的积累,同样会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败下阵来。
  4 经济成本。考研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复习资料名目繁多,目前图书的价格又普遍偏高,是一笔不能小视的数目:而且即使考上了研究生,其学费比较高,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否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将前功尽弃。这一点对于那些经济尚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分析以上诸成本之后,应该能得出自己是否适合考研的结论。毕竟我国现在仍处在对学历较为看重的时期,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化学习会为学生在日后的就业竞争加重其胜出的砝码。做出正确抉择之后,选择考研的同学由于深造意愿强烈,可以集中精力应对长期的苦战:而选择就业的同学,便需要做出合理的规划并付诸实践。
  
  三、职业规划与实践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毛主席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做出了就业的决定之后,同样需要对职业特质和自身条件进行权衡,理性规划,并迅速投人其中。
  1 客观地认识自己。大学生本应该在新生入学时有辅导员指导自己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自我分析,但这个过程在大四时进行时也有一定好处,此时同学们接收了几年较为专业的教育,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个人兴趣或许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当然同时还需要搞清楚自己为人处世遵循的价值观念和基本原则,剖析自己的性格特质。综合以上分析以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下一步的职业取向打下基础。
  2 全面地认识职业和社会。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职业,在自我剖析之后,需要进行的即是职业目标的确定。刚入校时候的专业选择并不一定是大学生个人兴趣的体现,经过三年的学习。同学们对所学专业对口职业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专业取向符合自身兴趣的同学,则可进入下一步的专业意识职业化阶段;而部分兴趣并不在目前所学专业的同学,在选取职业方向的时候需要做一定的调整,比如选择与专业有交叉又较感兴趣的职业方向。
  另外,大学生在确定职业方向时,不仅要对职业本身有所了解,还需要把所选职业放人社会的大背景中考虑。以社会对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较为准确地把握好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和数量、树立积极且实际的职业理想,慎重确立好自己初步的职业目标。
  3 积极地进行与职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在初步确定了职业方向后,在高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尽快联系用人单位参加就业实践活动是大有裨益的。通过实践,依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找到自己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缩短了社会适应期。在实践中大学生还可能及时发现自己职业意向的偏差,进行必要的调整。
  4 必要时应参加社会上的职业技能培训。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的,有时难免会照顾不到个体的需要,而目前社会上有一些小有名气的职业技能强化培训,如北大青鸟,能给予求职大学生专业而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和指导。大学生可以将其当作对成功求职的投资,通过这种专业训练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5 审时度势不断调整规划。虽然面临求职的紧迫,但大学生不能总是盲目地在路上奔跑,而更需要间歇性地停下脚步思考。由于环境的复杂性,要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必须时时关注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影响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进行监控和评估,以使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总之,大学生只有在匆匆的人生转折时代才懂得如何取舍,怎样规划,兼顾“do the right thing”和“dothings right”,由此才能拥抱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