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草根”校本培训服务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
 

【“草根”校本培训服务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19-01-21 04:03:05 影响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诺的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后便又会产生新的高一层次的需要。教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教师都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求。因此我们在校本培训中,努力创新校本培训机制,积极拓展校本培训方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本位,以满足教师专业需要为目标,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使培训者由被动变为主动,实现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培训、研究与培训的真正结合,使教师经常地、潜移默化地融入培训之中,让他们在校本培训和个人专业成长中充分实现和体验自我的生命价值。
  
  以“教师理论学习”为载体
  
  朱永新教授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读书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教师的读书不仅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更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为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个人理论素养,我校很早就组建了“教师理论学习社”,引导教师从学习《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等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刊物入手,到帮助教师积极购买专业理论书籍。从苏霍姆林斯基到赞可夫,从顾泠沅到孙维刚,从李镇西到魏书生,一本本的教育书籍充实了教师的心灵,擦亮了他们的眼睛。有些教师一边读书学习,一边把个人阅读感悟和教学心得及时整理下来,形成厚厚的读书笔记。如今看书学习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工作之余最好的休闲方式,学习知识理论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以“课改沙龙活动”为载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冲突和教学方式的困惑。教师之间迫切需要一个交流的机制和研讨的平台,于是学校组织教师成立了“课改沙龙活动组”,专门安排双周四下午进行“课改沙龙”活动。在“课改沙龙”活动中,我们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坚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营造宽松、民主、开放的学术研究氛围,使互动式、参与式培训走近教师。只要你有困惑,只要你有兴趣,你可以随时走进“课改沙龙”参加交流。“课改沙龙”活动给广大教师进行思维交流和思想碰撞提供了有利机遇和良好平台,在整个下午的沙龙活动时间内,参加研讨的教师围绕沙龙活动主题进行积极而有效的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阐述和表达自我观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让课改理念真正落实到了课堂。随着“课改沙龙活动”的不断发展,教师之间逐步形成了积极的研讨氛围和良好的反思习惯,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教学案例反思”为载体
  
  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常常能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带给人以直接的借鉴与启示。教育领域中的案例是独具特色的教师学习材料,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展示了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呈现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案例分析凸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特征。我校学科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时,常常就某一个比较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分析。首先,由教研组长展示典型教学案例片断,交代案例发生的背景和有关情境,然后让教师针对教学案例自由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引导教师进行深入的归因分析,透过教学案例现象揭示其中蕴涵的教育规律或教学理念,并能把自己的观点及时进行整理,对教学实践或教学案例中的成功与不足、精彩与失败以朴实的笔调、叙事的风格进行记录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走向成功。
  
  以“师徒结对活动”为载体
  
  “师徒结对活动”是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有效形式之一,对新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知识方面有最直接的帮助。在开学初新教师报到之后,学校立即组织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活动,安排学校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指导小组,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制订具体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措施,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主要是“传、帮、带”,从学生教育、班级管理、教材理解、备课技能、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方面给予新教师具体的指导。而新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学、研、培”,作为徒弟要主动深入指导老师的课堂听课,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技能,每周上一节教学汇报课,每月写一篇个人教育教学反思。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中,督促新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强化自身素质,从而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
  
  以“名师培养工程”为载体
  
  我校积极启动“名师培养工程”,充分发挥我校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示范辐射作用,促使优秀教师能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文化修养方面打下更深厚的功底,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成果和显著的教育教学业绩,并能带动和指导其他教师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在本校教师群体中起到有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为此我们要求学校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做到:在理论素养方面,要有良好的自我学习意识,每学期至少精读论著两册,并完成一万字左右的个人读书笔记;在学科知识方面,要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素养,精心研究全套学科教材,在教研组指导教师进行学科教材分析;在教学能力方面,要努力钻研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在同年级学科中名列前茅,每学期至少在校级或片级上一节研究课;在教育科研方面,每学期至少撰写两篇高质量的教育论文,举办一次校级理论学习讲座,每年至少在省级专业刊物发表两篇教育教学论文,三年内必须主持完成一项市级课题研究。通过学校“名师培养工程”,不断放大学校优质教师资源,加快学校名师的成长,以此带动学校教师群体的发展。
  
  以“教师课题研究”为载体
  
  课题研究是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的活动。课题实验研究也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最佳载体,在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校始终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志于课题研究的老师由学校教科室成立了学校“课题研究协作组”,每月第一周的周五下午开展定期交流活动,学校各课题组长和骨干成员就课题研究方案的论证、课题研究申报的程序、课题研究材料的整理、课题阶段成果的展现、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初步实现了从教学问题引发研究专题、从专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演变过程。随着“课题研究协作组”的形成,学校能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帮互助,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关注日常教学;既开展教学观摩,又进行案例反思,无论是从课题研究档案的建立到课题研究主页的展示,都让人感到学校课题研究的实在和有效。课题研究不再让教师感到畏惧,而是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课题研究中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以“学科教研中心”为载体
  
  随着教师科研能力的逐步增强,教师之间越来越意识到必须让教育科研回归课堂,用新的理论充实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体现教育科研的价值,焕发教育科研的生命。于是在教师群体中,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学为目的,形成了“学科教研中心”。“学科教研中心”由教师中的市级学科带头人领衔,成员包括教师中的市级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学科教研中心”的形成,整合了优秀教师资源,跨越了年级的限制,摒弃了个人的私利。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主动听课、积极评课已经蔚然成风。在评课交流中,时常可以听到他们为了一个教学细节而展开辩论,为了一个教学目标而反复斟酌,在这里,你可以听到最真诚的意见,你可以得到最无私的帮助。“学科教研中心”是教师主动研究的平台,是学研一体化的组织,为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搭建了平台,为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全新的校本培训载体,构建了一种新型学校文化,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为教师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创造了良好氛围和条件。对教师而言,校本培训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由“被动性培训”向“主动性、参与性培训”转变。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对学校管理而言,校本培训强调一切“以学校为中心”,学校管理者有了更广泛的自主权,逐步由“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转变。教师培训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负担,而是一种使学校更快发展的内在激励机制,是学校变革、教师发展、素质提升的兴奋点,学校能真正因地制宜地促进教师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洮西实验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