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几个普遍性问题】 高中政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几个普遍性问题】 高中政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5:31 影响了: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中学政治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政治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政治课堂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但是,我们的政治课堂是否都符合课改的新理念呢?从形式上看,在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政治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审视、研究一下目前的政治课堂教学,有相当部分的课堂教学是流于表面形式的不断翻新,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对此,结合本人长期的教学实践,就上好中学政治课中必须解决的几个普遍性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是双边活动,是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师学生是平等互助关系,教师不能独霸课堂,要与学生一起建构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政治教师的共识。在教学实践中,却经常出现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意图,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就若干问题去读讲,讨论,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热闹,表面看起来效果不错,但此时教师只作为发问者、点名者、旁观者、旁听者,由过去的主人变成了陪客。把课堂由“一言堂”一下子变成了“大放羊”,改讲述式的“满堂灌”为提问式的“满堂问”,甚至在学生出现了错误结论时,教师要么不过问,要么模棱两可,有的老师全堂课下来没有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必要的指正和批评,滥用赏识教育。例如,在本人所听的许多公开示范课中,几乎都能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通过观察,发现其中有不少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或六人小组里,每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讲什么。类似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有的把几乎没有什么思考价值的问题放在小组里讨论;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讨论:没有提供足够的讨论时间;学生不会倾听和补充,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正确的评价;时间和效率失调:教师调控、指导不及时:不善于捕捉讨论中出现的新“问题”,这都是没有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实际上,“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中的平等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并不是地位和作用上的平等。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说教师在教学中按照设计的问题和步骤,让学生去完成是履行了组织者职责的话,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凭借自己深厚的专业素养,对教材的独特体验、感悟、把握和可能高于学生的深刻理解而对学生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高效对话,就是履行了引导者的职责。所以,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得教师主导地位削弱,就会严重损害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这样的教学也必然是无序低效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时,也必须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的作用。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去寻找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二、强调追求探究式教学,却忽视其他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重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倡导以科学螺究为主的多样学习方式”,将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意图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因而探究式教学成为当前政治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在课堂教学中,为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改变过去那种按部就班的教学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情景剧、开展时政知识竞赛等。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问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但有些教师片面追求探究式教学,既不管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适用于探究,也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似乎一提到政治新课程,就是探究式教学,其他教学形式都过时了。这种认识和做法是极端的,是对探究式教学认识的偏差。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学习方式”,并非将其它方式一概否定。原先政治课常用的讲授式、启发式等,与探究式教学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彼此取长补短,不可偏废。我们既要看到探究式教学是师生在课堂中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又要看到这是一种受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制约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不能普遍适用于任何内容的教学方式。因此,只有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灵活与综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让政治放发出生机和活力。
  
  三、强调教学的情境化,却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有时候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老师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形式,如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又合唱等等,把课堂搞成杂乱的“集市”;有的教师则运用了幻灯片、多媒体影象放映等多种先进教学手段,视听画面过杂,晃动频繁,让学生眼花缭乱。教学情境多和教学方法杂,一方面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有位老师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教师一开始就播放录象“中国楼市变化的背后”,然后提出价格多变的问题,接着让学生自己看书5分钟,再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探究教材上的5个问题,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最后老师用2分钟作了总结,一堂课一个框题的教学就完成了。然而这框教材涵盖了大量的经济学基础知识,有供求关系与价格的相互制约、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我在现场观察发现,小组探究活动开始的几分钟,学生还能热闹地讨论一下,其余更多的时间学生开始聊天,不知该作些什么,而教师又缺少必要的指导,学生代表的发言也是文不对题。这样的小组活动、探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过高估计了高一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必要的讲授分析又被抛弃了。结果课后我找学生一调查,发现许多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都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但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探究能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甚至放弃基础知识的讲授和积累。殊不知,必要的知识积累也是政治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说,当前的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从哪里来?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做依托,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知识与能力,恰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合则齐美,分则两伤。
  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中“政治素养”的含义。一方面要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另一方面也要克服追风逐浪的浮躁心理。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积累知识,从而为学生政治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把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四、追求教学手段现代化,却忽视教学的实效性
  
  在开发政治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政治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政治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政治学习材料,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是,有些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却走入了误区,即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中心。有些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无所不包,学生不断地接受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课堂上热热闹闹,可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成了多媒体课件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奴隶”。每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一些教师由于忙于学习课件制作,而放松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为了上一节观摩课,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教学结果其实并不理想。很多时候,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因此。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并不是制作了新奇生动的课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此,我认为,政治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要明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从头到尾地去演绎课件,这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单纯的首尾兼顾的机器操纵者,就看不到其教学机智,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且很难在稍纵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线索及要达到的目标。多媒体所用的时间过长、频率过快,就不利于实现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在多媒体的连续演示中被挤掉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要注重实效。政治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课件的数量或质量,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在当今教学中,我们要站在教学前沿,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的实质是继承与发展,所以,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正确面对和处理好在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只有辩证地思考,立足于现时,才能真正上好中学思想政治课。
  (责任编辑:黄丽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